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集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淡水养殖尾水的生物组合净化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82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淡水养殖尾水的生物组合净化塘,包括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第二级处理单元池塘,所述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第二级处理单元池塘相连;所述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内投放有不同食性和不同栖息水层鱼类,所述鱼类的种类及其投放质量比如下: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刮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0.8‑0.9:6.0:0.5‑0.9:2.7‑2.2;所述第二级处理单元池塘内设置有水生植物和生物膜净水栅,所述水生植物的种苗投放量为0.2~0.8kg/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淡水养殖尾水的生物组合净化塘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淡水养殖尾水的生物组合净化塘。
技术介绍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养殖产量约占世界养殖产量的68%,其中,池塘养殖产量约占45%。但池塘养殖尾水和工厂化养殖尾水都基本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由于养殖尾水中一般都含有较高的氮和磷,导致了对周边水域环境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污染。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使排放水的水质能符合国家的相关环保要求,如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标准等。当前的池塘养殖尾水或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主要采用人工湿地技术、生态塘技术及综合应用化学辅助除磷技术。但是,人工湿地技术存在占地面积大,运行中后期容易发生基质堵塞、植物腐败产生二次污染及处理效果下降影响出水水质等问题;生态塘技术存在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变化幅度较大,出水水质较不稳定等问题;化学试剂辅助除磷技术也存在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较高、处理效果稳定性较差及容易导致二次污染等问题。许多水产养殖场因受土地面积限制和处理成本高的问题,未能开展尾水排放处理,污染了周边水域环境或面临因环保不达标而被强制停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淡水养殖尾水的生物组合净化塘,解决了当前水产养殖尾水脱氮除磷投资与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具有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节能,不产生二次污染和管理简便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淡水养殖尾水的生物组合净化塘,所述生物组合净化塘包括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第二级处理单元池塘,所述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第二级处理单元池塘相连;所述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内投放有不同食性和不同栖息水层鱼类,所述鱼类的种类及其投放质量比如下: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刮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0.8-0.9:6.0:0.5-0.9:2.7-2.2;所述第二级处理单元池塘内设置有水生植物和生物膜净水栅,所述水生植物的种苗投放量为0.2~0.8kg/m2;所述生物膜净水栅按池塘水面积每亩设置5~20组。进一步地,按每亩水面,投放鱼种中的滤食性鱼类如下:鲢鱼100-150尾、鳙鱼50-60尾,平均规格200-300g/尾;杂食性鱼类如下:鲤鱼1600-2000尾、平均规格100-150g/尾,鲫鱼1200-1500尾、平均规格50-75g/尾;刮食性鱼类如下:鲴鱼800-1200尾、平均规格25-50g/尾;草食性鱼类:草鱼200-250尾,平均规格500-600g/尾。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为凤眼莲或凤眼莲与轮叶黑藻、苦草属、狐尾藻属、金鱼藻属、眼子菜属、伊乐藻的组合;每组所述生物膜净水栅的长度为20-40m、高度0.7~1.4m,且每组所述生物膜净水栅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m。进一步地,鱼种投放后经6-10个月的养殖,可进行轮捕轮放,即对达到上市规格的鱼类进行适量捕捞上市,同时继续补充投放鱼种,维持所述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中的存鱼量大于初始投放的鱼种总重量。进一步地,在7-10月,每周对生长过密的水生植物进行打捞,并投放至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用于投喂草食性鱼类,以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长密度。进一步地,在11月到次年3月,每周对茎叶开始发黄的水生植物进行打捞,并投放至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用于投喂草食性鱼类。进一步地,于11月,补充投放一批平均尾重大于1kg的食草性鱼类,以充分摄食从第二级处理单元池塘中捞出的水生植物。进一步地,每年冬季用吸泥泵对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进行清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当前水产养殖尾水脱氮除磷投资与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具有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节能,不产生二次污染和管理简便等优点。