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60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所示隔震结构安装在地面以及设置在地面上的墙体之间,墙体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梁,隔震结构位于横梁与地面之间,在横梁下表面开设有凹槽,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支座和复位支撑组件,隔震支座的上端位于凹槽内,隔震支座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在凹槽与地面之间,复位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杆和抵接板,连接杆包括固定杆和弹簧,固定杆通过水平铰接轴与凹槽竖直内侧壁铰接设置,抵接板与弹簧固定连接并且与隔震支座的外周壁抵接,抵接板为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隔震支座的水平隔震能力,因此使得隔震结构的水平隔震能力增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隔震支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隔震结构中,隔震支座是指结构为达到隔震要求而设置的支承装置,是在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增加隔震层,安装橡胶隔震支座,起到与地面的软连接,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现有技术的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7211412U的技术专利,所述隔震结构包括地面以及设置在地面上的墙体,所述墙体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梁,可以在已完工的墙两侧连接横梁和隔震装置,所述隔震装置为隔震支座,在墙体下端开设隔断槽,隔震装置将墙体与地面隔开。在未发生地震时,墙体两侧的隔震装置可以对墙体进行支撑;发生地震时,地面将地震能量传递给隔震装置,隔震装置可以缓冲地震能量。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现有技术的隔震支座在水平方向上的刚度较小,主要依靠竖向高度上的层层剪切变形产生阻尼耗能,在发生地震时,墙体和横梁很容易产生水平向的剪切力,进而使隔震支座发生较大的水平向的位移而损坏,因此使得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实现了提高隔震结构水平方向隔震能力的功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所示隔震结构安装在地面以及设置在地面上的墙体之间,墙体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梁,隔震结构位于横梁与地面之间,在横梁下表面开设有凹槽,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支座和复位支撑组件,隔震支座的上端位于凹槽内,隔震支座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在凹槽与地面之间,复位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杆和抵接板,连接杆包括固定杆和弹簧,固定杆通过水平铰接轴与凹槽竖直内侧壁铰接设置,抵接板与弹簧固定连接并且与隔震支座的外周壁抵接,抵接板为弧形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生地震时,隔震支座通过弹性形变将地面受到的竖直方向震力的能量消耗,使得传递到横梁的震力能量大大衰减;当横梁受到水平方向震力时,横梁带动隔震支座上端移动,使得隔震支座发生水平拉伸时,此时连接杆以水平铰接轴为转动中心转动,同时弹簧随着连接杆的转动发生伸展或收缩,以使得隔震支座与抵接板始终保持抵接状态,隔震支座被拉伸,因此会对抵接板产生垂直于其接触面的作用力,使得弹簧被进一步压缩,抵接板通过弹簧的弹力复位作用对隔震支座产生支撑力,复位支撑组件的弹力支撑作用使得隔震支座不易发生较大的水平拉伸,因此隔震支座在受到水平震力时不易造成水平撕裂,因此提高了隔震支座的水平隔震能力,因此使得隔震结构的水平隔震能力增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竖直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垂直于凹槽竖直内侧壁并且位于水平铰接轴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使得连接杆不会发生较大的转动角度,使得抵接板能够始终与隔震支座竖直侧壁保持抵接状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震支座包括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钢板层和橡胶层,所述隔震支座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隔震支座受到水平方向的震力时,隔震支座的上、下表面发生相对位移时,梯形结构的隔震支座稳定性更强,使得隔震支座不易发生倾覆,因此使得隔震支座能够适应更大的水平相对位移,实现了提高隔震支座水平隔震能力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板为橡胶层,在抵接板的外侧壁上刻有摩擦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摩擦纹使得抵接板与隔震支座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因此使得抵接板不易与隔震支座分离,能够始终保持与隔震支座的抵接状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震结构包括辅助支撑结构,辅助支撑结构固定连接在横梁下表面与地面之间,辅助支撑结构为弹性材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未发生地震时,辅助支撑结构与隔震支座对横梁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横梁的支撑强度更加稳定;发生地震时,由于辅助支撑结构具有弹性,因此辅助支撑结构能够随横梁发生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同时辅助支撑结构对横梁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横梁的支撑强度增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