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302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第一吸附剂层,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第二吸附剂层,更重要地,还设置换热件。通过上述设置,在二氧化碳捕集过程中,第一壳体可以作为吸附用,第二壳体可以作为解吸用,或者第一壳体可以作为解吸用,第二壳体可以作为吸附用,例如,当第一壳体可以作为吸附用,第二壳体可以作为解吸用时,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吸附剂层吸附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吸附过程放出的反应热以及烟气中的显热通过换热件传导至第二壳体内的第二吸附层中,实现了吸附和解吸同步进行以及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具有具有能耗低、占地面积小及操作简单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本技术属于二氧化碳捕集
,具体涉及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技术介绍
燃煤电厂产生的中高温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因此,在烟气排放前,一般都会捕集烟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目前,常用的二氧化碳分离方法主要有吸收法、膜分离法、低温蒸馏法和吸附法等,其中固体吸附法作为一种不腐蚀设备、能耗较低的环境友好型碳减排工艺得到了广泛关注。但传统的固体吸附技术采用吸附塔对二氧化碳进行吸附,再通过解吸塔对二氧化碳进行解吸脱附,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较大、吸附热损失大、操作复杂以及能耗较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存在占地面积较大、吸附热损失大、操作复杂以及能耗较高等缺点,进而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本技术所提供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第一吸附剂层,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第二吸附剂层,还包括,换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换热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换热面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第一吸附剂层,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第二吸附剂层,/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换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换热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换热面和第二换热面,所述第一换热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接触,所述第二换热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第一吸附剂层,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第二吸附剂层,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换热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换热面和第二换热面,所述第一换热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接触,所述第二换热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一体成型为总壳体,所述总壳体内设置所述换热件,以通过所述换热件将所述总壳体分割为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为换热板,所述换热板的一侧为第一换热面,另一侧为所述第二换热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面为波纹面,所述第二换热面为波纹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进气端;第一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出气端,所述第一吸附剂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进气端与出气端间的壳体内;
第一CO2回收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夫汪洋苏军划王争荣王凯亮沈建永李伟王桦张南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