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域污水生态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0364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景观水域污水生态治理系统,包括植物治理单元、微生物治理单元和水循环单元,植物处理单元包括种植槽和水生植物,种植槽内铺设有分子筛层、种植土层和级配沙砾层,种植槽的外侧面下端处设有水槽,种植槽上开设有将种植槽内的水排至水槽内的排水通道;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用于抽起污水的进水管以及与延伸至种植槽的上方的出水管;微生物处理单元包括设置在水域内的分子筛吸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植物治理单元、微生物治理单元和水循环单元的合理布置,不断循环将污水过滤治理,不仅便于提高水域的景观效果,且此治理方式简单、成本低,利于长久稳定地治理污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景观水域污水生态治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景观水域污水生态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河道、湖泊或池塘等水域往往是首先考虑防洪、排涝、蓄水等功能,因此许多水域采用毛石砌筑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硬性堤岸,特别是在城镇居住密集区的水域为了减小堤岸所占的面积,直接采用垂直的硬性堤岸,这种硬性堤岸不仅不便于景观布置,同时也割裂了水体与土壤的联系,加之工业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人群的不断聚居导致水污染不断深化,目前各种水域的污水治理方法和设备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例如在水域内设置人工生态浮岛、增设曝气设备等,在采用垂直硬性堤岸的水域内进行此类治理方法时,需要工人从垂直硬性堤岸处爬入水域内操作,既不便于施工和日常养护,治理的成本也随之升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理利用景观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循环过滤、治理,且养护方便、成本低的生态治理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景观水域污水生态治理系统,包括植物治理单元、微生物治理单元和用于植物治理单元与水域之间进行水循环的水循环单元,所述植物处理单元包括设置在垂直堤岸上并沿垂直堤岸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由上至下依次铺设有分子筛层、种植土层和级配沙砾层,所述分子筛层是由若干吸附有微生物菌的分子筛颗粒组成,所述种植土层上栽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的顶部向上穿过所述分子筛层至种植槽上方,以种植槽靠近水域的一侧为外侧、远离水域的一侧为内侧,所述种植槽的外侧面下端处设有其顶部低于种植槽顶部的水槽,所述水槽伸出于垂直岸堤外至水域的上方,所述水槽与所述种植槽呈一体结构,且所述种植槽外侧面的下端处开设有将种植槽内的水排至水槽内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顶部低于所述级配沙砾层的顶部,且所述种植槽位于所述排水通道的部位处还设有防止级配沙砾层流出的过滤结构;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与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管以及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延伸至水域内抽水的第一进水管,且所述出水管延伸至种植槽的上方并将水泵抽起的水引流至种植槽内;所述微生物处理单元包括设置在水域内靠近垂直堤岸的边缘处的分子筛吸附结构,所述分子筛吸附结构包括若干吸附有微生物菌的分子筛颗粒。所述排水通道呈沿种植槽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通道,所述种植槽的槽底呈由内侧至外侧方向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所述种植槽的槽底铺设有其厚度大于所述排水通道高度的卵石层,且所述卵石层是由砾石与其粒径大于排水通道高度的卵石混合组成,此卵石层为所述过滤结构。所述排水通道处固定安装有一格栅网,所述格栅网的网眼直径小于所述级配沙砾层中的砾石的粒径,此格栅网为所述过滤结构。所述进水管还包括延伸至所述水槽内抽水的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沿所述水槽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并固定安装在水槽的槽壁上,且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水槽的槽底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二进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的第二端设有密封塞,且所述第二进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均匀间隔布置并朝向水槽槽底的进水孔。所述水槽的槽壁顶部设有向水槽外延伸并向下弯曲的延伸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植物治理单元的种植槽,以便沿水域的堤岸种植水生植物,提升水域沿岸的景观效果,且沿岸种植的方式便于日常养护,配合水循环单元的设置,既便于对水生植物进行灌溉,同时又便于对污水中的颗粒污染物、悬浮物进行过滤,且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将污水中污染物吸收,配合分子筛层上的微生物的分解,使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分解并供水生植物吸收利用,这样的植物治理单元集过滤与治理为一体,以生态的治理方式减少水域的污染物;2、通过水循环单元的不断供水,经种植槽内过滤后的水不断从排水通道流至水槽内,直至水槽内的水满溢出并跌落回水域内,这样形成一个循环的水路,不断将水域中的污水进行过滤、治理,在水溢流跌落过程中,也能起到瀑布的跌流曝气的效果,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以保障水域内有充足的溶解氧,从而无需在水域内额外设置其他曝气设备,节约治理成本;3、通过微生物治理单元中的分子筛吸附结构,为水域内的微生物菌提供生长繁衍的空间,且配合植物治理单元的跌流曝气,为微生物治理单元上的微生物菌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的溶解氧,微生物菌在水域内生长繁殖过程中也对水域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吸收,降低水域中的污染程度。