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温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771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温器总成,包括壳体和节温器罩,所述壳体和节温器罩连接形成循环通道,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小循环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节温器罩内设有大循环进液口,所述循环通道内设有恒温器,所述恒温器包括第一阀板、第一弹性件、恒温器外壳、第二弹性件、第二阀板和感温体,所述感温体包括活动杆、固定杆和密封层,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在恒温器外壳上,另一端位于活动杆内部,所述固定杆周围包裹有膨胀层,所述膨胀层与所述活动杆之间设有导热层,所述第一阀板固定在活动杆上靠近大循环进液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活动杆下端外侧,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活动杆上端外侧,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温器总成
本技术涉及节温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节温器总成。
技术介绍
节温器是根据冷却液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冷却液,通过改变冷却液的循环范围,以调节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传统的节温器在对大小循环进行控制时,由于不能准确检测冷却液的温度,存在着大小循环同时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温器总成,以解决节温器在工作中大小循环同时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温器总成,包括壳体和节温器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和节温器罩连接形成循环通道,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小循环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节温器罩内设有大循环进液口,所述循环通道内设有恒温器,所述恒温器包括第一阀板、第一弹性件、恒温器外壳、第二弹性件、第二阀板和感温体,所述感温体包括活动杆、固定杆和密封层,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恒温器外壳上,另一端位于所述活动杆内部,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活动杆内部,所述固定杆周围包裹有膨胀层,所述膨胀层与所述活动杆之间设有导热层,所述密封层密封所述活动杆的开口端,所述第一阀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杆上靠近所述大循环进液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活动杆下端外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第一阀板上,另一端与所述恒温器外壳固定或抵接,所述活动杆上端的直径小于下端的直径形成台阶面,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活动杆上端外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板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台阶面固定或抵接,冷却液由所述小循环进液口或大循环进液口进入循环通道内,再经出液口流出。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小循环进液口下方,且所述出液口和所述小循环进液口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上平行。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螺孔。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中部沿所述恒温器中心线对称设有两个固定支耳,每个所述固定支耳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用于安装法兰螺栓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节温器罩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恒温器外壳卡接于所述凹槽内。本技术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恒温器,用于检测循环通道内冷却液的温度,当发动机刚开始工作时,冷却液温度较低,此时冷却液从小循环进液口进入循环通道内经出液口流出使发动机迅速升温;发动机持续工作,冷却液逐渐升温,固定杆上的膨胀层受热膨胀,挤压活动杆向上运动,第一阀板打开、第二阀板关闭,此时冷却液从大循环进液口进入壳体内经出液口流出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大小循环能独立工作,可以更好调节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同时大小循环共用一个出液口,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节温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节温器总成的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节温器总成A-A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节温器总成包括壳体1和节温器罩2,所述壳体1和节温器罩2连接形成循环通道3,所述壳体上设有小循环进液口4和出液口5,所述节温器罩2内设有大循环进液口6,所述出液口5设置于所述小循环进液口3下方,且所述出液口5和所述小循环进液口4的轴线在竖直方向上平行,小循环工作时,冷却液由小循环进液口4进入循环通道3内经出液口4流出,大循环工作时,冷却液由大循环进液口6进入循环通道3内经出液口4流出。所述循环通道3内设有恒温器7,所述恒温器7包括第一阀板8、第一弹性件11、恒温器外壳12、第二弹性件13、第二阀板14和感温体20,所述感温体20包括活动杆9、固定杆21和密封层24,所述固定杆2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恒温器外壳12上,另一端位于所述活动杆9内部,所述密封层24密封所述活动杆9的开口端,使得活动杆9内部和固定杆21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所述活动杆9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形成台阶面10,活动杆9由感温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杆21周围包裹有膨胀层22,所述膨胀层22与所述活动杆9之间设有导热层23,当冷却液进入循环通道时,随着冷却液温度升高,导热层23将冷却液的温度传递给膨胀层22,膨胀层22受热膨胀,挤压活动杆9向上运动。