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抗震设施
,具体为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吗,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因此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及用途,而现有的抗震结构,多数没有良好让建筑在低级地震中保持建筑平稳,给予人员良好的逃生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包括支撑板和混凝土底板,所述支撑板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表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包括支撑板(1)和混凝土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滑槽(3),所述滑槽(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板(4),所述顶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球形阻尼器(5),所述支撑板(1)表面的中部设置有通槽(6),所述通槽(6)的内侧壁通过凹槽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动块(8),所述滑动块(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板(10),所述混凝土底板(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强力弹簧(11),所述强力弹簧(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重柱(12),所述呈重柱(12)的一侧固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建筑设计抗震结构,包括支撑板(1)和混凝土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表面的一侧设置有滑槽(3),所述滑槽(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板(4),所述顶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球形阻尼器(5),所述支撑板(1)表面的中部设置有通槽(6),所述通槽(6)的内侧壁通过凹槽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动块(8),所述滑动块(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板(10),所述混凝土底板(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强力弹簧(11),所述强力弹簧(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重柱(12),所述呈重柱(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13)。
技术研发人员:吕锋伟,朱己戊,陈卓,李奇,高宇航,吕娜,徐向羽,韩传远,付文静,杨可龙,李亚博,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德冠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