4、通过植物治理单元、微生物治理单元以及水循环单元的设置,使植物、微生物相辅相成共同治理,在保障污水治理的前提下,不易对水域造成二次污染,且提升水域的景观效果,这样的治理方式简单、成本低,利于长久稳定地治理污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种植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种植槽;2-分子筛层;3-种植土层;4-级配沙砾层;5-水生植物;6-水槽;61-延伸结构;7-排水通道;8-卵石层;9-水泵;10-出水管;11-第一进水管;12-第二进水管;13-分子筛吸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景观水域污水生态治理系统,包括植物治理单元、微生物治理单元和用于植物治理单元与水域之间进行水循环的水循环单元,通过水循环单元将水域与植物治理单元之间进行水循环,以便对植物治理单元进行循环灌溉和将污水过滤,如图1所示,植物处理单元包括设置在垂直堤岸上并沿垂直堤岸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种植槽1,此种植槽1优佳设置在垂直堤岸的顶部,如图2所示,种植槽1内由上至下依次铺设有分子筛层2、种植土层3和级配沙砾层4,分子筛层、种植土层和级配沙砾层的铺设厚度比例为1:4:2,分子筛层2是由若干分子筛颗粒组成,种植土层3上栽植有水生植物5,水生植物5的顶部向上穿过分子筛层2至种植槽1上方,也即是先在种植槽1内铺设级配沙砾层4,此级配沙砾层是现有技术中采用不同粒径的沙子和砾石按1.5:1的配比混合在一起的透水过滤垫层,随后在级配沙砾层4上铺设种植土并在种植土上种植例如美人蕉、千屈菜、梭鱼草等具有净化水质能力的水生植物,水生植物5种植后再将分子筛层2铺设在种植土层3上使分子筛层2将水生植物5的根部覆盖,且种植后在种植槽1内泼洒例如侧孢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使微生物菌剂附着在分子筛颗粒上繁衍生长,这样附着有微生物菌的分子筛层2以便促进水生植物5的生长,同时,当水循环单元对水生植物5进行灌溉时,由于分子筛层2的铺设使水流不易将种植土层3的种植土冲散,配合级配沙砾层4的透水过滤,也能减少在灌溉过程中种植土被冲刷流失。以种植槽1靠近水域的一侧为外侧、远离水域的一侧为内侧,如图1和图2所示,种植槽1的外侧面下端处设有其顶部低于种植槽1顶部的水槽6,此水槽6与种植槽1优佳采用一体注塑结构,采用这样的注塑结构既方便种植槽1的生产制造、降低成本,同时也便于种植槽1的安装和拆卸,水槽6伸出于垂直岸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景观水域污水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植物治理单元、微生物治理单元和用于植物治理单元与水域之间进行水循环的水循环单元,所述植物处理单元包括设置在垂直堤岸上并沿垂直堤岸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由上至下依次铺设有分子筛层、种植土层和级配沙砾层,所述分子筛层是由若干吸附有微生物菌的分子筛颗粒组成,所述种植土层上栽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的顶部向上穿过所述分子筛层至种植槽上方,以种植槽靠近水域的一侧为外侧、远离水域的一侧为内侧,所述种植槽的外侧面下端处设有其顶部低于种植槽顶部的水槽,所述水槽伸出于垂直岸堤外至水域的上方,所述水槽与所述种植槽呈一体结构,且所述种植槽外侧面的下端处开设有将种植槽内的水排至水槽内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顶部低于所述级配沙砾层的顶部,且所述种植槽位于所述排水通道的部位处还设有防止级配沙砾层流出的过滤结构;/n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与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管以及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延伸至水域内抽水的第一进水管,且所述出水管延伸至种植槽的上方并将水泵抽起的水引流至种植槽内;/n所述微生物处理单元包括设置在水域内靠近垂直堤岸的边缘处的分子筛吸附结构,所述分子筛吸附结构包括若干吸附有微生物菌的分子筛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景观水域污水生态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植物治理单元、微生物治理单元和用于植物治理单元与水域之间进行水循环的水循环单元,所述植物处理单元包括设置在垂直堤岸上并沿垂直堤岸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由上至下依次铺设有分子筛层、种植土层和级配沙砾层,所述分子筛层是由若干吸附有微生物菌的分子筛颗粒组成,所述种植土层上栽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的顶部向上穿过所述分子筛层至种植槽上方,以种植槽靠近水域的一侧为外侧、远离水域的一侧为内侧,所述种植槽的外侧面下端处设有其顶部低于种植槽顶部的水槽,所述水槽伸出于垂直岸堤外至水域的上方,所述水槽与所述种植槽呈一体结构,且所述种植槽外侧面的下端处开设有将种植槽内的水排至水槽内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顶部低于所述级配沙砾层的顶部,且所述种植槽位于所述排水通道的部位处还设有防止级配沙砾层流出的过滤结构;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与水泵的进水口相连通的进水管以及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延伸至水域内抽水的第一进水管,且所述出水管延伸至种植槽的上方并将水泵抽起的水引流至种植槽内;
所述微生物处理单元包括设置在水域内靠近垂直堤岸的边缘处的分子筛吸附结构,所述分子筛吸附结构包括若干吸附有微生物菌的分子筛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域污水生态治理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金傍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永前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