所述第一阀板8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杆9上靠近所述大循环进液口6的一端,用于隔离所述循环通道3与所述大循环进液口6,所述第一弹性件11套设于所述活动杆9下端外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11的一端抵接在第一阀板8上,另一端与所述恒温器外壳12固定或抵接,用于带动第一阀板8运动,控制循环通道3和大循环进液口6之间的连通和关断;所述第二弹性件13套设于所述活动杆9上端外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板14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台阶面10固定或抵接,用于带动第二阀板14运动,控制循环通道3和小循环进液口4的连通和关断。发动机刚开始工作时,冷却液温度较低,此时第一阀板8关闭、第二阀板14打开,冷却液由小循环进液口4进入循环通道3内再经出液口5流出;发动机持续工作,冷却液温度逐渐升高,固定杆21上的膨胀层22受热膨胀,挤压活动杆9使得活动杆9带动第一阀板8和第二阀板14运动,此时第一阀板8打开、第二阀板14关闭,冷却液由大循环进液口6进入循环通道3内再经出液口5流出。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有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上开设有螺孔16,所述壳体1的中部沿所述恒温器7中心线对称设有两个固定支耳17,每个所述固定支耳17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用于安装法兰螺栓的通孔18,在两个固定支耳17的基础上再增加固定板15的设置,使得壳体1的安装更加稳定、牢固。所述节温器罩2内壁开设有凹槽19,所述恒温器外壳12卡接于所述凹槽19内,用于固定恒温器7。本技术一种节温器总成,在发动机刚开始工作时,冷却液温度较低,第一弹性件11和第二弹性件13均处于自然状态,第一阀板8关闭、第二阀板14打开,冷却液由小循环进液口4进入循环通道3内再经出液口5流出;发动机持续工作,冷却液温度逐渐升高,此时固定杆21上的膨胀层22受热膨胀,挤压活动杆9,使活动杆9向上运动带动第一弹性件11一起运动,第一阀板8在第一弹性件11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从而打开大循环进液口6,同时第二弹性件13随着活动杆一起向上运动并带动第二阀板14向上运动,当第二阀板14接触壳体1内壁时,第二弹性件13开始被压缩,使得第二阀板14与壳体1内壁接触更加紧密从而关闭小循环进液口4,此时冷却液从大循环进液口6进入循环通道3内再经出液口5流出;如果发动机停止工作,冷却液温度将逐渐降低,膨胀层22将随着温度降低逐渐回缩,活动杆9恢复至初始位置,此时第一阀板8关闭,冷却液由小循环进液口4进入,当发动机再次工作时,大循环和小循环又将按照上述状态工作,以达到隔离大小循环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温器总成,包括壳体(1)和节温器罩(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节温器罩(2)连接形成循环通道(3),所述壳体(1)侧壁上设有小循环进液口(4)和出液口(5),所述节温器罩(2)内设有大循环进液口(6),所述循环通道内(3)设有恒温器(7),所述恒温器(7)包括第一阀板(8)、第一弹性件(11)、恒温器外壳(12)、第二弹性件(13)、第二阀板(14)和感温体(20),所述感温体包括活动杆(9)、固定杆(21)和密封层(24),所述固定杆(2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恒温器外壳(12)上,另一端位于所述活动杆(9)内部,所述固定杆(21)位于所述活动杆(9)内部,所述固定杆(21)周围包裹有膨胀层(22),所述膨胀层(22)与所述活动杆(9)之间设有导热层(23),所述密封层(24)密封所述活动杆(9)的开口端,所述第一阀板(8)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杆(9)上靠近所述大循环进液口(6)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11)套设于所述活动杆(9)下端外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11)的一端抵接在第一阀板(8)上,另一端与所述恒温器外壳(12)固定或抵接,所述活动杆(9)上端的直径小于下端的直径形成台阶面(10),所述第二弹性件(13)套设于所述活动杆(9)上端外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板(14)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台阶面(10)固定或抵接,冷却液由所述小循环进液口(4)或大循环进液口(6)进入循环通道(3)内,再经出液口(5)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温器总成,包括壳体(1)和节温器罩(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节温器罩(2)连接形成循环通道(3),所述壳体(1)侧壁上设有小循环进液口(4)和出液口(5),所述节温器罩(2)内设有大循环进液口(6),所述循环通道内(3)设有恒温器(7),所述恒温器(7)包括第一阀板(8)、第一弹性件(11)、恒温器外壳(12)、第二弹性件(13)、第二阀板(14)和感温体(20),所述感温体包括活动杆(9)、固定杆(21)和密封层(24),所述固定杆(2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恒温器外壳(12)上,另一端位于所述活动杆(9)内部,所述固定杆(21)位于所述活动杆(9)内部,所述固定杆(21)周围包裹有膨胀层(22),所述膨胀层(22)与所述活动杆(9)之间设有导热层(23),所述密封层(24)密封所述活动杆(9)的开口端,所述第一阀板(8)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杆(9)上靠近所述大循环进液口(6)的一端,所述第一弹性件(11)套设于所述活动杆(9)下端外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11)的一端抵接在第一阀板(8)上,另一端与所述恒温器外壳(12)固定或抵接,所述活动杆(9)上端的直径小于下端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彦娟黎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斯凯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