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599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涉及阻尼器领域。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包括内部件和外部件,内部件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延伸出外部件的对应端,外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一挡止端;外部件的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延伸出内部件的对应端,内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二顶压端;内部件的靠近第一连接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顶压结构,内部件的位于第一顶压结构的外侧位置处移动装配有第一端板;外部件的靠近第二连接端的内侧位置设有第二挡止结构,外部件的内部位于第二挡止结构的外侧位置处移动装配有第二端板,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之间预紧连接有形状记忆合金线缆;内部件与外部件之间的间隔位置设有黏弹性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阻尼器
,具体涉及一种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中,通常会在结构构件之间设置减震装置,阻尼器是常见的减震装置,通过阻尼器耗散和吸收输入建筑结构中的地震能量,保证整个建筑的稳定牢固。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635210U、授权公告日为2010.11.1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粘弹性复合型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并具体公开了该阻尼器包括矩形外筒、两块约束板件、中间板件和粘弹性阻尼板构成的传统板式两层粘弹性阻尼器,在传统的板式两层粘弹性阻尼器中部预设孔位,该预设孔位分别位于矩形外筒、约束板件、中间板件和粘弹性阻尼板上,其中,约束板件上的预设孔位的直径大于中间板件和矩形外筒上预设孔位的直径;预设孔位内设一竖向导杆,在上下两块约束板与矩形外筒之间分别设有平行的两组SMA合金丝,每组SMA合金丝连接于矩形外筒侧壁与竖向导杆之间。该阻尼器具有多级耗能的特点,耗能能力强,工作性能稳定。在使用现有技术中的阻尼器时,在小震和中震作用下仅粘弹性阻尼板产生阻尼耗能,只有在大震作用下,中间板件运动位移加大触及竖向导杆,SMA合金丝则随导杆一起运动,每组合金丝中有一根承受拉力,而另一根合金丝承受压力,从而形成拉压型SMA合金丝复合阻尼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如果发生大震,通过竖向导杆来拉压SMA合金丝,一方面SMA合金丝本身的耐压能力不如抗拉能力,拉压SMA合金丝不能有效地发挥出SMA合金丝的耗能减震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竖向导杆对SMA合金丝施加作用力,无法保证竖向导杆自身不发生弯曲变形,进而又使SMA合金丝不能稳定地发挥出作用。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阻尼器存在其中的SMA合金丝不能有效、稳定地发挥耗能减震作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以解决的现有技术中的阻尼器其中的SMA合金丝不能有效、稳定地发挥耗能减震作用的问题。本技术的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的技术方案为: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包括沿长度方向插套配合的内部件和外部件,所述内部件的位于长度方向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延伸出所述外部件的对应端,所述外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一挡止端;所述外部件的位于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延伸出所述内部件的对应端,所述内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二顶压端;所述内部件的靠近第一连接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顶压结构,所述内部件的位于第一顶压结构的外侧位置处沿长度方向移动装配有第一端板;所述外部件的靠近第二连接端的内侧位置设有第二挡止结构,所述外部件的内部位于第二挡止结构的外侧位置处沿长度方向移动装配有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之间预紧连接有形状记忆合金结构;所述内部件与外部件之间的间隔位置设有黏弹性结构,所述黏弹性结构用于在内部件与外部件发生相对位移时产生滞回剪切作用;当所述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受挤压力时,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挡止端挡止配合、所述第二顶压端与第二端板顶压配合拉伸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当所述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受拉伸力时,所述第一顶压结构与第一端板顶压配合、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挡止结构挡止配合拉伸形状记忆合金结构。有益效果:将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安装在结构构件之间,在地震作用下,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耗散和吸收输入建筑结构中的地震能量,当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承受挤压力时,从外部来看,内部件伸入外部件的长度变大而整体得到压缩,从内部来看,第二端板被内部件的第二顶压端顶压移动至距离第一端板更远的位置,最终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结构的拉伸变形而消耗地震能量。相对应的,当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承受拉伸力时,从外部来看,内部件伸出外部件的长度变大而整体得到伸长,从内部来看,第一端板被内部件的第一顶压结构顶压移动至距离第二端板更远的位置,最终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结构的拉伸变形而消耗地震能量。不论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承受挤压力还是拉伸力,内部的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始终承受拉伸作用力,且黏弹性结构同步产生滞回剪切作用,而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具有形状记忆能力,使得在地震载荷消失之后再使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恢复至原始的非受力状态,保证了整个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的工作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的可靠性。最重要的是,整个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的内部结构简单,形状记忆合金结构与黏弹性结构二者既不会发生任何干涉作用,又能够同步起到耗能效果。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进行设置黏弹性结构的操作,所述外部件包括上外板和下外板,所述上外板与下外板呈上下间隔布置,且上外板与下外板之间位于宽度方向的两侧位置分别固定有外支撑件;所述内部件位于所述上外板与下外板之间的间隔处,所述黏弹性结构设于所述上外板与内部件相对的间隔部分、以及所述下外板与内部件相对的间隔部分。