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双向可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6659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机双向可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换向拨动开关、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H桥电路,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换向拨动开关的其中一极与电源电路耦接、输出端与H桥电路耦接,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换向拨动开关的另一极与电源电路耦接、输出端与H桥电路耦接,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向H桥电路输出稳压控制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H桥电路前耦接了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该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能够为H桥电路提供稳定的控制电压;使用换向拨动开关控制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有效的防止由于误操作而导致两个电路同时导通的情况。

Motor bidirectional controllable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双向可控电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控制电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双向可控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机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操作简单、控制便捷的直流电机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对直流电机驱动线路的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直流电机正反向转动,实现系统控制的方法被大量加入到各种电器产品中。目前控制电机正反转的驱动电路普遍包括H桥电路。H桥电路是一个典型的直流电机控制电路,因为它的电路形状酷似字母H,故得名与“H桥”,4个三极管组成H的4条垂直腿,而电机就是H中的横杠。H桥电路的控制主要分为近似方波控制和脉冲宽度调制(PWM)和级联多电平控制,这些控制方式都需要H桥电路的前级有波形发生器。如果采用开关控制H桥电路则显得较为便利,同时可变性和可操作性较强,但是采用开关控制H桥电路就会存在控制电压不稳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控制电压稳定的电机双向可控电路。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电机双向可控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换向拨动开关、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H桥电路,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换向拨动开关的其中一极与电源电路耦接、输出端与H桥电路耦接,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换向拨动开关的另一极与电源电路耦接、输出端与H桥电路耦接,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向H桥电路输出稳压控制信号。此外,本技术还提供如下附属技术方案:电源电路包括开关、保险、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开关和保险相互串联,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相互并联。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瞬时开关电路、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一开关三极管,第一瞬时开关电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并联,用于控制流经第一稳压二极管的电压的稳定性,第一稳压二极管用于稳压输出电压至第一开关三极管和H桥电路,第一开关三极管与H桥电路耦接。第一瞬时开关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七三极管和第五电容,第三电阻串联在换向拨动开关与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第十三电阻串联在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地之间,第五电容并联在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三电阻还与第一稳压二极管耦接。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瞬时开关电路、第二稳压二极管和第二开关三极管,第二瞬时开关电路与第二稳压二极管并联,用于控制流经第二稳压二极管的电压的稳定性,第二稳压二极管用于稳压输出电压至第二开关三极管和H桥电路,第二开关三极管与H桥电路耦接。第二瞬时开关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三极管和第四电容,第四电阻串联在换向拨动开关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第五电阻串联在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地之间,第四电容并联在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第四电阻还与第二稳压二极管耦接。H桥电路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第二PNP型三极管、第五NPN型三极管和第八NPN型三极管,其中,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控制电路耦接,发射极与电源耦接,集电极与电机一端耦接;第二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控制电路耦接,发射极与电源耦接,集电极与电机的另一端耦接;第五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控制电路耦接,集电极与电机的一端耦接,发射极接地;第八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控制电路耦接,集电极与电机的另一端耦接,发射极接地。H桥电路还包括四个二极管,该四个二极管分别一对一反相并联在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第二PNP型三极管、第五NPN型三极管和第八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H桥电路包括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该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分别串接在电机的两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势在于:本技术在H桥电路前耦接了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该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能够为H桥电路提供稳定的控制电压;使用换向拨动开关控制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的导通或断开,有效的防止由于误操作而导致两个电路同时导通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电源电路的电路图。图2是换向拨动开关、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H桥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电机双向可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换向拨动开关S2、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H桥电路,电源电路用于为整个电路提供平滑、稳定的供电,换向拨动开关S2用于连通电源电路和第一控制电路或第二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用于向H桥驱动电路输出稳压控制信号,H桥电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电机的正转或反转。如图1所示,电源电路包括电源输入接口J1、开关S1、保险F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其中,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相互并联组成并联电路,用于滤波储能。开关S1的一端与电源输入接口J1的1脚耦接,另一端与保险F1一端耦接,保险F1的另一端和并联电路耦接,并联电路另一端和电源输入接口J1的1脚接地。电源从电源输入接口J1输入,至安全开关S1到保险F1,经过滤波储能电路,为整个电路提供平滑、稳定的12V电压。如图2所示,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瞬时开关电路、第一稳压二极管D2、第一开关三极管Q2、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点电阻R8、第九电阻R9和第十八电阻R18。第一瞬时开关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十三电阻R13、第五电容C5和第七三极管Q7,第三电阻R3一端与换向拨动开关第一极耦接,同时该端还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2阴极耦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耦接,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第二控制电路耦接,发射极接地,第十三电阻R13耦接在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和地之间,第五电容C5耦接在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第六电阻R6耦接在换向拨动开关S2的第一极与第一稳压二极管D2的阴极之间,第一稳压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和第十八电阻R18一端耦接,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与H桥电路耦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三极管Q2的基极耦接,第一开关二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耦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H桥电路耦接,第一开关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八电阻R8耦接在第一开关三极管Q2的基极和地之间。在瞬时开关电路中,第七三极管Q7作为开关控制器件,其基极串联的第三电阻R3可以起到阻碍降低基极电流的作用,使其基极的电流工作在允许范围之内;而耦接在第七三极管Q7基极与地之间的第十三电阻R13为下偏置电阻,可以防止换向开关切换时有磁干扰导致第七三极管Q7和第二控制电路中的第一三极管Q1同时导通,起到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双向可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换向拨动开关、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H桥电路,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换向拨动开关的其中一极与电源电路耦接、输出端与H桥电路耦接,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换向拨动开关的另一极与电源电路耦接、输出端与H桥电路耦接,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向H桥电路输出稳压控制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双向可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换向拨动开关、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和H桥电路,第一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换向拨动开关的其中一极与电源电路耦接、输出端与H桥电路耦接,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换向拨动开关的另一极与电源电路耦接、输出端与H桥电路耦接,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向H桥电路输出稳压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双向可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开关、保险、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开关和保险相互串联,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相互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双向可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瞬时开关电路、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一开关三极管,第一瞬时开关电路与第一稳压二极管并联,用于控制流经第一稳压二极管的电压的稳定性,第一稳压二极管用于稳压输出电压至第一开关三极管和H桥电路,第一开关三极管与H桥电路耦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双向可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瞬时开关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七三极管和第五电容,第三电阻串联在换向拨动开关与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第十三电阻串联在第七三极管的基极与地之间,第五电容并联在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第三电阻还与第一稳压二极管耦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双向可控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瞬时开关电路、第二稳压二极管和第二开关三极管,第二瞬时开关电路与第二稳压二极管并联,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叶茂符树全莫淑贤王永宁刘红艳谭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