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役电池分选方法及其应用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238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59
一种退役电池分选方法,其包括:S1.将退役的电池组进行拆解,并筛选出合格的单体电池;S2.获取各个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的充放电数据;S3.通过所述充放电数据获得充放电曲线,并计算出所述充放电曲线与固定参考曲线之间的动态弯曲距离;S4.依据所述动态弯曲距离,将各个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分类成不同组别。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兼顾一致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退役电池分选方法及其应用的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退役电池分选方法及其应用的系统。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退役电池分选方法,对于从电动汽车上退役下来的电池进行梯次利用时,需要进行拆解而后重新成组,单体电池的一致性高低会影响到电池组的性能,准确的单体电池一致性估计方法可以提高电池梯次利用企业的生产效益,降低不合格产品的产出率。因此,准确的对退役电池进行一致性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在大部分情况下,现有技术中基本采用的是基于静态特性包括容量、电压、内阻的静态分选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单,但精确度低。主要原因是因为静态特性没有时间参数,无法全面的反映出电池的负载时间和变化,难以反映出电池的内部特性,而电池寿命是消费者对于产品购买决策中的重要因素,其中梯次利用电池分选技术的研究发展是延长退役电池寿命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电池包必须由多块退役电池通过一定的串并联构成,由于目前的分选技术只考虑到了退役电池的容量、内阻、电压等静态特性,使得成组后电池包的动态特性较差,导致产品出厂率低,对企业效益带来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退役电池分选方法,解决了现有分选技术中存在的没有考虑到电池动态特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退役电池分选方法,包括:S1、将退役的电池组进行拆解,并筛选出合格的单体电池;S2、获取各个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的充放电数据;S3、通过所述充放电数据获得充放电曲线,并计算出所述充放电曲线与固定参考曲线之间的动态弯曲距离;及S4、依据所述动态弯曲距离,将各个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分类成不同组别。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退役电池分选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合格单体电池的容量、电压、内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退役电池分选方法还包括将合格单体电池的容量、电压内阻及所述动态弯曲距离组合样本集矩阵,并将矩阵带入聚类算法中完成组别分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单体电池规格可各不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合格单体电池的电压及内阻前需静置各个合格单体电池。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中获取各个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的充放电数据的采样间隔为30秒至90秒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中获得充放电曲线采用多项式分段拟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项式分段拟合是基于适应度变量的自动分段拟合过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分类方法为K-means法。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单体电池中至少二单体电池的规格相同。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退役电池分选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二退役电池组;电池管理装置,连接所述退役电池组,用以对所述电池组进行分选,并筛选出合格的单体电池;其中,所述电池管理装置通过所述充放电数据获得充放电曲线,并计算出所述充放电曲线与固定参考曲线之间的动态弯曲距离;及其中,所述电池管理装置依据所述动态弯曲距离,将各个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分类成不同组别。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退役电池分选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进行分段拟合,然后获得曲线间的动态弯曲距离,再结合原有静态分选方法中的电压、容量和内阻三种静态特性,利用聚类的方法对电池进行深度配组,获取具有高一致性的电池组,提高退役电池的利用率、节约成本。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57块电池的动态弯曲距离结果;图4是充电测试结果;图5是放电测试结果;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应用退役电池分选方法的系统示意图。组件标号:100-应用退役电池分选方法的系统,200-电池管理装置,201-检测装置,202-处理芯片,300-电池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退役电池分选方法,使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对电池成组后,相较于传统的静态特征分选方法来说,其放电后压差得到有效抑制,且其容量得以提升。请参阅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退役电池分选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将退役的电池组进行拆解,并筛选出合格的单体电池(步骤S1);获取各个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的充放电数据(步骤S2);通过所述充放电数据获得充放电曲线,并计算出所述充放电曲线与固定参考曲线之间的动态弯曲距离(步骤S3);依据所述动态弯曲距离,将各个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分类成不同组别(步骤S4)。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将退役的电池组进行拆解,并筛选出合格的单体电池,其中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更进一步的,合格的单体电池这一要求至少包括:外观无膨胀、漏液、裂纹、腐蚀等现象。其次获取各个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的充放电数据,其中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的充放电数据的采样间隔为30秒至90秒之间,例如为60秒。再者通过所述充放电数据获得充放电曲线,并计算出所述充放电曲线与固定参考曲线之间的动态弯曲距离,其中获得所述充放电曲线是采用多项式分段拟合。更进一步地,所述多项式分段拟合是基于适应度变量的自动分段拟合过程。再者,获取所述合格单体电池的容量、电压、内阻,且优选地,获取合格单体电池的电压及内阻前需静置各个合格单体电池。最后,依据所述合格单体电池的容量、电压、内阻及动态弯曲距离,将各个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分类成不同组别,其中,具体的是将将合格单体电池的容量、电压、内阻及所述动态弯曲距离组合样本集矩阵,并将矩阵带入聚类算法中完成组别分类。更近一步地,聚类算法可为K-means法。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中还包括将不合格的单体电池进行原料回收。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具体包括:S21:获取各个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的充放电数据;S22:选取剩余容量在50%以上开路电压不低于设定下限且内阻不高于设定上限的合格单体电池;S23: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体电池进行原料回收。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测试系统采样精度不高,需要处理数据,利用多项式自动分段拟合的方法对离散点进行分段拟合,将拟合误差作为适应度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退役电池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将退役的电池组进行拆解,并筛选出合格的单体电池;/n获取各个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的充放电数据;/n通过所述充放电数据获得充放电曲线,并计算出所述充放电曲线与固定参考曲线之间的动态弯曲距离;及/n依据所述动态弯曲距离,将各个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分类成不同组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役电池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退役的电池组进行拆解,并筛选出合格的单体电池;
获取各个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的充放电数据;
通过所述充放电数据获得充放电曲线,并计算出所述充放电曲线与固定参考曲线之间的动态弯曲距离;及
依据所述动态弯曲距离,将各个所述合格的单体电池分类成不同组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电池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电池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役电池分选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合格单体电池的容量、电压、内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电池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役电池分选方法还包括将合格单体电池的容量、电压内阻及所述动态弯曲距离组合样本集矩阵,并将矩阵带入聚类算法中完成组别分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电池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合格单体电池的电压及内阻前需静置各个合格单体电池。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征宇赵靖杰朱华炳杨超汪浩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