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终端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513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终端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入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面,且沿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层叠方向,各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并整体位于外框的下方,在第一状态下,补光模组位于通孔正下方并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摄像头模组位于通孔正下方,并通过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从而既没有影响显示的整体性,又能够使得摄像头模组的拍摄功能能够正常运行,大大提升了全面屏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本技术涉及屏幕显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终端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终端显示屏的技术也不断革新,各大厂商都在追求全面屏的极致屏占比;对于终端而言,其显示屏一侧除了屏幕之外,所必须的显示外置部件还至少包括前置摄像头,而在相关技术中,对于全面屏的前置摄像头的处理,要么是在前面板上让出摄像头的位置,如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那么是采用升降式结构隐藏摄像头,前者屏幕显示缺乏整体性,后者终端则显得厚重,升降结构则降低了终端的一致性,因此尚无较为完善的全面屏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全面屏结构的屏幕显示整体性差,终端一体性差的问题,针对该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终端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入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面,且沿所述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层叠方向,各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并整体位于所述外框的下方,在第一状态下,所述补光模组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并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所述摄像头模组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并通过所述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两者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平面法线方向,所述转轴的旋转方向为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平面方向。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平面方向上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180°。可选的,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通孔的边沿上任一位置。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包括LCD模组、LED模组或LED灯中的任意一种,且出光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一致。可选的,当所述补光模组包括LCD模组时,沿从上到下的层叠方向至少依次包括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为底面入光或侧面入光。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通孔的尺寸。可选的,所述补光模组的发光部分与所述通孔的尺寸一致,且所述补光模组的形状与所述通孔一致。可选的,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终端显示模组所安装于的终端的中框上。可选的,所述外框覆盖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通孔中。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终端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入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面,且沿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层叠方向,各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并整体位于外框的下方,在第一状态下,补光模组位于通孔正下方并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摄像头模组位于通孔正下方,并通过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从而通过在挖孔的背光模组下方设置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显示状态和拍摄状态切换时,分别采用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来填补通孔的位置,既没有影响显示的整体性,又能够使得摄像头模组的拍摄功能能够正常运行,大大提升了全面屏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终端显示模组通孔周围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终端显示模组去掉背光模组之后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显示模组,该终端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1、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背光模组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若干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和外框13,入光源设置于导光板12的侧面,且沿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和外框13的层叠方向,各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和外框13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并整体位于外框13的下方,在第一状态下,补光模组2位于通孔正下方并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摄像头模组3位于通孔正下方,并通过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本实施例中的终端显示模组整体上是LCD显示模组,也就是主体为背光模组1。背光模组1根据其结构,按照从上到下的层叠,分别是若干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以及底部的外框13,其中,若干的光学膜片11,分别包括:上增光膜、下增光膜和扩散膜,各光学膜片11之间都是固定式的粘接,而在上增光膜的边沿一般还包括遮光膜,用于防止侧边漏光。遮光膜可以是遮光黑胶,可以起到遮光和粘接的作用。各光学膜片11的尺寸相仿,根据粘接的需求可以在各膜片的边沿设置相应的凸起和缺口。导光板12是采用侧面入光的方式入光,而导光板12的作用是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从背光模组1的正面出射。导光板12的入光部分,通常是由柔性电路板加上若干阵列排布的LED光源构成,LED光源在柔性电路板的控制下发光,从导光板12的侧面入光,导光板12在经过折射和反射,将光从导光板12的顶部发出,经过各层光学膜片11之后,从背光模组1的顶部出光,使得出光均匀。柔性电路板和LED光源也可以认为是背光模组1的一部分,与导光板12以及各光学膜片11粘接在一起,相对位置固定。另外,一般而言导光板12的下部,还设置有反射的膜片,或者是通过外框13直接实现反射,用于将导光板12所折射到下方的光再反射上去。外框13至少包覆在整个背光模组1的底部,通常还会包覆在背光模组1的侧面,将所有的光学膜片11也包覆在内;外框13的材质可以是纯胶框、纯铁框、或者是胶框和铁框的卡扣组合以及胶框和铁框一起注塑成型的胶铁一体框。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屏幕显示效果的整体性,以及保留前置摄像头模组3的功能,在背光模组1中,沿各光学膜片11、导光板12以及外框13,设有贯通的通孔,该通孔的作用可以让摄像头模组3透过通孔进行拍摄,不会被背光模组1所遮挡。而补光模组2,则是用于在摄像头模组3不工作的状态下,从用户的视觉上将通孔堵住,使得屏幕显示内容是完整的。也就是说,在第一状态下,屏幕处于显示状态,摄像头模组3并不工作,此时将补光模组2设置于通孔的正下方,为屏幕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屏幕处于前置拍摄状态,此时摄像头模组3需要工作,从而将摄像头模组3设置于通孔的正下方,透过通孔所提供的空间进行拍摄采集影像。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的位置,是可以进行置换的。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两者之间通过转轴4固定连接,转轴4的轴线方向沿背光模组1的平面法线方向,转轴4的旋转方向为沿背光模组1的平面方向。本实施例以转轴4连接的方式实现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之间的位置切换,请参考图2,图2是本实施例中的终端显示模组去掉背光模组1和之后的俯视图,其中示出了转轴4的轴线沿背光模组1的法线方向,而转轴4的旋转方向所在的平面与背光模组1所在的平面平行。旋转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旋转,也可以是逆时针旋转,在补光模组2和摄像头模组3之间切换的方式可以是来回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终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入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面,且沿所述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层叠方向,各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并整体位于所述外框的下方,在第一状态下,所述补光模组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并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所述摄像头模组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并通过所述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放置的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入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面,且沿所述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层叠方向,各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外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两者之间固定连接,并整体位于所述外框的下方,在第一状态下,所述补光模组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并提供背光显示;在第二状态下,所述摄像头模组位于所述通孔正下方,并通过所述通孔进行拍摄取景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两者之间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平面法线方向,所述转轴的旋转方向为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平面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和摄像头模组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平面方向上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18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远琴姜必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