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隔板防旋转的减震器上支撑
本技术有关汽车零件制造,特别是涉及一种隔板防旋转的汽车后悬架减震器上支撑。
技术介绍
减震器上支撑是衰减汽车振动的重要弹性元件,汽车底盘通过减震器上支撑连接汽车悬架减震器。减震器上支撑通过其聚氨酯弹性体隔振元件,可以衰减、解耦、隔离由路面激起并通过车轮和减震器往车身传递的振动和噪声,以及减震器自身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隔振元件也为减震器的偏摆运动提供了可能,并使整车对减震器在轴向、径向以及偏摆方向上的运动和承载要求得到满足。减震器上支撑的性能参数对整车的动力学性能具有很大影响,必须针对不同的底盘设计进行精确调校。通过减震器上支撑同减震器之间的合理匹配,可以提高整车性能:降低车内噪声水平,减小车身和车轮在固有频率附近的振动幅度,减小车轮动载,提高行驶安全性,提供侧向及前后方向的随动性,提高行驶安全性。随着整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可调减震器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目前常用的减震器上支撑的壳体内腔的容纳空间的截面为圆形设计,相应的隔板横截面也为圆形,该种设计的减震器上支撑在与可调减震器配合使用过程中因受到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板防旋转的减震器上支撑,适用于连接汽车减震器与汽车车身或底盘零部件,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10)、端盖(40)、隔振元件(20)以及位于隔振元件(20)中心的隔板(30);/n壳体(10)为外表面具有两相对的突起部(12)的杯状体,突起部(12)设置固定孔位,壳体(10)的上下端均有开口,端盖(40)覆盖所述上端开口,并与壳体(10)连接成一整体,端盖设置中心孔二(41);壳体(10)的内腔从上端至下端设置第一容纳空间(13)与第二容纳空间(14),第一容纳空间(13)与第二容纳空间(14)之间由间隔层(15)间隔,间隔层(15)设置中心孔一(11);隔板(3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板防旋转的减震器上支撑,适用于连接汽车减震器与汽车车身或底盘零部件,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10)、端盖(40)、隔振元件(20)以及位于隔振元件(20)中心的隔板(30);
壳体(10)为外表面具有两相对的突起部(12)的杯状体,突起部(12)设置固定孔位,壳体(10)的上下端均有开口,端盖(40)覆盖所述上端开口,并与壳体(10)连接成一整体,端盖设置中心孔二(41);壳体(10)的内腔从上端至下端设置第一容纳空间(13)与第二容纳空间(14),第一容纳空间(13)与第二容纳空间(14)之间由间隔层(15)间隔,间隔层(15)设置中心孔一(11);隔板(30)具有中心孔,与端盖(40)的中心孔二(41)、间隔层(15)的中心孔一(11)在同一轴线上,用于安装减震器连杆;
第一容纳空间(13)用于放置隔振元件(20)与隔板(30);隔板(30)与第一容纳空间(13)的横截面为相似的轴对称形状,二者的对应边缘之间存在均匀间隙,所述轴对称形状的长度与宽度不相等;隔板(30)的长度不小于第一容纳空间(13)的宽度,第一容纳空间(13)的宽度小于第一容纳空间(13)的长度;隔振元件(20)为弹性体产品,隔板(30)压装固定于隔振元件(20)中心的凹槽内,使隔振元件(20)的凹槽发生形变;隔振元件(20)安装于第一容纳空间(13),隔振元件(20)的轴向、径向受预压缩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防旋转的减震器上支撑,其特征在于,第一容纳空间(13)的横截面呈椭圆形,隔板(30)的横截面呈与第一容纳空间(13)的横截面相似的椭圆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珂,柳东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众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