一种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区简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132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区简化结构,包括钢筋结构和混凝土浇筑结构。钢筋结构包括布设于负弯矩区现浇段的构造钢筋和布设于负弯矩区桥面板段的抗弯钢筋,构造钢筋与梁端钢筋固定相连,构造钢筋与抗弯钢筋固定相连,负弯矩区现浇段位于相邻的两个梁端之间,负弯矩区桥面板段位于相邻的两个梁端的上方以及负弯矩区现浇段的上方,在负弯矩区桥面板段和负弯矩区现浇段同时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整体T形结构为混凝土浇筑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布设普通钢筋并且浇筑高性能混凝土来抵抗负弯矩,施工过程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区简化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区简化结构。
技术介绍
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负弯矩区是混凝土连续梁桥上部结构产生负弯矩的区段,是混凝土连续梁桥上部结构受力的重要部分。当前,在我国的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中,通过在负弯矩区梁体顶面布设预应力钢束即顶板束的方式来抵抗桥面负弯矩。这样的结构虽然可以抵抗桥面负弯矩,但是施工繁琐,需张拉预应力,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区简化结构,通过布设普通钢筋并且浇筑高性能混凝土来抵抗负弯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区简化结构,包括钢筋结构和混凝土浇筑结构,所述钢筋结构包括布设于负弯矩区现浇段的构造钢筋和布设于负弯矩区桥面板段的抗弯钢筋,所述构造钢筋与梁端钢筋固定相连,所述构造钢筋与所述抗弯钢筋固定相连,所述负弯矩区现浇段位于相邻的两个梁端之间,所述负弯矩区桥面板段位于相邻的两个梁端的上方以及所述负弯矩区现浇段的上方,在所述负弯矩区桥面板段和所述负弯矩区现浇段同时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整体T形结构为所述混凝土浇筑结构。优选地,所述抗弯钢筋由上至下分三层布设。优选地,所述抗弯钢筋的直径不小于16mm。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浇筑结构的材质为高性能混凝土。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混凝土连续梁桥负弯矩区设计简单、施工方便、易于控制,加快施工进度;2.摒弃了传统的顶板预应力束设计,不需要张拉顶板束,降低了工程造价;3.负弯矩区桥面板段与现浇段同时浇筑,结构整体性好,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性能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区简化结构与梁端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区简化结构的侧视方向上抗弯钢筋的分布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区简化结构的俯视方向上负弯矩钢筋的分布示意图;图4为负弯矩区现浇段构造钢筋的布置立面图;图5为负弯矩区现浇段单片梁构造钢筋的布置俯视图;图6为负弯矩区现浇段梁端截面构造钢筋的布置图;附图标记说明:a-4号钢筋;b-4’号钢筋;c-5号钢筋;d-10号钢筋;e-11号钢筋;f-12号钢筋;g-13号钢筋;h-14号钢筋;i-18号钢筋;j-19号钢筋;k-20号钢筋;l-21号钢筋;m-大径钢筋;n-小径钢筋;1-横梁;2-支座;3-混凝土浇筑结构;4-铺装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区简化结构,通过布设普通钢筋并且浇筑高性能混凝土来抵抗负弯矩。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区简化结构,包括钢筋结构和混凝土浇筑结构。其中,钢筋结构包括布设于负弯矩区现浇段的构造钢筋和布设于负弯矩区桥面板段的抗弯钢筋,构造钢筋与梁端钢筋固定相连,构造钢筋与抗弯钢筋固定相连。负弯矩区现浇段位于相邻的两个横梁1的梁端之间,负弯矩区桥面板段位于相邻的两个梁端的上方以及负弯矩区现浇段的上方,在负弯矩区桥面板段和负弯矩区现浇段同时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整体T形结构为混凝土浇筑结构。