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方植骨融合器及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科植入物
,特别是指一种侧方植骨融合器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颈椎融合手术是治疗颈椎疾病的常见方式。颈椎融合器从水平面上看一般为梯形或者半圆形,中间有较大的通孔用于植骨,融合器内植骨量越多,术后上下椎体融合效果越好。术中通过清理椎体间的椎间盘,留出空间用于植入融合器进行植骨融合。上下椎体间的空隙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为保证恢复人体原始高度,只能根据椎体中间部分的高度选择合适的融合器高度。因此,颈椎四周的剩余空间很难得到合理利用。
[0003]专利技术人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大量颈椎融合手术的术后观察,发现部分患者显示为椎体侧方(融合器外侧未植骨部分)在短期内发生融合,而此时融合器内的植骨部分尚未出现融合,证明颈椎椎体边缘位置较中心位置更容易融合。但如果在融合器四周直接增加挡板,虽然可增加植骨面积,但因颈椎手术的切口小,一般为微创手术,很容易造成融合器植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入简单、融合效果好的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方植骨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所述融合器主体具有竖向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对与所述竖向通孔相连通的横向通孔,所述横向通孔内分别设有左移动板和右移动板,所述左移动板和右移动板均为V形且具有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所述左移动板和右移动板的第一侧臂贴设在所述横向通孔的内后侧壁上;所述融合器主体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左移动板和右移动板在所述横向通孔内移动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驱动连接所述左移动板和右移动板的第二侧臂,所述横向通孔内在所述左移动板和右移动板的V形夹角内侧设有限位装置;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前后侧壁均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可原地转动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块前后移动的螺杆,所述移动块上设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的贯穿螺纹孔,利用所述螺杆驱动所述移动块移动,所述移动块推动所述左移动板和右移动板的第二侧臂,使得所述左移动板和右移动板的第一侧臂从所述横向通孔中分别向左右两侧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方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臂的末端至第一侧臂的垂直距离与所述横向通孔的宽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方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移动板和右移动板的最大移动距离为1
‑
4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方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和左移动板的第二侧臂两者的接触端面均为斜面,所述移动块和右移动板的第二侧臂两者的接触端面也均为斜面,所述斜面的斜度为1: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凤增,陈赞,吴浩,段婉茹,王凯,关健,王兴文,王作伟,刘振磊,
申请(专利权)人:菅凤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