第一楔形块固定连接在横梁下表面上,第二楔形块固定连接在地面上,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上下楔形相对并且相互抵接,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均为弹性材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横梁和地面受到水平震力时,横梁和地面分别带动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发生水平方向位移,在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在发生相对移动过程中,第一楔形块下表面与第二楔形块上表面始终处于抵接状态,因此辅助支撑结构对横梁始终起到支撑作用,实现了提高隔震结构水平隔震能力的功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第一楔形块的下表面和第二楔形块的上表面上均固定设置有摩擦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摩擦纹使得第一楔形块下表面与第二楔形块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当未发生地震时,因此使得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不易发生相对滑动,因此使得辅助支撑结构对横梁的支撑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防火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橡胶材质具有可燃性,防火层能够防止发生火灾时辅助支撑结构不易被损坏;同时防火层为柔性材质,不会影响到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的弹性形变。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采用复位支撑组件的结构,实现了使隔震支座不易发生较大水平位移而导致隔震支座损伤的功能;2、通过采用梯形结构隔震支座的结构,实现了使隔震支座的水平方向隔震能力进一步增强的功能;3、通过采用辅助支撑结构的结构,实现了使隔震结构的水平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三维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突出隔震支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隔震支座;11、上钢板层;12、下钢板层;2、复位支撑组件;21、连接杆;211、固定杆;212、水平铰接轴;213、弹簧;22、抵接板;23、限位杆;3、辅助支撑结构;31、第一楔形块;311、第一板;32、第二楔形块;321、第二板;4、墙体;41、间隔槽;5、横梁;51、凹槽;6、L形钢板;61、第一边;62、第二边;63、斜板;7、地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介绍了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所述隔震结构连接在墙体4与地面7之间,墙体4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梁5,隔震结构连接在横梁5与地面7之间,隔震结构使墙体4与地面7分隔开,墙体4与地面7之间形成间隔槽41。隔震结构隔震结构对横梁5和墙体4起到支撑作用,在对预制好的墙体4安装隔震结构时,首先将与隔震结构固定连接的横梁5安装在地面7上方,然后将墙体4安装在两个横梁5之间,隔震结构能够使得从地面7传递至墙体4的能量大大衰减,因此起到了对上部结构起到良好隔震效果的功能。如图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所示隔震结构安装在地面(7)以及设置在地面(7)上的墙体(4)之间,墙体(4)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梁(5),隔震结构位于横梁(5)与地面(7)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横梁(5)下表面开设有凹槽(51),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支座(1)和复位支撑组件(2),隔震支座(1)的上端位于凹槽(51)内,隔震支座(1)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在凹槽(51)与地面(7)之间,复位支撑组件(2)包括连接杆(21)和抵接板(22),连接杆(21)包括固定杆(211)和弹簧(213),固定杆(211)通过水平铰接轴(212)与凹槽(51)竖直内侧壁铰接设置,抵接板(22)与弹簧(213)固定连接并且与隔震支座(1)的外周壁抵接,抵接板(22)为弧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所示隔震结构安装在地面(7)以及设置在地面(7)上的墙体(4)之间,墙体(4)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梁(5),隔震结构位于横梁(5)与地面(7)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横梁(5)下表面开设有凹槽(51),隔震结构包括隔震支座(1)和复位支撑组件(2),隔震支座(1)的上端位于凹槽(51)内,隔震支座(1)沿竖直方向固定连接在凹槽(51)与地面(7)之间,复位支撑组件(2)包括连接杆(21)和抵接板(22),连接杆(21)包括固定杆(211)和弹簧(213),固定杆(211)通过水平铰接轴(212)与凹槽(51)竖直内侧壁铰接设置,抵接板(22)与弹簧(213)固定连接并且与隔震支座(1)的外周壁抵接,抵接板(22)为弧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1)竖直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3),限位杆(23)垂直于凹槽(51)竖直内侧壁并且位于水平铰接轴(212)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支座(1)包括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钢板层和橡胶层,所述隔震支座(1)的截面为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速光陈浩锋黄惜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乾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