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板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81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预制墙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预制墙板模具,包括底板,底板的上表面设有外叶模具以及内叶模具,内叶模具设于外叶模具内,内叶模具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板以及两个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两侧分别固设置安装块,两个第二连接板的侧壁分别对应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上端为供安装块插入的插入端;内叶模具还包括有定位组件;底板上开设有一圈插槽,第一连接板底部的侧壁固设有第一凸沿,第二连接板底部的侧壁固设有第二凸沿,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的底部均与插槽插接,且第一凸沿以及第二凸沿均通过一紧固件固定于插槽。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有利于节省内叶模具的生产成本,同时有利于满足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墙板模具
本技术涉及预制墙板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预制墙板模具。
技术介绍
建房过程中,在将承重墙修好后,需要在房子中间砌起隔断作用的预制墙板,预制墙板通常是在相应模具内放入支撑骨架、注入混凝土制成的。对于现有的预制墙板模具结构,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6870088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墙板模具的可拆卸式剪力键结构,混凝土预制墙板模具具有外叶模具、安装于外叶模具之上的内叶模具,内叶模具的侧壁安装有剪力键,剪力键可拆卸地安装于内叶模具的侧壁上。内叶模具通过螺栓固定于外叶模具内,再向内叶模具和外叶模具之间填充混凝土,制成预制墙板。在上述技术中,该内叶模具一般由四块板一体成型值得,当内叶模具出现部分损坏时,工作人员需要将整个内叶模具拆下来进行更换,这样容易导致增加内叶模具的制作成本,同时不利于满足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墙板模具,当内叶模具出现部分损坏时,工作人员可将损坏的部分内叶模具拆下来进行更换,有利于节省内叶模具的生产成本,同时有利于满足环保的要求。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预制墙板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外叶模具以及内叶模具,所述内叶模具设于所述外叶模具内,所述内叶模具和外叶模具之间设有填充混凝土的空间;所述内叶模具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安装块,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侧壁分别对应开设有供所述安装块插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上端为供所述安装块插入的插入端;所述内叶模具还包括有定位组件,以使安装块稳定插接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一圈插槽,所述第一连接板底部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凸沿,所述第二连接板底部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凸沿,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的底部均与所述插槽插接,且所述第一凸沿以及第二凸沿均通过一紧固件固定于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内叶模具时,工作人员先将第二连接板与插槽插接,再使用紧固件将第二凸沿固定于插槽,下一步再将第一连接板两侧的安装块对准并插入安装槽中,此时再通过定位组件使得第一连接板两侧的安装块与第二连接板上的安装槽最后再使用紧固件将第一凸沿固定在插槽处即可;当内叶模具的第一连接板出现部分损坏时,工作人员先解除紧固件对第一凸沿的紧固作用,再解除定位组件对安装块的定位作用并使得安装块与安装槽脱离,最后将损坏的第一连接板从插槽出取出即可;内叶模具的第二连接板出现部分损坏时,工作人员先按照上述方法将第一连接板拆下来,再将第二连接板从插槽处取出即可;综上可知,当内叶模具出现部分损坏时,工作人员可将损坏的部分内叶模具拆下来进行更换,有利于节省内叶模具的生产成本,同时有利于满足环保的要求。优选的,所述第一凸沿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外叶模具的侧壁;所述第二凸沿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外叶模具的侧壁;所述插槽包括供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二连接板底部插接的插接槽以及供所述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抵接的阶梯槽,所述第一凸沿以及所述第二凸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阶梯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与阶梯槽抵接设置,有利于增大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底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球、弹簧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块的定位孔,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开设有供所述定位球滑移的滑移槽,所述弹簧设于所述滑移槽内,且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移槽的槽壁,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定位球,当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安装槽插接,且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定位球与所述定位孔插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将安装块插入安装槽的过程中,安装块的侧壁挤压定位球,使得定位球缩进滑移槽;当安装块的定位孔对准滑移槽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定位球朝向定位孔的方向滑移并最终与定位孔插接,从而使得安装块与安装槽插接更加稳定;需要将第一连接板拆出来时,工作人员使安装块相对安装槽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定位孔的孔壁挤压定位球并使得定位球缩进滑移槽,此时安装槽内有足够的空间供安装块移出,从而实现将第一连接板取出。