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62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包括总成主体,所述总成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前驱动轴,所述总成主体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后驱动轴,所述总成主体的内壁设置有电机轴,所述总成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主驱电机与副驱电机,所述主驱电机位于副驱电机的一侧,所述电机轴的外壁设置有轴流叶片,所述总成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油口与出油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采用独特的油浸式自动循环散热方式,冷却油如此反复循环从而实现油浸自循环同步散热的功能与效果,副驱电机是在主驱电机功率不足时启动运行用以增加功率提高整体动力,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力总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
技术介绍
四驱动力总成是一种进行车辆驱动的支撑设备,涉及一种应用于山地越野车的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该动力总成是由主驱电机、副驱电机同轴组合为双动力一体机,由于两台电机同轴工作确保了动力由前驱动轴和后驱动轴可同步输出相同转速和相同功率,从而实现同步四驱的功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四驱动力总成的制造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四驱动力总成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传统电机均采用冷却水在电机的外表层循环散热或采用风扇强迫散热,这二种为电机散热的模式仅为机体外表散热,效率不高并受车辆所处环境的限制,如山地,沙漠等缺水地带而受影响,不利于人们的使用,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具备实现油浸自循环同步散热的功能与效果、增加功率提高整体动力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包括总成主体,所述总成主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前驱动轴,所述总成主体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后驱动轴,所述总成主体的内壁设置有电机轴,所述总成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主驱电机与副驱电机,所述主驱电机位于副驱电机的一侧,所述电机轴的外壁设置有轴流叶片,所述总成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油口与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位于进油口的一侧,所述进油口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输油管,所述一号输油管的一端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器的另一端设置有二号输油管。优选的,所述进油口与一号输油管之间设置有一号连接卡箍,所述进油口的一端通过一号连接卡箍与一号输油管的一端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油口与二号输油管之间设置有二号连接卡箍,所述出油口的一端通过二号连接卡箍与二号输油管的一端为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轴与主驱电机、副驱电机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电机轴的外壁通过轴承与主驱电机、副驱电机的内壁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散热器与散热风扇之间设置有安装转轴,所述散热器的内部通过安装转轴与散热风扇的内壁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机轴与轴流叶片之间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电机轴的外壁通过安装座与轴流叶片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主驱电机与前驱动轴之间设置有一号轴承座,所述主驱电机的一端通过一号轴承座与前驱动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副驱电机与后驱动轴之间设置有二号轴承座,所述副驱电机的一端通过二号轴承座与后驱动轴的一端转动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本方案涉及一种应用于山地越野车的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该动力总成是由主驱电机与副驱电机同轴组合为双动力一体机,由于两台电机同轴工作确保了动力由前驱动轴和主驱电机可同步输出相同转速和相同功率,从而实现同步四驱的功能,本方案采用独特的油浸式(冷却油在电机内)自动循环散热方式,当电机启动工作时带动连接于电机轴上的轴流叶片同速旋转把电机空腔内里冷却油(变压器油)挤出电机外的出油口通过二号输油管进入散热器再由散热风扇冷却后经一号输油管进入电机的进油口,冷却油如此反复循环从而实现油浸自循环同步散热的功能与效果,主驱电机为常态下的正常运行电机,副驱电机是在主驱电机功率不足时启动运行用以增加功率提高整体动力,整个四驱动力总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中总成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驱动轴;2、主驱电机;3、副驱电机;4、后驱动轴;5、轴流叶片;6、进油口;7、出油口;8、散热器;9、散热风扇;10、一号输油管;11、二号输油管;12、电机轴;13、总成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