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75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控制电路,第一电子开关控制电源与第一电磁铁的通断,第二电子开关控制电源与第二电磁铁的通断;第一延时件与第一电磁铁连接,第二延时件与第二电磁铁连接;电源正极与电源正极触点连接,电源负极与电源负极触点连接,电机正极与电机正极触点连接,电机负极与电机负极触点连接,电源正极触点与电源负极触点构成的第一组触点相邻于由电机正极触点与电机负极触点构成的第二组触点;第一电磁铁位于电源开关的左侧,第二电磁铁位于电源开关的右侧,在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电磁吸力下,电源开关能够在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之间左右移动,使电机与电源正接或反接,实现运动模块的线性往复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机械运动机构的电路设计,具体涉及往复式线性运动机构的电路设计。
技术介绍
往复式运动机构,包括运动模块、支撑模块和动力模块,动力模块安装在支撑模块上,在动力模块的驱动下,运动模块相对支撑模块作线性的往复运动。现有技术,动力模块的动力源采用电机,动力模块动力的传递采用丝杆机构,在导向机构的导向下,动力模块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运动模块的线性运动。为了实现运动模块线性运动的往复,所述电机需要规律地正反转切换。往复式运动机构可驱动杆件往复移动,杆件伸入胶水或表面涂布液容器,对容器中的胶水或表面涂布液往复搅拌,使其均匀,消除泡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实现往复式运动机构的电机有规律地正反转切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第一延时件、第二延时件、电源开关;第一电子开关控制电源与第一电磁铁的通断,第二电子开关控制电源与第二电磁铁的通断;第一延时件与第一电磁铁连接,第二延时件与第二电磁铁连接;电源正极与电源正极触点连接,电源负极与电源负极触点连接,电机正极与电机正极触点连接,电机负极与电机负极触点连接,电源正极触点与电源负极触点构成的第一组触点相邻于由电机正极触点与电机负极触点构成的第二组触点;第一电磁铁位于电源开关的左侧,第二电磁铁位于电源开关的右侧,在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电磁吸力下,电源开关能够在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之间左右移动,使电机与电源正接或反接;第一电子开关由运动模块移动至左侧极限位置时触发,第二电子开关由运动模块移动至右侧极限位置时触发。按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机的驱动下,动力模块的丝杆机构动作,丝杆机构驱动运动模块线性移动。运动模块位移至左侧极限位置,第一电子开关被触发,电源向第一电磁铁供电,第一电磁铁吸附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左移,电机与电源反接,电机反转,驱动运动模块反向移动,第一延时件能够保持第一电磁铁的得电状态一定时间,直至运动模块能够移动至右极限位置,因此,在运动模块位移至右极限位置前,电机处于反转状态。运动模块位移至右极限位置,第二电子开关被触发,电源向第二电磁铁供电,第二电磁铁吸附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右移,电机与电源正接,电机正转,驱动运动模块正向移动,第二延时件能够保持第二电磁铁的得电状态一定时间,直至运动模块能够移动至左极限位置,因此,在运动模块位移至左极限位置前,电机处于正转状态。本技术所述的控制电路能够使电机在正反转之间反复切换,实现运动模块的线性往复移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图2为往复式运动机构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1、第一电子开关;12、第二电子开关;21、第一电磁铁;22、第二电磁铁;31、第一延时件;32、第二延时件;40、电源;41、电源正极触点;42、电源负极触点;43、第一开关;44、第二开关;50、电机;51、电机正极触点;52、电机负极触点;61、第一感应件;62、第二感应件;81、运动模块;811、压件;82、支撑模块;821、第一固定块;822、第二固定块;83、动力模块;831、丝杆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11、第二电子开关12、第一电磁铁21、第二电磁铁22、第一延时件31、第二延时件32、电源开关。第一电子开关11控制电源40与第一电磁铁21的通断,第二电子开关12控制电源与第二电磁铁22的通断;第一延时件与第一电磁铁连接,第二延时件与第二电磁铁连接。电源正极与电源正极触点41连接,电源负极与电源负极触点42连接,电机正极与电机正极触点51连接,电机负极与电机负极触点52连接,电源正极触点与电源负极触点构成的第一组触点相邻于由电机正极触点与电机负极触点构成的第二组触点;第一电磁铁21位于电源开关的左侧,第二电磁铁22位于电源开关的右侧,在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电磁吸力下,电源开关能够在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之间左右移动,使电机50与电源正接或反接。电机50与电源40正接,即电源的正极与电机的正极连接,电源的负极与电机的负极连接,电机正转。电机50与电源40反接,即电源的正极与电机的负极连接,电源的负极与电机的正极连接,电机反转。