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发动机缸体和缸盖中冷却液温度是相同的问题。本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具有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的壳体,出液通道的一端具有缸体回水口,出液通道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出液嘴和第二出液嘴,出液通道的中间处具有缸盖回水口,出液通道中设有第一启闭结构和第二启闭结构,第一启闭结构能控制缸体回水口的通断及开度,第二启闭结构能控制第二出液嘴的通断。本控制装置使缸体和缸盖中的冷却液实现双通道独立控制,保证缸体中的冷却液温度较高,用来降低摩擦功损失,同时保证缸盖中的冷却液温度低,用来增大点火提前角,减少喷油,改善油耗及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担负着为汽车发动机提供冷却、保证发动机正常可靠工作的重任,为了满足法规日益严格的油耗和排放要求,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例如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的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热管理控制方法[申请号:201510419767.2;授权公告号:CN105275574B],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包括热管理装置,热管理装置壳体上设有水泵和发电机安装支架,热管理装置壳体内设有电子节温器,电子节温器外设有电子节温器盖板,电子节温器盖板和热管理装置壳体相连。目前的油耗和排放的新的要求,分解到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即要求缸体冷却液温度较高,用来降低摩擦功损失;又要求缸盖冷却液温度低,用来增大点火提前角,减少喷油,改善油耗及燃烧。显然该种结构的热管理装置,冷却液是先后通过缸体和缸盖的,不能进行分离,缸体和缸盖的冷却液的温度相同,缸体和缸盖的温度也大致相同,无法满足目前的油耗和排放的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缸体和缸盖中的冷却液实现双通道独立控制。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具有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的壳体,所述进液通道的一端为进液口,另一端为出液口,所述出液通道的一端具有缸体回水口,所述出液通道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出液嘴和第二出液嘴,所述出液通道的中间处具有缸盖回水口,所述出液通道中设有第一启闭结构和第二启闭结构,所述第一启闭结构位于所述缸体回水口处且所述第一启闭结构能控制缸体回水口的通断及开度,所述第二启闭结构位于第二出液嘴处且所述第二启闭结构能控制第二出液嘴的通断。进液通道的进液口与水泵出水口相连,进液通道的出液口与发动机相连,缸体回水口与发动机缸体内部的冷却通道相连,缸盖回水口与发动机缸盖内部的冷却通道相连,第一出液嘴与EGR冷却器相连,第二出液嘴与散热器相连。发动机启动及低速小负荷时,为达到快速暖机的效果,第一启闭结构和第二启闭结构均处于闭合状态,缸盖中的冷却液通过缸盖回水口、出液通道和第一出液嘴流出到EGR冷却器中,在满足EGR冷却器的需求外,尽量减少冷却液的散热,达到快速升温的目的。发动机低速小负荷工况下继续工作,冷却液温度上升到90℃,第二启闭结构开启,缸盖中的冷却液通过缸盖回水口和出液通道然后从第一出液嘴和第二出液嘴流出,对冷却液及时冷却,避免发动机缸盖过热,可以增大点火提前角,减少喷油,改善油耗及燃烧;同时第一启闭结构闭合,使缸体冷却液温度继续升高,降低发动机缸体与活塞/活塞环的摩擦。发动机转速/负荷继续升高时,冷却液温度继续升高,缸体冷却液温度达到或超过目标值,第一启闭结构开启,同时第一启闭结构的开度是可以控制的,当冷却液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过大时,第一启闭结构的开度大些,冷却液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不多时,第一启闭结构的开度可以小些,使不同流量的冷却液从缸体回水口流动到出液通道中,然后通过第二出液嘴使冷却液流动到散热器中进行散热降温,部分冷却液通过第一出液嘴流出,使缸体中的冷却液温度保持在目标值,降低发动机缸体与活塞/活塞环的摩擦;同时第二启闭结构也是处于开启状态的,以上过程中,缸盖中的冷却液大部分通过缸盖回水口、出液通道和第二出液嘴流到散热器中散热,使缸盖冷却液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温度。本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通过设置两个通道,使缸体和缸盖中流出的冷却液实现独立控制,从而保证缸体中的冷却液温度较高,用来降低摩擦功损失,同时保证缸盖中的冷却液温度低,用来增大点火提前角,减少喷油,改善油耗及燃烧。在上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中,所述缸体回水口和缸盖回水口位于壳体的同一侧。缸体和缸盖是一体的,该种结构,设计合理,合理利用空间。在上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中,所述第一出液嘴和第二出液嘴的朝向相反。设计合理,合理利用空间。在上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中,所述第一启闭结构包括执行器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阀芯、阀杆、弹性件和密封环,所述阀杆的内端与阀芯相连,所述阀杆的外端与执行器相连,所述执行器能通道阀杆带动阀芯旋转,所述密封环位于弹性件和阀芯之间,且在所述弹性件弹力的作用下所述密封环始终具有抵靠在阀芯上的趋势。