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菅凤增专利>正文

分体式加压融合器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2114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加压融合器及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分体式加压融合器包括用于分开植入人体的前主体部和后盖部,前主体部上设有竖向的中空植骨窗,中空植骨窗具有方向朝后的开口,后盖部用于盖设在开口上;前主体部和后盖部的后部均设有器械持取结构;分体式加压融合器还包括用于将前主体部和后盖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体内植骨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植骨过程中骨掉落,并且由于持取加压钳同时具有压实装置,能够对植骨进行加压压实,使所植骨与椎体更贴合,有利于椎体融合,最后持取加压钳无需使用上下盖板,不会增加融合器厚度,适合微创手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加压融合器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指一种分体式加压融合器及系统。
技术介绍
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常见外科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病变的椎间盘对脊髓或神经的压迫,伴有疼痛或下肢麻木甚至瘫痪,椎体减压融合是目前椎间手术的主要方法之一。椎体减压融合的目的是恢复椎间高度,同时加强脊柱前柱的支撑作用,增加节段稳定性,一般采用融合器辅助椎体植骨融合。本申请针对的是腰椎融合器。腰椎融合器设计一般体积较大,一方面为了更多的植骨、利于上下椎体融合,另一方面更大的体积也可承受人体上半部分较大的压力。在增大腰椎融合器植骨空间的时候,难免会因为空腔较大,造成融合器在植入椎体过程中,中间所植骨受敲击力产生的震动等掉出。为防止融合器在植入椎体过程中植骨掉出,在融合器空腔内设置加强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骨掉出的危险,同时也可以增加融合器整体强度。然而,设置加强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骨掉落的概率,但不能从根本上避免骨掉落,尤其是无法避免在植入过程中,骨与上、下椎体摩擦掉落。可撑开型融合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植入椎体前,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加压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分开植入人体的前主体部和后盖部,其中:/n所述前主体部上设有竖向的中空植骨窗,所述中空植骨窗具有方向朝后的开口,所述后盖部用于盖设在所述开口上;/n所述前主体部和后盖部的后部均设有器械持取结构;/n所述分体式加压融合器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前主体部和后盖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加压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分开植入人体的前主体部和后盖部,其中:
所述前主体部上设有竖向的中空植骨窗,所述中空植骨窗具有方向朝后的开口,所述后盖部用于盖设在所述开口上;
所述前主体部和后盖部的后部均设有器械持取结构;
所述分体式加压融合器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前主体部和后盖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结构。


2.一种融合系统,包括融合器和持取加压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加压融合器,所述持取加压钳包括在中部铰接连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其中:
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前端设有用于持取前主体部后部的持取接口;
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侧面设有压实杆,所述压实杆的前端设有压实块,所述压实块的尺寸与所述中空植骨窗的尺寸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均包括位于前部的钳头、位于后部的手把、以及位于所述钳头和手把之间的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侧向弯曲部,使得压实杆平行于两手把所在的平面且间隔一定距离,同时使得压实杆位于两钳头之间且压实杆位于两钳头所在的平面内,其中两手把所在的平面平行于两钳头所在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主体部上的器械持取结构为位于前主体部后部两侧的插孔;
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上的持取接口位于所述钳头上,所述持取接口包括位于所述钳头的内侧面上的插柱和定位凸台,所述插柱与所述插孔相配合,所述定位凸台位于所述插柱的后方用于抵靠所述前主体部的后边沿;
所述插柱和定位凸台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插孔和前主体部后边沿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头上设有用于抵靠椎体外侧的限深卡台,和/或,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后部设有用于使钳头保持常闭状态的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凤增陈赞吴浩段婉茹王凯关健王兴文王作伟刘振磊闫寒冰张晓永
申请(专利权)人:菅凤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