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虚拟轨道车车厢走形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96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虚拟轨道车车厢走形部结构,涉及虚拟轨道车技术领域,其包括构架,构架包括底板,底板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固定有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前支撑板或后支撑板的两侧分别通过双横臂独立悬架转动安装有橡胶轮,底板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空气弹簧,空气弹簧的顶面高于构架的顶面,底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万向铰接拉杆和纵向减振器。解决了现有虚拟轨道车转向时车厢间干涉较大而易引起车轮横拖增加磨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虚拟轨道车车厢走形部结构
本技术涉及虚拟轨道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虚拟轨道车车厢走形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各大车厂商将未来公共交通发展转到虚拟轨道汽车上。虚拟轨道车又名智能轨道车,智能轨道车取消了钢轨,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胶轮承载、方向盘转向的方式跟随虚拟轨道行驶。方向盘可以人为控制,也可以自动控制,通过不断调整方向盘,实时追踪虚拟轨迹线。通常的虚拟轨道车是采取汽车的底盘悬架方案,由于虚拟轨道车主要面向城市公共交通,其车体较长,采用多编组形式,而现有多编组客车车厢间多为铰接,转向时车间干涉较大,易引起车轮横拖增加磨耗,且转向时运行曲线较差,转向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虚拟轨道车车厢走形部结构,解决了现有虚拟轨道车转向时车厢间干涉较大而易引起车轮横拖增加磨耗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虚拟轨道车车厢走形部结构,其包括构架,构架包括底板,底板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固定有前支撑板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虚拟轨道车车厢走形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架(1),所述构架(1)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固定有前支撑板(12)和后支撑板(13),所述前支撑板(12)和所述后支撑板(13)的两侧分别通过双横臂独立悬架(2)转动安装有橡胶轮(3),所述底板(11)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空气弹簧(4),所述空气弹簧(4)的顶面高于所述构架(1)的顶面,所述底板(1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万向铰接拉杆(5)和纵向减振器(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虚拟轨道车车厢走形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构架(1),所述构架(1)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固定有前支撑板(12)和后支撑板(13),所述前支撑板(12)和所述后支撑板(13)的两侧分别通过双横臂独立悬架(2)转动安装有橡胶轮(3),所述底板(11)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有空气弹簧(4),所述空气弹簧(4)的顶面高于所述构架(1)的顶面,所述底板(1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万向铰接拉杆(5)和纵向减振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轨道车车厢走形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横臂独立悬架(2)包括竖直方向上间隔平行设置的上横臂(21)和下横臂(22),所述上横臂(21)和下横臂(22)的一端通过T型枢轴机构(23)分别连接于转向节(24)的上、下两端,所述上横臂(21)和下横臂(22)的另一端均枢轴连接于刚性臂(25)上,所述刚性臂(25)固定连接于所述构架(1)上,所述转向节(24)通过轮毂连接轴与所述橡胶轮(3)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节(24)通过转向传动机构(27)与所述构架(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虚拟轨道车车厢走形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臂(21)通过所述刚性臂(25)连接于所述前支撑板(12)或所述后支撑板(13)上,所述下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发池茂儒刘开成周开磊罗宇豪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