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宪吉专利>正文

一种节能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89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包括主交换管和一组副交换管,所述副交换管是由热的良导体材料制成的,盛有纳米超导液体的密闭管路,该一组副交换管一端或二端直接依次固定在主交换管的外管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热交换效率高和制作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供暖或制冷设备的热交换装置,通常是制成一组片状结构或管外安装翅片的结构。此种热交换装置存在着热交换效率不高的问题。为了增加热交换效果,就要增加热交换管线的长度,不但增加了使用成本,还需要提供较高的运行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节能热交换装置,以解决传统的热交换装置的效率低和使用成本高等问题。本技术所述一种节能热交换装置,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热交换装置包括主交换管和一组副交换管,所述副交换管是由热的良导体材料制成的,盛有纳米超导液体的密闭管路,该一组副交换管一端或二端直接依次固定在主交换管的外管壁上。如上所述的一种节能热交换装置,其中的一组副交换管为U形结构。如上所述的一种节能热交换装置,其中的副交换管上设有抽真空和纳米超导液体注入封口。本技术与传统的热交换装置相比,具有热交换效率高和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和积极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单排副交换管的实旋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结构可以参见图1。图中主交换管1内为制冷或制热的液体或气体通道,也可以是电热管。在主交换管1的外壁上通过焊接固定有一个U形的副交换管2,该副交换管2内形成密封的空腔,利用封口3将其内部抽真空后注入纳米超导液体,将封口3封闭。该封口3可以是焊接在副交换管壁上的一段管,且它们之间相互连通。封闭管口可以采用将其挤压后对折或其它的方式进行封闭。本装置利用的纳米超导液体的快速导热性能,高效地完成主、副交换管的热交换及热幅射。所述副交换管可以依次排列安装在主交换管的侧壁上,呈单排或多排排列形式。所述主、副交换管的材料可采用金属材料,如铁、铜等。图2给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局部剖视图。在主交换管内流经的是制冷或制热液体或气体,副交换管2内盛有纳米超导液体4。图3给出了以单排排列形式组成的节能热交换装置的实施例。本技术也可以采用多排副交换管排列于主交换管上的结构形式。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装置包括主交换管和一组副交换管,所述副交换管是由热的良导体材料制成的,盛有纳米超导液体的密闭管路,该一组副交换管一端或二端直接依次固定在主交换管的外管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一组副交换管为U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副交换管上设有抽真空和纳米超导液体注入封口。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热交换装置。该热交换装置包括主交换管和一组副交换管,所述副交换管是由热的良导体材料制成的,盛有纳米超导液体的密闭管路,该一组副交换管一端或二端直接依次固定在主交换管的外管壁上。本技术具有热交换效率高和制作成本低等优点。文档编号F28D15/00GK2826343SQ20052010614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2日专利技术者李宪吉 申请人:李宪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装置包括主交换管和一组副交换管,所述副交换管是由热的良导体材料制成的,盛有纳米超导液体的密闭管路,该一组副交换管一端或二端直接依次固定在主交换管的外管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宪吉
申请(专利权)人:李宪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