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无线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042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内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模块和控制模块,充电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线束相互连接,充电模块放置于车内与杯托连接的储物槽内,控制模块放置于车内杯托外壳的下方空间,充电模块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前盖和后盖,前盖与后盖内安装有单充电线圈以及NFC板,NFC板上安装有NFC线圈,充电模块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卡入可充电设备、使可充电设备与前盖紧密贴合的夹紧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充电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线束相互连接,使得无线充电器的安装更加灵活、减小安装所需空间,此外,通过在充电模块底部设置风扇,能够提高产品散热性能,避免由于充电过程中温度过高导致的充电效率降低甚至充电异常的问题。致的充电效率降低甚至充电异常的问题。致的充电效率降低甚至充电异常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内无线充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内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的车载无线充电产品,大多将充电线圈与控制模块通过板对板连接器紧密贴合在一起,使得整个车载无线充电产品的尺寸较大,会占据过多的车内安装空间,并且板对板连接器方式的安装灵活性较差,一旦车内空间较小,必然会产生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0003]此外,现有的车载无线充电产品通常只支持单一充电功能,要求可充电设备内必须配置有物理感应线圈,使得适应的可充电设备范围较小,而且充电过程中,容易发生由于充电温度过高导致充电效率下降甚至充电异常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车内无线充电器,能够灵活安装于车内,节省车内安装空间。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内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线束相互连接,所述充电模块放置于车内与杯托连接的储物槽内,所述控制模块放置于车内杯托外壳的下方空间,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与后盖内安装有单充电线圈以及NFC板,所述NFC板上安装有NFC线圈,所述充电模块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卡入可充电设备、使可充电设备与前盖紧密贴合的夹紧部。
[0006]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模块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散热的风扇,所述风扇的底部依次覆盖有保护壳和外盖。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内安装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输入端分别与车身控制器以及蓄电池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输出端通过线束与充电模块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安装有电源调节单元、电源转换芯片、充电控制芯片、通信控制芯片、第一电源转换单元、第二电源转换单元、第一CAN转换器、和第二CAN转换器,所述电源调节单元分别与电源转换芯片、第一电源转换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依次与第二电源转换单元、第一CAN转换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和第二电源转换单元分别连接至充电控制芯片,所述第一CAN转换器和第二CAN转换器均与第一电源转换单元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第一CAN转换器和第二CAN转换器分别与通信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第二CAN转换器还与第二电源转换单元连接,所述充电控制芯片与通信控制芯片相互连接,所述电源转换芯片和充电控制芯片均连接至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通过开关单元连接至第一连接器,所述通信控制芯片通过NFC控制芯片、NFC匹配电路连接至第一连接器,所述通信控制芯片还单独与第一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通过线束与充电模块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模块上设置有与单充电线圈、NFC线圈、风扇分别连接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通过线束与第一连接器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调节单元通过第三连接器与蓄电池连接,所述第一CAN转换器与第二CAN转换器通过第三连接器分别与车身控制器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具体为5V电源转换单元,所述第二电源转换单元具体为3.3V电源转换单元。
[0013]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模块上安装有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灯光驱动电路,所述灯光驱动电路连接有指示灯。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夹紧部具体为弹性夹紧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一、本技术采用线束将充电模块与控制模块相互连接,能够将充电模块和控制模块分别放置于车内与杯托连接的储物槽内以及车内杯托外壳的下方空间,使得无线充电器的安装更加灵活,对安装空间的要求大大减小。
[0017]二、本技术在充电模块内设置单充电线圈和安装有NFC线圈的NFC板,使得无线充电器能够支持单充电和NFC充电,从而适应于更多可充电设备。
[0018]三、本技术通过在充电模块底部安装风扇,能够提高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性能,避免充电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导致充电效率下降甚至充电异常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中充电模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控制模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可充电设备与充电模块的连接效果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控制模块与充电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充电模块,10、单充电线圈,11、NFC板,12、前盖,13、后盖,14、第二连接器,15、灯光驱动电路,16、指示灯,110、NFC线圈,2、控制模块,20、控制电路板,21、上壳,22、下壳,201、电源调节单元,202、电源转换芯片,203、充电控制芯片,204、通信控制芯片,205、第一电源转换单元,206、第二电源转换单元,207、第一CAN转换器,208、第二CAN转换器,209、驱动单元,210、第一连接器,211、NFC控制芯片,212、NFC匹配电路,213、第一场效应管,214、第二场效应管,3、线束,4、夹紧部,5、风扇,51、保护壳,52、外盖,6、第三连接器,7、可充电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
[0026]如图1~图3所示,一种车内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模块1和控制模块2,充电模块1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前盖12和后盖13,前盖12与后盖13内安装有单充电线圈10以及NFC板11,NFC板11上安装有NFC线圈110,充电模块1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卡入可充电设备7、使可充电设备7与前盖12紧密贴合的夹紧部4,为实现上述效果,夹紧部4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
充电模块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散热的风扇5,风扇5的底部依次覆盖有保护壳51和外盖52。
[0027]控制模块2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上壳21和下壳22,上壳21与下壳22内安装有控制电路板20,控制电路板20的输入端分别与车身控制器以及蓄电池连接,如图4所示,控制电路板20上安装有电源调节单元201、电源转换芯片202、充电控制芯片203、通信控制芯片204、第一电源转换单元205、第二电源转换单元206、第一CAN转换器207、和第二CAN转换器208,电源调节单元201分别与电源转换芯片202、第一电源转换单元205连接,第一电源转换单元205依次与第二电源转换单元206、第一CAN转换器207连接,第一电源转换单元205和第二电源转换单元206分别连接至充电控制芯片203,第一CAN转换器207和第二CAN转换器208均与第一电源转换单元205连接,第二电源转换单元206、第一CAN转换器207和第二CAN转换器208分别与通信控制芯片204连接,第二CAN转换器208还与第二电源转换单元206连接,充电控制芯片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无线充电器,包括充电模块(1)和控制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1)与控制模块(2)通过线束(3)相互连接,所述充电模块(1)放置于车内与杯托连接的储物槽内,所述控制模块(2)放置于车内杯托外壳的下方空间,所述充电模块(1)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前盖(12)和后盖(13),所述前盖(12)与后盖(13)内安装有单充电线圈(10)以及NFC板(11),所述NFC板(11)上安装有NFC线圈(110),所述充电模块(1)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卡入可充电设备(7)、使可充电设备(7)与前盖(12)紧密贴合的夹紧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1)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散热的风扇(5),所述风扇(5)的底部依次覆盖有保护壳(51)和外盖(5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上壳(21)和下壳(22),所述上壳(21)与下壳(22)内安装有控制电路板(20),所述控制电路板(20)的输入端分别与车身控制器以及蓄电池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20)的输出端通过线束(3)与充电模块(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内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20)上安装有电源调节单元(201)、电源转换芯片(202)、充电控制芯片(203)、通信控制芯片(204)、第一电源转换单元(205)、第二电源转换单元(206)、第一CAN转换器(207)、和第二CAN转换器(208),所述电源调节单元(201)分别与电源转换芯片(202)、第一电源转换单元(205)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205)依次与第二电源转换单元(206)、第一CAN转换器(207)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单元(205)和第二电源转换单元(206)分别连接至充电控制芯片(203),所述第一CAN转换器(207)和第二CAN转换器(208)均与第一电源转换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晟杨明巨
申请(专利权)人: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