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896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水热交换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制冷剂管、进水管、出水管。壳体内设有集气筒,集气筒的筒口朝下。制冷剂管为单回路多分支制冷剂管或多回路单分支制冷剂管或多回路多分支制冷剂管,制冷剂管自上而下以“人”字形交叉环绕集气筒,交叉环绕在集气筒外的制冷剂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壳体内的水受热膨胀所提高的压力通过集气筒中的气体压缩消除了,解决了承压式密闭空间由于水温升高导致压力增大,从而容易使内胆焊口开裂的问题。同时一部分制冷剂按顺时针方向流动,另一部分制冷剂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将壳体内水流的方向多次改变,大大增加了水循环的湍流,增加换热效率,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尤其涉及一种避免承压式水箱内胆开裂的 热水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水热交换器是通过吸收由压縮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所释放的热量来使水温升高,以供用户使用。中国专利文献200520113856. 6公开了一种"空 调热水交换器",包括压縮机、冷凝器、蒸发器、毛细管、干燥器和电磁闽、单 向止回阀、冷媒管,还包括四通阀、热水交换器、温度传感器和储热水箱。由 单制冷、制冷制热、单独制热四个部分构成。热水交换器由换热管和不锈钢储 水筒体构成。换热管装于不锈钢储水筒体中,冷媒入口位于换热管的上部,冷 媒出口位于换热管的下部。不锈钢储水筒体底部设有冷水入口,顶部设有热水 出口。这种结构的热水热交换器虽然己利用空调压縮机来制取热水,成本低, 利用率高,但是在制取热水时由于水温升高,导致热水器内压力增大,易造成 热水器内胆开裂。再一个,现有的热水热交换器的换热管的排列比较单一,一 般均简单地采用依次自上而下螺旋环绕设置,没有充分利用换热效率,换热效 果不理想,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原有的热水热交换器水温升高时内胆易开裂的技术问 题;提供一种水温升高时确保内胆不易开裂的热水热交换器。本技术同时解决原有的热水热交换器换热管排列单一,换热效率不高, 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进换热管的设置结构,充分利用能源,提高换热效率的热水热交换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实用 新型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制冷剂管、进水管、出水管,所述的壳体内设有 集气筒,集气筒的筒口朝下,所述的制冷剂管环绕在所述的集气筒外。集气筒 内存贮有一定压力的气体,通过进水管向热水热交换器壳体内灌冷水时,集气 筒口存在水封现象,使集气筒内外的气压相等。当壳体内的水由制冷剂管加热 后,水温升高,压力增大,热水压入集气筒内,集气筒内的气体被压縮,热水 热交换器中膨胀的水的体积通过集气筒中的气体压縮消除了,确保壳体内热水 的压力不继续增大,从而确保热水热交换器的壳体不会因水温升高而开裂。作为优选,所述的制冷剂管为单回路多分支制冷剂管或多回路单分支制冷 剂管或多回路多分支制冷剂管,制冷剂管自上而下以"人"字形交叉环绕所述 的集气筒。使制冷剂管中的制冷剂, 一部分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另一部分以逆 时针方向流动,将壳体内水流的方向多次改变,大大增加了水循环的湍流,增 加换热效率,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作为优选,所述的交叉环绕在集气筒外的制冷剂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o 8° 0作为优选,所述的集气筒上方设有若干个制冷剂分液头,每个制冷剂分液 头分别与穿入所述的壳体的本回路的制冷剂气管相连,每个制冷剂分液头又分 别与本回路的多分支制冷剂管相连,所述的集气筒下方设有环状的分别连通本 回路的多分支制冷剂管的制冷剂集液管,穿入壳体的制冷剂液管分别与本回路 的制冷剂集液管连通。制冷剂从制冷剂气管流入,又分散成若干路流入分支制 冷剂管,再在下端的集液管汇集,经制冷剂液管流出。根据不同需要,构成单 回路多分支制冷剂管或多回路多分支制冷剂管。进一步增加制冷剂与水的接触面,提高换热效率。制冷剂管可以采用内径较小的铜管,与大管径相比较,同 等交换面积的体积縮小。作为优选,所述的多分支制冷剂管与本回路的制冷剂集液管的连接点均布 于环状的制冷剂集液管上。确保热水热交换器内水的换热更均匀。作为优选,所述的制冷剂气管及制冷剂液管从所述的壳体的底部穿入壳体 内,且制冷剂气管穿过所述的集气筒。