优选的,所述定位球滑移连接于所述滑移槽时,所述滑移槽的槽壁抵触于所述定位球的球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定位球滑移时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安装块包括插接块以及抵接块,所述抵接块固设于所述插接块的顶部,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抵接块;所述安装槽包括供所述抵接块的抵接的抵接槽以及供所述插接块插接的连接槽,所述滑移槽设于所述抵接槽的槽壁,所述抵接槽的底部与所述连接槽的顶部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连接槽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抵接槽的最大宽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块插入安装槽的过程中,安装块的插接块依次穿过抵接槽和连接槽,当插接块的底部到达连接槽的底部,此时抵接块的底部抵触于抵接槽的底部,此时抵接块的定位孔对准滑移槽,在弹簧的作用下,定位球与定位孔插接。优选的,所述抵接块与所述插接块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与插接块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连接,是的抵接块与插接块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优选的,所述紧固件为沉头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沿与第二凸沿通过沉头螺栓固定在阶梯槽,有利于提高内叶模具与底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当内叶模具出现部分损坏时,工作人员可将损坏的部分内叶模具拆下来进行更换,有利于节省内叶模具的生产成本,同时有利于满足环保的要求;2、定位组件设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安装块与安装槽之间连接的稳定性;3、定位球滑移连接于滑移槽时,滑移槽的槽壁抵触于定位球的球面,有利于提高定位球滑移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预制墙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紧固件、内叶模具以及底板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内叶模具以及底板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内叶模具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6是图5的A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底板;11、插槽;111、插接槽;112、阶梯槽;2、外叶模具;3、内叶模具;31、第一连接板;311、第一凸沿;32、第二连接板;321、第二凸沿;4、安装块;41、抵接块;411、定位孔;42、插接块;5、安装槽;51、滑移槽;52、抵接槽;53、连接槽;61、定位球;62、弹簧;7、沉头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预制墙板模具,参见图1和图2,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外叶模具2以及内叶模具3。外叶模具2的底部固设于底板1。外叶模具2和内叶模具3均呈矩形,内叶模具3设置于外叶模具2内,内叶模具3和外叶模具2之间设有填充混凝土的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墙板模具,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外叶模具(2)以及内叶模具(3),所述内叶模具(3)设于所述外叶模具(2)内,所述内叶模具(3)和外叶模具(2)之间设有填充混凝土的空间;其特征是:所述内叶模具(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31)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32),所述第一连接板(31)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安装块(4),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32)的侧壁分别对应开设有供所述安装块(4)插接的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的上端为供所述安装块(4)插入的插入端;所述内叶模具(3)还包括有定位组件,以使安装块(4)稳定插接于所述安装槽(5);/n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一圈插槽(11),所述第一连接板(31)底部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凸沿(311),所述第二连接板(32)底部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凸沿(321),所述第一连接板(31)以及第二连接板(32)的底部均与所述插槽(11)插接,且所述第一凸沿(311)以及第二凸沿(321)均通过一紧固件固定于插槽(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墙板模具,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有外叶模具(2)以及内叶模具(3),所述内叶模具(3)设于所述外叶模具(2)内,所述内叶模具(3)和外叶模具(2)之间设有填充混凝土的空间;其特征是:所述内叶模具(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31)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32),所述第一连接板(31)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安装块(4),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32)的侧壁分别对应开设有供所述安装块(4)插接的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的上端为供所述安装块(4)插入的插入端;所述内叶模具(3)还包括有定位组件,以使安装块(4)稳定插接于所述安装槽(5);
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一圈插槽(11),所述第一连接板(31)底部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凸沿(311),所述第二连接板(32)底部的侧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凸沿(321),所述第一连接板(31)以及第二连接板(32)的底部均与所述插槽(11)插接,且所述第一凸沿(311)以及第二凸沿(321)均通过一紧固件固定于插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墙板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凸沿(311)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背离所述外叶模具(2)的侧壁;所述第二凸沿(321)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2)背离所述外叶模具(2)的侧壁;
所述插槽(11)包括供所述第一连接板(31)以及第二连接板(32)底部插接的插接槽(111)以及供所述第一凸沿(311)和第二凸沿(321)抵接的阶梯槽(112),所述第一凸沿(311)以及所述第二凸沿(321)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阶梯槽(112)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苏灯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新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