本实施例的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区简化结构在实际施工时,只需要在现场搭好钢筋结构后,直接对负弯矩区桥面板段和负弯矩区现浇段同时进行整体浇筑,浇筑后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即可有效地抵抗上部结构产生的负弯矩,无需使用顶板预应力钢束来抵抗负弯矩,施工过程简单,成本较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关键在于负弯矩区桥面板段和负弯矩区现浇段同时浇筑混凝土,而对于钢筋结构的具体组成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下面对本实施例的钢筋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抗弯钢筋均为纵向钢筋,由上至下分三层布设。抗弯钢筋分为两种类型,包括大径钢筋m和小径钢筋n。大径钢筋m包括通长钢筋(直径32mm,长度9000mm)和负弯矩钢筋(直径32mm,长度8000mm)。25根通长钢筋横向分布于上层,每两根通长钢筋之间布设一根负弯矩钢筋。82根小径钢筋n(直径16mm,长度8000mm)分上中下三层错位布设,具体布设方式参见图2。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中负弯矩区现浇段的构造钢筋与梁端的钢筋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钢筋的整体或部分位于梁端,另一部分钢筋全部位于负弯矩区现浇段。整体或部分位于梁端的钢筋包括4号钢筋a、4’号钢筋b、5号钢筋c、10号钢筋d-14号钢筋h。其中,4号钢筋a为预制梁体内部纵向钢筋,直径12mm;4’号钢筋b为梁端纵向钢筋且延伸至负弯矩区现浇段内450mm,直径12mm;5号钢筋c为预制梁体内部纵向钢筋,直径12mm;10号钢筋d为梁端横向钢筋,在梁端中部布置两层,每层两排,在梁端底部布置一层,该层为三排,共7根(直径16mm,长度1270mm);11号钢筋e为梁端横向钢筋,在梁端顶部布置两层,在梁端底部布置一层,每层三排,共9根(直径12mm,长度1550mm),横向间距均为300mm;12号钢筋f布置在梁端上部且延伸至负弯矩区现浇段,共3根,沿梁端横向布置成三排,间距386mm(直径32mm,长度3600mm);13号钢筋g为梁端纵向箍筋,共7根,沿梁端横向布置成七排,间距211mm(直径12mm,长度8000mm);14号钢筋h为梁端与现浇段纵向箍筋,共6根,沿上下布置成两层,沿横向布置成三排,横向间距270mm(直径16mm,长度1545mm)。全部位于负弯矩区现浇段内的钢筋包括18号钢筋i-21号钢筋l。18号钢筋i为纵向箍筋,共64根,沿横向布置成八排,间距185mm(直径16mm,长度7590mm);19号钢筋j为横向钢筋,在负弯矩区现浇段顶部布置两层、底部布置一层,每层五排,共15根(直径28mm,长度12000mm),间距均为102mm;20号钢筋k为横向钢筋,在现浇段中部布置两层,每层三排,共6根,间距205mm(直径12mm,长度12000mm);21号钢筋l为纵向箍筋,共24根,沿上下布置成三层,沿横向布置成八排,横向间距185mm(直径16mm,长度830mm)。本实施例中,混凝土浇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区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结构和混凝土浇筑结构,所述钢筋结构包括布设于负弯矩区现浇段的构造钢筋和布设于负弯矩区桥面板段的抗弯钢筋,所述构造钢筋与梁端钢筋固定相连,所述构造钢筋与所述抗弯钢筋固定相连,所述负弯矩区现浇段位于相邻的两个梁端之间,所述负弯矩区桥面板段位于相邻的两个梁端的上方以及所述负弯矩区现浇段的上方,在所述负弯矩区桥面板段和所述负弯矩区现浇段同时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整体T形结构为所述混凝土浇筑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连续梁负弯矩区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结构和混凝土浇筑结构,所述钢筋结构包括布设于负弯矩区现浇段的构造钢筋和布设于负弯矩区桥面板段的抗弯钢筋,所述构造钢筋与梁端钢筋固定相连,所述构造钢筋与所述抗弯钢筋固定相连,所述负弯矩区现浇段位于相邻的两个梁端之间,所述负弯矩区桥面板段位于相邻的两个梁端的上方以及所述负弯矩区现浇段的上方,在所述负弯矩区桥面板段和所述负弯矩区现浇段同时浇筑混凝土形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文生邱文东曾明辉黄智华尹夏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