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钱忠海专利>正文

双层螺旋管换热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792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层螺旋管换热冷却器,属于冷却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要点是采用双层稀绕螺旋管,增加了热交换管长度和热交换面积,加大了相邻螺旋管之间的间距,有利于冷却水的流动,避免管壁高温结垢。设置了包含碳棒构成的去氯离子装置,减少冷却器内芯金属件的腐蚀,延长冷却器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体的换热冷却装置,特别是发电厂对样品水化验前的小流量高温高压过热蒸气的冷却,属于冷却器
现有的冷却器,例如QYL-26型浸液式冷却器由外壳、隔层管、螺旋管、基板等构成,螺旋管为单层结构,绕制的密度大,螺旋管之间的间隙只有1.5mm左右,隔层管、螺旋管设置在外壳内,螺旋管设置在隔层管外侧,盖板上设有螺旋管的进出口和冷却液的进出口。现有的冷却器由于相邻螺旋管之间的间距小,冷却水在间隙处难以形成旋涡,使该处的冷却水被持续加热,易在螺旋管壁结垢,实际换热面积减小影响换热效果。冷却器的部分构件或全部采用不锈钢制造,不锈钢中的铁、铬、镍受到冷却水中氯离子的腐蚀,螺旋管等内芯需经常更换。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换热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双层螺旋管换热冷却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对现有冷却器的改进而实现的,双层螺旋管换热冷却器包括外壳、隔层管、螺旋管、基板,其特征在于冷却器设有带金属骨架碳棒构成的去氯离子装置,螺旋管为稀绕双层螺旋管结构,内、外层螺旋管分别设置在隔层管壁的两侧。采用稀绕双层螺旋管,增加了换热管长度和换热面积,相邻螺旋管的间隙较大,冷却水易在间隙内形成紊流,促进换热管周边冷却水循环,避免高温结垢。设置了去氯离子装置,阳极为碳棒,阴极为冷却器的金属部件。当接通直流电源后,阳极和阴极之间形成电场,水中的氯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被阳极吸引,形成氯气,随冷却水流去,有效地保护了冷却器的不锈钢部件不受腐蚀。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生产制造容易,成本低,换热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饰板、2基板、3绝缘套管、4压板、5双层螺旋管、6隔层管、7外壳、8带金属骨架碳棒、9支座、10支撑板、11底板、12螺母、13蒸汽入口、14凝液出口、15冷却水出口。附图2为本技术的基板部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2基板、3绝缘套管、13蒸汽入口、14冷凝液出口、15冷却水出口、16冷却水入口。以下结合附图叙述本技术的实施案例。螺旋管采用稀绕双层螺旋管结构,内外层螺旋管分别设置在隔层管壁的两侧。相邻螺旋管之间的间隙达8mm左右,带金属骨架碳棒轴向设置在冷却器中心,在隔层管的底端设置支撑板,带金属骨架碳棒的两端分别支撑在基板和支撑板上。带金属骨架碳棒与隔层管分别设置有直流电源连接的接点。权利要求1.一种双层螺旋管换热冷却器,包括外壳、隔层管、螺旋管、基板,其特征在于冷却器设有带金属骨架碳棒构成的去氯离子装置,螺旋管为稀绕双层螺旋管结构,内、外层螺旋管分别设置在隔层管壁的两侧。专利摘要双层螺旋管换热冷却器,属于冷却器
本技术的要点是采用双层稀绕螺旋管,增加了热交换管长度和热交换面积,加大了相邻螺旋管之间的间距,有利于冷却水的流动,避免管壁高温结垢。设置了包含碳棒构成的去氯离子装置,减少冷却器内芯金属件的腐蚀,延长冷却器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F28D7/02GK2331941SQ9822741公开日1999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21日专利技术者钱忠海 申请人:钱忠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螺旋管换热冷却器,包括外壳、隔层管、螺旋管、基板,其特征在于冷却器设有带金属骨架碳棒构成的去氯离子装置,螺旋管为稀绕双层螺旋管结构,内、外层螺旋管分别设置在隔层管壁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忠海
申请(专利权)人:钱忠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