进一步的,为了简化外部件的结构,所述上外板和下外板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平齐且共同构成所述第一挡止端;所述上外板和下外板的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设有第二连接结构的上外板的端部部分和下外板的端部部分共同构成所述第二连接端,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外支撑件位于第二连接端的内侧位置并构成所述第二挡止结构。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进行设置黏弹性结构的操作,所述内部件包括上内板和下内板,所述上内板与下内板之间固定有内支撑件,所述黏弹性结构设于所述上内板与上外板、以及下内板与下外板之间的间隔部分;所述上内板和下内板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设有第一连接结构的上内板的端部部分和下内板的端部部分共同构成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上内板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处设有沿宽度方向凸出的凸缘部分,所述下内板的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处设有沿宽度方向凸出的凸缘部分,所述上内板的凸缘部分和下内板的凸缘部分共同构成所述第一顶压结构;所述上内板和下内板的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端部部分共同构成所述第二顶压端。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之间受力时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包括至少两根SMA线缆,且SMA线缆以所述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对称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板上开设有两个上下间隔布置的水平长孔,两个水平长孔分别与所述设有第一连接结构的上内板的端部部分和下内板的端部部分沿长度方向插接配合;所述SMA线缆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的位于两个水平长孔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对称位置;所述SMA线缆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板的沿长度方向正对的两侧对称位置。进一步的,为了防止SMA线缆从第一端板或者第二端板中脱出,所述SMA线缆的端部压紧连接于套筒中,所述套筒上螺纹连接有用于第一端板或者第二端板挡止配合的螺母。进一步的,所述外支撑件为槽型结构,所述外支撑件沿宽度方向槽口相对布置,且外支撑件的上水平段与下水平段上分别开设有螺纹孔,对应的,所述上外板开设有供螺栓穿过以压紧固定在所述外支撑件的上水平段的螺栓孔,所述下外板开设有供螺栓穿过以压紧固定在所述外支撑件的下水平段的螺栓孔。进一步的,所述内支撑件为槽型结构,所述内支撑件沿宽度方向槽口相对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其特征是,包括沿长度方向插套配合的内部件和外部件,所述内部件的位于长度方向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延伸出所述外部件的对应端,所述外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一挡止端;所述外部件的位于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延伸出所述内部件的对应端,所述内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二顶压端;/n所述内部件的靠近第一连接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顶压结构,所述内部件的位于第一顶压结构的外侧位置处沿长度方向移动装配有第一端板;所述外部件的靠近第二连接端的内侧位置设有第二挡止结构,所述外部件的内部位于第二挡止结构的外侧位置处沿长度方向移动装配有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之间预紧连接有形状记忆合金结构;所述内部件与外部件之间的间隔位置设有黏弹性结构,所述黏弹性结构用于在内部件与外部件发生相对位移时产生滞回剪切作用;/n当所述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受挤压力时,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挡止端挡止配合、所述第二顶压端与第二端板顶压配合拉伸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当所述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受拉伸力时,所述第一顶压结构与第一端板顶压配合、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挡止结构挡止配合拉伸形状记忆合金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其特征是,包括沿长度方向插套配合的内部件和外部件,所述内部件的位于长度方向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延伸出所述外部件的对应端,所述外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一挡止端;所述外部件的位于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延伸出所述内部件的对应端,所述内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二顶压端;
所述内部件的靠近第一连接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顶压结构,所述内部件的位于第一顶压结构的外侧位置处沿长度方向移动装配有第一端板;所述外部件的靠近第二连接端的内侧位置设有第二挡止结构,所述外部件的内部位于第二挡止结构的外侧位置处沿长度方向移动装配有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之间预紧连接有形状记忆合金结构;所述内部件与外部件之间的间隔位置设有黏弹性结构,所述黏弹性结构用于在内部件与外部件发生相对位移时产生滞回剪切作用;
当所述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受挤压力时,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挡止端挡止配合、所述第二顶压端与第二端板顶压配合拉伸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当所述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受拉伸力时,所述第一顶压结构与第一端板顶压配合、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挡止结构挡止配合拉伸形状记忆合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外部件包括上外板和下外板,所述上外板与下外板呈上下间隔布置,且上外板与下外板之间位于宽度方向的两侧位置分别固定有外支撑件;所述内部件位于所述上外板与下外板之间的间隔处,所述黏弹性结构设于所述上外板与内部件相对的间隔部分、以及所述下外板与内部件相对的间隔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上外板和下外板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平齐且共同构成所述第一挡止端;所述上外板和下外板的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设有第二连接结构的上外板的端部部分和下外板的端部部分共同构成所述第二连接端,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外支撑件位于第二连接端的内侧位置并构成所述第二挡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黏弹性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内部件包括上内板和下内板,所述上内板与下内板之间固定有内支撑件,所述黏弹性结构设于所述上内板与上外板、以及下内板与下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孔思华石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