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勒结构的塑身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10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勒结构的塑身衣,包括塑身衣主体和拉链,所述塑身衣主体的前端中部左右两侧分别缝制有第二弹性带和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二弹性带的右端从左至右依次缝制有三组限位底座,且限位底座的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十一组母扣,所述第一弹性带的左端缝制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左侧从上至下依次缝制有第三固定条、第二固定条和第一固定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拉链、固定底座、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和限位底座,从而避免使用者在使用时觉得勒紧的程度较为严重时却无法继续调节的问题,同时该具有防勒结构的塑身衣设置有长度调节器和束带,避免使用者的肩部过度聚拢导致塑身衣的弹性缺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勒结构的塑身衣
本技术涉及塑身衣
,具体为一种具有防勒结构的塑身衣。
技术介绍
塑身衣是一种功能性服装,通常是根据人体工学原理进行立体剪裁制成的,符合人体的结构特点,有着调整体内脂肪分布、帮助女性改变不良习惯等效果,根据其使用场景大致可分为日常用塑身衣和运动用塑身衣,现有的塑身衣在生产时通常只会生产几种较为通用的尺码,不能很好的适应不同身材的使用者,且现有的塑身衣往往使用竖直排列的搭扣的设计,不能很好的适应腹部大小不同的使用者,舒适性较低,一些使用者在使用塑身衣时,将搭扣搭在最大位置处时依然可能会觉得勒紧的程度较严重,此时塑身衣已经无法继续调节调节,从而可能导致塑身衣穿戴时不够舒适。且现有的日常用塑身衣通常采用弹性面料来实现塑形的效果,穿戴者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动作会导致双肩聚拢,在双肩频繁的的拉扯下,塑身衣肩部的弹性往往会降低,难以起到良好的塑形效果,因此亟需一种具有防勒结构的塑身衣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勒结构的塑身衣,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且现有的塑身衣往往使用竖直排列的搭扣的设计,不能很好的适应腹部大小不同的使用者,同时在双肩频繁的的拉扯下,塑身衣肩部的弹性往往会降低,难以起到良好的塑形效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勒结构的塑身衣,包括塑身衣主体和拉链,所述塑身衣主体的前端中部左右两侧分别缝制有第二弹性带和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二弹性带的右端从左至右依次缝制有三组限位底座,且限位底座的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十一组母扣,所述第一弹性带的左端缝制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左侧从上至下依次缝制有第三固定条、第二固定条和第一固定条,且第三固定条、第二固定条和第一固定条的左侧分别设置有与母扣对应的公扣,所述塑身衣主体的右侧设置有拉链,且塑身衣主体的后端上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长度调节器,所述长度调节器的内部设置有束带。优选的,所述长度调节器包括安装底座、第一限位环、第一卡块、弹簧、绕杆、第二卡块、限位槽、旋钮和第二限位环,所述安装底座的内部中端设置有限位槽,且安装底座的中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环和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与第一限位环之间套设有绕杆,且绕杆通过转轴与安装底座连接,所述绕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卡块和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底端通过弹簧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块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旋钮,所述安装底座的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倾斜的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等于旋钮下端的直径。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的直径等于绕杆的直径。优选的,所述绕杆设置为“T”形,所述第二卡块与安装底座的底端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绕杆的竖向部分的长度等于第二卡块与安装底座的底端之间间隙的长度。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带的的左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间隔,所述限位底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成倾斜状态,且限位底座上的倾斜部分与竖直部分之间设置有硅胶连接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防勒结构的塑身衣设置有拉链、固定底座、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和限位底座,当使用者觉得使用时勒紧程度较为严重时,可通过解除拉链的拉合状态,借此增大腰部的周长,从而避免使用者在使用时觉得勒紧的程度较为严重时却无法继续调节的问题。