执行器为现有结构,具体结构不做赘述,执行器能驱动阀杆旋转,通过弹性件使密封环始终抵靠在阀芯上,提高密封性,从而提高开度的控制精度,提高冷却液温度的控制精度,弹性件可以是弹簧或者具有弹簧的金属片。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中,所述第一启闭结构包括执行器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阀芯和阀杆,所述阀杆的内端与阀芯相连,所述阀杆的外端与执行器相连,所述执行器能通道阀杆带动阀芯旋转。执行器为现有结构,具体结构不做赘述,通过执行器带动阀芯旋转,从而实现阀芯的启闭和开度,控制方便。在上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中,所述第二启闭结构为节温器或者所述第二启闭结构为截止阀。节温器和截止阀均为现有技术,具体结构不做赘述,第二启闭结构只要能够实现第二出液嘴的通断即可。在上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中,所述缸盖回水口呈长条状,所述缸盖回水口的边沿处具有嵌入设置的第一密封圈。缸盖中冷却液的温度需要较低,缸盖回水口呈长条状使缸盖回水口的流通面积大,提高冷却效果,第一密封圈的设置提高密封性。在上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中,所述缸体回水口呈圆形,所述缸体回水口的边沿处具有嵌入设置的第二密封圈。缸体中冷却液的流动量较小,缸体回水口呈圆形可以降低流通面积,从而降低流动量,降低占据的安装空间,第二密封圈的设置提高密封性。在上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中,所述壳体上还具有凸出设置的过桥水道,所述过桥水道与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均不连通。过桥水道是独立的冷却通道,过桥水道和壳体设置在一起,为一体式结构,可以合理的利用空间,节约安装空间,使结构紧凑。在上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中,所述壳体上还具有凸出设置的安装嘴,所述安装嘴的内端位于第一出液嘴的内端和第二出液嘴的内端的交汇处。安装嘴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安装嘴的内端位于该处可以更好的检测冷却液的温度,提高本控制装置的控制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通过设置两个通道,使缸体和缸盖中流出的冷却液实现独立控制,从而保证缸体中的冷却液温度较高,降低摩擦功损失,同时保证缸盖中的冷却液温度低,用来增大点火提前角,减少喷油,改善油耗及燃烧。2、本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的第一启闭结构的开度是可以控制的,控制范围广,开度从0-100%,实现不同开度的冷却液的流动,从而提高缸体中冷却液的温度控制,保证缸体中的冷却液温度在设定值,降低摩擦功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具有进液通道(1)和出液通道(2)的壳体(3),所述进液通道(1)的一端为进液口(11),另一端为出液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通道(2)的一端具有缸体回水口(21),所述出液通道(2)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出液嘴(22)和第二出液嘴(23),所述出液通道(2)的中间处具有缸盖回水口(24),所述出液通道(2)中设有第一启闭结构(4)和第二启闭结构(5),所述第一启闭结构(4)位于所述缸体回水口(21)处且所述第一启闭结构(4)能控制缸体回水口(21)的通断及开度,所述第二启闭结构(5)位于第二出液嘴(23)处且所述第二启闭结构(5)能控制第二出液嘴(23)的通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具有进液通道(1)和出液通道(2)的壳体(3),所述进液通道(1)的一端为进液口(11),另一端为出液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通道(2)的一端具有缸体回水口(21),所述出液通道(2)的另一端具有第一出液嘴(22)和第二出液嘴(23),所述出液通道(2)的中间处具有缸盖回水口(24),所述出液通道(2)中设有第一启闭结构(4)和第二启闭结构(5),所述第一启闭结构(4)位于所述缸体回水口(21)处且所述第一启闭结构(4)能控制缸体回水口(21)的通断及开度,所述第二启闭结构(5)位于第二出液嘴(23)处且所述第二启闭结构(5)能控制第二出液嘴(23)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回水口(21)和缸盖回水口(24)位于壳体(3)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嘴(22)和第二出液嘴(23)的朝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启闭结构(4)包括执行器(41)以及设置在壳体(3)中的阀芯(42)、阀杆(43)、弹性件(44)和密封环(45),所述阀杆(43)的内端与阀芯(42)相连,所述阀杆(43)的外端与执行器(41)相连,所述执行器(41)能通道阀杆(43)带动阀芯(42)旋转,所述密封环(45)位于弹性件(44)和阀芯(42)之间,且在所述弹性件(44)弹力的作用下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勇,鲍帅华,张贵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