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达驱动电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该马达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一继电器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二继电器电路和马达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输入驱动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马达电路的负极、正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开关电路和继电器电路实现马达的正反转,电路简单,成本较低。
A motor drive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达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是涉及一种马达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在智能家居(如按摩床/智能窗帘等)控制电路中,直流马达电路需要实现正负转驱动,以起到上升下降功能。但是目前大多数的马达驱动电路存在成本高、电路复杂的问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马达驱动电路,能够通过驱动信号实现马达的正反转。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一继电器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二继电器电路和马达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输入驱动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马达电路的负极、正极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马达驱动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开关电路和继电器电路实现马达的正反转,电路简单,成本较低。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马达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马达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马达驱动电路,所述第一继电器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继电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马达驱动电路,所述第二继电器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二继电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马达驱动电路,所述马达电路包括双向抑制二极管和马达。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马达驱动电路,所述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型号为BC8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马达驱动电路,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型号为IN400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马达驱动电路,所述双向抑制二极管的型号为SMCJ30CAX8。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马达驱动电路的一具体实施例模块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马达驱动电路的一具体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马达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具体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一继电器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二继电器电路和马达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输入驱动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马达电路的负极、正极连接。参照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马达驱动电路的具体电路图。其中,第一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组成第一开关电路;第二三极管Q2、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组成第二开关电路;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继电器K1组成第一继电器电路;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继电器K2组成第二继电器电路;第三电阻R3、双向抑制二极管D3和马达M1组成马达电路。具体地,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芯片,用于输入驱动信号(本实施例中为调制信号PWM1),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一继电器K1的3脚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一继电器K1的2脚、第一继电器K1的4脚与电源VCC连接,第一继电器K1的5脚接地,第一继电器K1的1脚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双向抑制二极管D3和马达M1并联后分别连接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二继电器K2的1脚,第二继电器K2的5脚接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二继电器K2的4脚和第二继电器K2的2脚与电源VCC连接,第二继电器K2的3脚、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芯片,用于输入驱动信号(本实施例中为调制信号PWM2)。该电路的工作过程为:待机状态下,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无PWM驱动信号输入,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处于截止状态,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无驱动电压。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的2脚和3脚之间是电磁阀,当2脚和3脚之间没有电流流过线圈时,线圈不产生电磁感应,弹片处于常闭,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的1脚和5脚连通,由于5脚接地,1脚也无电压,马达不工作。当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芯片传输的驱动信号PWM1时,第一三极管Q1导通,电流流过第一继电器K1的3脚和2脚,线圈产生电磁感应,吸合弹片,第一继电器K1的1脚和4脚连通,由于4脚接电源VCC,1脚电压也为VCC,此时马达M1两端的电压为负极VCC,正极0,马达M1反转。同理可得,当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到芯片传输的驱动信号PWM2时,马达M1正转。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的型号为BC817。本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的型号为IN4007,作用是防止反向电动势影响电源VCC。本实施例中,双向抑制二极管D3的型号为SMCJ30CAX8,作用是防止马达M1两端电压过高而损坏。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
普通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一继电器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二继电器电路和马达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输入驱动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马达电路的负极、正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电路、第一继电器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二继电器电路和马达电路,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用于输入驱动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马达电路的负极、正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荣发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