同时该具有防勒结构的塑身衣设置有长度调节器和束带,使用者将束带的两端套在左右肩部上,通过长度调节器调节束带的长度至使用者舒适的状态,再通过长度调节器使束带的长度得以固定,在束带的作用下,对使用者的肩部聚拢范围进行限定,避免使用者的肩部过度聚拢导致塑身衣的弹性缺失的问题,从而使塑身衣长时间保持较为良好的弹性,起到较好的塑形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背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长度调节器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长度调节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一限位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一卡块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第二限位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第二卡块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塑身衣主体;2、长度调节器;201、安装底座;202、第一限位环;203、第一卡块;204、弹簧;205、绕杆;206、第二卡块;207、限位槽;208、旋钮;209、第二限位环;3、束带;4、拉链;5、固定底座;6、第一固定条;7、第二固定条;8、第三固定条;9、公扣;10、限位底座;11、母扣;12、第一弹性带;13、第二弹性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1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防勒结构的塑身衣,包括塑身衣主体1和拉链4,塑身衣主体1的前端中部左右两侧分别缝制有第二弹性带13和第一弹性带12,第二弹性带13的右端从左至右依次缝制有三组限位底座10,且限位底座10的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十一组母扣11,第一弹性带12的的左端从上至下依次设置间隔,限位底座1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成倾斜状态,且限位底座10上的倾斜部分与竖直部分之间设置有硅胶连接块,通过该设计使第一弹性带12和第二弹性带13可以更好的适应使用者腹部上下两端隆起程度较低,中间隆起程度绞高的生理性状,减轻第一弹性带12和第二弹性带13对腹部的压力,提高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性,第一弹性带12的左端缝制有固定底座5,固定底座5的左侧从上至下依次缝制有第三固定条8、第二固定条7和第一固定条6,且第三固定条8、第二固定条7和第一固定条6的左侧分别设置有与母扣11对应的公扣9。塑身衣主体1的右侧设置有拉链4,且塑身衣主体1的后端上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长度调节器2,长度调节器2包括安装底座201、第一限位环202、第一卡块203、弹簧204、绕杆205、第二卡块206、限位槽207、旋钮208和第二限位环209,安装底座201的内部中端设置有限位槽207,且安装底座201的中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环209和第一限位环202,第一限位环20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圆形通孔,第二圆形通孔的直径等于绕杆205的直径,通过该设计,使绕杆205可穿过第一限位环202并且能够在第一限位环202内移动,使装置可以正常运行,第二限位环209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圆形通孔,第一圆形通孔的直径等于旋钮208下端的直径,通过该设计可便于旋钮208将转动状态传递给绕杆205,且旋钮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勒结构的塑身衣,包括塑身衣主体(1)和拉链(4),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身衣主体(1)的前端中部左右两侧分别缝制有第二弹性带(13)和第一弹性带(12),所述第二弹性带(13)的右端从左至右依次缝制有三组限位底座(10),且限位底座(10)的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十一组母扣(11),所述第一弹性带(12)的左端缝制有固定底座(5),所述固定底座(5)的左侧从上至下依次缝制有第三固定条(8)、第二固定条(7)和第一固定条(6),且第三固定条(8)、第二固定条(7)和第一固定条(6)的左侧分别设置有与母扣(11)对应的公扣(9),所述塑身衣主体(1)的右侧设置有拉链(4),且塑身衣主体(1)的后端上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长度调节器(2),所述长度调节器(2)的内部设置有束带(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勒结构的塑身衣,包括塑身衣主体(1)和拉链(4),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身衣主体(1)的前端中部左右两侧分别缝制有第二弹性带(13)和第一弹性带(12),所述第二弹性带(13)的右端从左至右依次缝制有三组限位底座(10),且限位底座(10)的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十一组母扣(11),所述第一弹性带(12)的左端缝制有固定底座(5),所述固定底座(5)的左侧从上至下依次缝制有第三固定条(8)、第二固定条(7)和第一固定条(6),且第三固定条(8)、第二固定条(7)和第一固定条(6)的左侧分别设置有与母扣(11)对应的公扣(9),所述塑身衣主体(1)的右侧设置有拉链(4),且塑身衣主体(1)的后端上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长度调节器(2),所述长度调节器(2)的内部设置有束带(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勒结构的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调节器(2)包括安装底座(201)、第一限位环(202)、第一卡块(203)、弹簧(204)、绕杆(205)、第二卡块(206)、限位槽(207)、旋钮(208)和第二限位环(209),所述安装底座(201)的内部中端设置有限位槽(207),且安装底座(201)的中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限位环(209)和第一限位环(202),所述第二限位环(209)与第一限位环(202)之间套设有绕杆(205),且绕杆(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台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