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水管从所述的壳体的底部穿入所述的集气筒内,进水管位于集气筒内的部分呈倒U型设置于集气筒下部;所述的出水管从所述的壳 体的底部穿入且穿过所述的集气筒,出水管位于壳体内的管口设置于集气筒的 顶部的上方。进水管的设置,确保集气筒的水封效果。出水管的设置,根据上 热下冷的原理,确保灌入热水热交换器的冷水温度不影响放出的热水温度。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包括外壳和内胆,外壳和内胆之间夹有保温层,所 述的外壳由金属薄板材料制成,所述的内胆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的保温层 由聚氨酯发泡制成。确保减少热量损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热水热交换器内设置集气筒,解决了承 压式密闭空间由于水温升高导致压力增大,从而容易使内胆焊口开裂的问题。 通过将单回路多分支制冷剂管或多回路单分支制冷剂管或多回路多分支制冷剂 管自上而下环绕集气筒且以"人"字形交叉排列,使一部分制冷剂按顺时针方 向流动,另一部分制冷剂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将热水热交换器内水流的方向多 次改变,大大增加了水循环的湍流,增加换热效率,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排列的制冷剂管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排列的制冷剂管的一种主视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制冷剂集液管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l.进水管,2.出水管,3.集气筒,4.A分支制冷剂管,5.B分支制冷剂 管,6.A制冷剂分液头,7.B制冷剂分液头,8.A制冷剂气管,9.B制冷剂气管, IO.A制冷剂集液管,ll.B制冷剂集液管,12.A制冷剂液管,13.B制冷剂液管, 14.外壳,15.内胆,16.保温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 说明。实施例l:本实施例的热水热交换器,采用的是双回路四分支制冷剂管,有A、 B两个制冷回路。如图1所示,热水热交换器的壳体由外壳14、保温层16、 内胆15构成,保温层16夹在外壳14和内胆15之间,本实施例中外壳14由金 属薄板材料制成,内胆15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保温层16由聚氨酯发泡制成。 壳体内设置有呈环状的A、 B制冷剂集液管,制冷剂集液管上方设置有不锈钢材 料制成的集气筒3,集气筒3的筒口朝下,集气筒3外环绕制冷剂管。A、 B制 冷剂气管8、 9从壳体的底部穿入壳体内,且穿过集气筒3分别与位于集气筒3 上方的A、 B制冷剂分液头6、 7相连,A制冷剂分液头6又与A回路的四根分支 制冷剂管4相连,B制冷剂分液头7又与B回路的四根分支制冷剂管5相连,A 回路的四根分支制冷剂管4和B回路的四根分支制冷剂管5对称地自上而下环 绕集气筒3,且两个回路的制冷剂管以"人"字形交叉排列,两个回路的制冷剂 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最后A回路的四根分支制冷剂管4、 B回路的四根 分支制冷剂管5分别与A、 B制冷剂集液管IO、 ll相连,A制冷剂管与A制冷剂集液管10的连接点均布于环状的A制冷剂集液管10上,B制冷剂管与B制冷剂 集液管11的连接点均布于环状的B制冷剂集液管11上,从壳体底部穿入壳体 的A、 B制冷剂液管12、 13分别与A、 B制冷剂集液管10、 11连通。进水管1 从壳体的底部、集气筒的筒口穿入集气筒3内,进水管1位于集气筒3内的部 分呈倒U型设置于集气筒3下部。出水管2从壳体的底部、集气筒的筒口穿入 且穿过集气筒3,出水管2位于壳体内的管口设置于集气筒3的顶部的上方。A制冷剂气管、A制冷剂分液头、A四分支制冷剂管、A制冷剂集液管、A制 冷剂液管构成一个制冷剂循环回路,B制冷剂气管、B制冷剂分液头、B四分支 制冷剂管、B制冷剂集液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水热交换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制冷剂管、进水管(1)、出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设有集气筒(3),集气筒(3)的筒口朝下,所述的制冷剂管环绕在所述的集气筒(3)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定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台州双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