包括总成主体13,总成主体13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前驱动轴1,总成主体13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后驱动轴4,总成主体13的内壁设置有电机轴12,总成主体13的内部设置有主驱电机2与副驱电机3,主驱电机2位于副驱电机3的一侧,电机轴12的外壁设置有轴流叶片5,总成主体1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油口6与出油口7,出油口7位于进油口6的一侧,进油口6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输油管10,一号输油管10的一端设置有散热器8,散热器8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9,散热器8的另一端设置有二号输油管11。进一步的,进油口6与一号输油管10之间设置有一号连接卡箍,进油口6的一端通过一号连接卡箍与一号输油管10的一端为可拆卸连接,出油口7与二号输油管11之间设置有二号连接卡箍,出油口7的一端通过二号连接卡箍与二号输油管11的一端为可拆卸连接,便于进行循环流通。进一步的,电机轴12与主驱电机2、副驱电机3之间设置有轴承,电机轴12的外壁通过轴承与主驱电机2、副驱电机3的内壁转动连接,便于更好的进行驱动。进一步的,散热器8与散热风扇9之间设置有安装转轴,散热器8的内部通过安装转轴与散热风扇9的内壁转动连接,散热效果优异。进一步的,电机轴12与轴流叶片5之间设置有安装座,电机轴12的外壁通过安装座与轴流叶片5的内壁固定连接,增加散热的效果。进一步的,主驱电机2与前驱动轴1之间设置有一号轴承座,主驱电机2的一端通过一号轴承座与前驱动轴1的一端转动连接,副驱电机3与后驱动轴4之间设置有二号轴承座,副驱电机3的一端通过二号轴承座与后驱动轴4的一端转动连接,驱动更加流畅。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包括前驱动轴1、主驱电机2、副驱电机3、后驱动轴4、轴流叶片5、进油口6、出油口7、散热器8、散热风扇9、一号输油管10、二号输油管11、电机轴12、总成主体13,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本方案涉及一种应用于山地越野车的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该动力总成是由主驱电机2与副驱电机3同轴组合为双动力一体机,由于两台电机同轴工作确保了动力由前驱动轴1和主驱电机2可同步输出相同转速和相同功率,从而实现同步四驱的功能,本方案采用独特的油浸式(冷却油在电机内)自动循环散热方式,当电机启动工作时带动连接于电机轴12上的轴流叶片5同速旋转把电机空腔内里冷却油(变压器油)挤出电机外的出油口7通过二号输油管11进入散热器8再由散热风扇9冷却后经一号输油管10进入电机的进油口6,冷却油如此反复循环从而实现油浸自循环同步散热的功能与效果,主驱电机2为常态下的正常运行电机,副驱电机3是在主驱电机2功率不足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包括总成主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成主体(13)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前驱动轴(1),所述总成主体(13)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后驱动轴(4),所述总成主体(13)的内壁设置有电机轴(12),所述总成主体(13)的内部设置有主驱电机(2)与副驱电机(3),所述主驱电机(2)位于副驱电机(3)的一侧,所述电机轴(12)的外壁设置有轴流叶片(5),所述总成主体(1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油口(6)与出油口(7),所述出油口(7)位于进油口(6)的一侧,所述进油口(6)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输油管(10),所述一号输油管(10)的一端设置有散热器(8),所述散热器(8)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9),所述散热器(8)的另一端设置有二号输油管(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包括总成主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成主体(13)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前驱动轴(1),所述总成主体(13)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后驱动轴(4),所述总成主体(13)的内壁设置有电机轴(12),所述总成主体(13)的内部设置有主驱电机(2)与副驱电机(3),所述主驱电机(2)位于副驱电机(3)的一侧,所述电机轴(12)的外壁设置有轴流叶片(5),所述总成主体(1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进油口(6)与出油口(7),所述出油口(7)位于进油口(6)的一侧,所述进油口(6)的上端设置有一号输油管(10),所述一号输油管(10)的一端设置有散热器(8),所述散热器(8)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9),所述散热器(8)的另一端设置有二号输油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浸自循环同步四驱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6)与一号输油管(10)之间设置有一号连接卡箍,所述进油口(6)的一端通过一号连接卡箍与一号输油管(10)的一端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油口(7)与二号输油管(11)之间设置有二号连接卡箍,所述出油口(7)的一端通过二号连接卡箍与二号输油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奥德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良子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