第一电子开关11由运动模块81移动至左侧极限位置时触发,第二电子开关12由运动模块移动至右侧极限位置时触发。整个控制电路安装在往复式运动机构的支撑模块82上,支撑模块82的左侧设有第一感应件61,支撑模块的右侧设有第二感应件62,第一感应件与第一电子开关11连接,第二感应件与第二电子开关12连接;运动模块81与第一感应件接触时,第一感应件能够触发第一电子开关,运动模块与第二感应件接触时,第二感应件能够触发第二电子开关。参考图2,在电机50的驱动下,动力模块83的丝杆机构831动作,丝杆机构驱动运动模块81线性移动。运动模块位移至左侧极限位置,第一电子开关11被触发,电源40向第一电磁铁21供电,第一电磁铁吸附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左移,电机50与电源反接,电机反转,驱动运动模块81反向移动,第一延时件31能够保持第一电磁铁21的得电状态一定时间,直至运动模块能够移动至右极限位置,因此,在运动模块81位移至右极限位置前,电机50处于反转状态。运动模块81位移至右极限位置,第二电子开关12被触发,电源40向第二电磁铁22供电,第二电磁铁吸附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右移,电机50与电源正接,电机正转,驱动运动模块81正向移动,第二延时件32能够保持第二电磁铁22的得电状态一定时间,直至运动模块能够移动至左极限位置,因此,在运动模块位移至左极限位置前,电机处于正转状态。支撑模块82设有一横杆,运动模块81上设有与横杆配合的滑块或滚轮,在运动模块沿丝杆机构831线性移动时,滑块或滚轮沿横杆移动,该横杆和滑块或滚轮构成运动模块线性位移的导向机构。参考图2,支撑模块82的左侧设有第一固定块821,第一感应件安装在第一固定块上,支撑模块的右侧设有第二固定块822,第二感应件安装在第二固定块上,运动模块设有压件811,运动模块沿支撑模块82左移,压件能够与第一感应件相抵,触动第一感应件61,第一感应件使第一电子开关11被触发。运动模块沿支撑模块右移,压件能够与第二感应件62相抵,触动第二感应件62,第二感应件使第二电子开关12被触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选择,第一感应件61和第二感应件62均为压电元件;第一电子开关11和第二电子开关12均为晶体管;第一感应件与第一电子开关的基极连接,第二感应件与第二电子开关的基极连接。第一感应件受到压件811的挤压而产生电荷,形成电流,使第一电子开关11导通;第二感应件受到压件811的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11)、第二电子开关(12)、第一电磁铁(21)、第二电磁铁(22)、第一延时件(31)、第二延时件(32)、电源开关;第一电子开关控制电源(40)与第一电磁铁的通断,第二电子开关控制电源与第二电磁铁的通断;第一延时件与第一电磁铁连接,第二延时件与第二电磁铁连接;电源正极与电源正极触点(41)连接,电源负极与电源负极触点(42)连接,电机正极与电机正极触点(51)连接,电机负极与电机负极触点(52)连接,其特征在于:电源正极触点与电源负极触点构成的第一组触点相邻于由电机正极触点与电机负极触点构成的第二组触点;第一电磁铁(21)位于电源开关的左侧,第二电磁铁(22)位于电源开关的右侧,在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电磁吸力下,电源开关能够在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之间左右移动,使电机(50)与电源正接或反接;第一电子开关由运动模块(81)移动至左侧极限位置时触发,第二电子开关由运动模块移动至右侧极限位置时触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往复式运动机构的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子开关(11)、第二电子开关(12)、第一电磁铁(21)、第二电磁铁(22)、第一延时件(31)、第二延时件(32)、电源开关;第一电子开关控制电源(40)与第一电磁铁的通断,第二电子开关控制电源与第二电磁铁的通断;第一延时件与第一电磁铁连接,第二延时件与第二电磁铁连接;电源正极与电源正极触点(41)连接,电源负极与电源负极触点(42)连接,电机正极与电机正极触点(51)连接,电机负极与电机负极触点(52)连接,其特征在于:电源正极触点与电源负极触点构成的第一组触点相邻于由电机正极触点与电机负极触点构成的第二组触点;第一电磁铁(21)位于电源开关的左侧,第二电磁铁(22)位于电源开关的右侧,在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电磁吸力下,电源开关能够在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之间左右移动,使电机(50)与电源正接或反接;第一电子开关由运动模块(81)移动至左侧极限位置时触发,第二电子开关由运动模块移动至右侧极限位置时触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支撑模块(82)的左侧设有第一感应件(61),支撑模块的右侧设有第二感应件(62),第一感应件与第一电子开关(11)连接,第二感应件与第二电子开关(12)连接;运动模块(81)与第一感应件接触时,第一感应件能够触发第一电子开关,运动模块与第二感应件接触时,第二感应件能够触发第二电子开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感应件(61)和第二感应件(62)均为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六陈智仁刘兵谢伟峡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蓝海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