与当前使用的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池塘养殖尾水(人工湿地占地面积≥池塘养殖总面积的15%)比较,减少了占地面积(本专利技术的占地面积≤池塘养殖总面积的10%),并能避免人工湿地法运行中后期基质易堵塞,植物腐败会产生氮磷释放二次污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不使用化学试剂,避免了化学试剂沉淀法存在的运行费用高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通过应用生物组合净化方法构建二级处理单元池塘处理养殖尾水,使养殖尾水中的氮磷和有机物质等,经多种鱼类的摄食利用、凤眼莲等水生植物和生物膜细菌等的同化、转化与降解,及水生植物被草鱼等的再摄食利用,最终经鱼产品捕捞上市,从而把养殖尾水中的氮磷和有机物质等从水中带出解除,实现尾水中污染水体的废弃物,通过本技术构建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最终转化为可供人类食用的优质水生动物蛋白质。养殖尾水经本技术处理后,可使悬浮物、pH、氨氮、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BOD5、COD等水质指标的排放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或国家地表水三类水标准,符合环保的排放要求。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淡水养殖尾水的生物组合净化塘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级处理池塘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参阅图1,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1,各型鱼类组合混养净化塘;池塘可为单个或2~3个并联组合,按拟处理尾水养殖场预期的养殖高峰期鱼虾存塘总重量,一般按每20-40吨鱼虾预期存塘总重量,设置1-1.5亩水面,池塘水深2.0米,配置增氧机;开展多种鱼类混养殖。开展池塘多营养层级、不同食性(滤食性、杂食性、刮食性、草食性)和不同栖息水层鱼类的不投喂饲料的混养。(1)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1按每亩水面,投放滤食性鱼类(摄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有机颗粒物):鲢鱼(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100-150尾、鳙鱼(Hypophthalmichthysnobilis)50-60尾,平均规格200-300g/尾;杂食性鱼类(摄食残饵、有机碎屑和底栖动物):鲤鱼(Cyprinuscarpio)1600-2000尾、平均规格100-150g/尾,鲫鱼(Carassiusauratus)1200-1500尾、平均规格50-75g/尾;刮食性鱼类(摄食残饵、有机碎屑、有机颗粒物、附着性生物和底栖生物):鲴鱼(Distoechodonsp.或Xenocyprissp.)(如扁圆吻鲴(Distoechodoncompressus)、黄尾密鲴(XenocyprisdavidiBleeker)等)800-1200尾、平均规格25-50g/尾;草食性鱼类(摄食残饵、有机碎屑、植物):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200-250尾、平均规格500-600g/尾。(2)混养鱼类的种类以及投放质量比例如下: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刮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0.8-0.9:6.0:0.5-0.9:2.7-2.2。(3)对投放的鱼类均不进行人工投饵,以充分摄食养殖尾水中的残饵、有机碎屑、有机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淡水养殖尾水的生物组合净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组合净化塘包括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第二级处理单元池塘,所述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第二级处理单元池塘相连;/n所述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内投放有不同食性和不同栖息水层鱼类,所述鱼类的种类及其投放质量比如下: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刮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 = 0.8-0.9:6.0:0.5-0.9:2.7-2.2;/n所述第二级处理单元池塘内设置有水生植物和生物膜净水栅,所述水生植物的种苗投放量为0.2~0.8kg/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淡水养殖尾水的生物组合净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组合净化塘包括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第二级处理单元池塘,所述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第二级处理单元池塘相连;
所述第一级处理单元池塘内投放有不同食性和不同栖息水层鱼类,所述鱼类的种类及其投放质量比如下: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刮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0.8-0.9:6.0:0.5-0.9:2.7-2.2;
所述第二级处理单元池塘内设置有水生植物和生物膜净水栅,所述水生植物的种苗投放量为0.2~0.8kg/m2;所述生物膜净水栅按池塘水面积每亩设置5~20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养殖尾水的生物组合净化塘,其特征在于:按每亩水面,投放鱼种中的滤食性鱼类如下:鲢鱼100-150尾、鳙鱼50-60尾,平均规格200-300g/尾;杂食性鱼类如下:鲤鱼1600-2000尾、平均规格100-150g/尾,鲫鱼1200-1500尾、平均规格50-75g/尾;刮食性鱼类如下:鲴鱼800-1200尾、平均规格25-50g/尾;草食性鱼类:草鱼200-250尾,平均规格500-600g/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养殖尾水的生物组合净化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为凤眼莲或凤眼莲与轮叶黑藻、苦草属、狐尾藻属、金鱼藻属、眼子菜属、伊乐藻的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兴龙
申请(专利权)人:集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