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网状导流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731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非对称网状导流板式换热器属于热交换设备。为了提高换热器对两种介质流量不等时的传热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小接管、大小角孔的通道断面不等,导流区为网状结构,并且小流体的流动通道比大流体的流动通道更窄、更浅、更长,传热区的通道断面也不等的非对称网状导流板式换热器,它的非对称性为1.5∶1~3∶1。使其在同等工况下,可比常规板式换热器节省换热面积,简化流程。主要用于处理两种介质的流量比或温差比均比较大的场合。(*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对称网状导流板式换热器,属于热交换设备。主要用于处理两种介质的流量比或温差比均比较大的场合,也可用于汽一液冷凝或有较小尺寸的颗粒状、纤维状等杂质流体之间的传热。常规板式换热器的两种介质进出口,角孔直径相等、波纹的几何结构完全一样,当两种介质的流量相等时性能最佳。而流量相差较大时,两种介质的板间流速将相差较大。由于压力降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因而两流体的压力降相差更悬殊,致使传热板片两侧允许的压力降不能同时得到充分利用,板间流速低的一侧,极易结垢,影响传热,而另一侧的压力降往往过大。也就是说,板片两侧流体的传热不能处于最佳状态。为解决这个问题,可在小流量的一侧采用多流程布置,以使两流体的板间流速接近,但这样一来,一是传热性能降低,传热面积将增大许多,造成成本过高;二是两个压紧板上均布置有接管,给操作维修带来不便。专利CN 2119632U曾提出一种非对称型板式换热器,但只是传热区采用非对称波纹结构,根本未涉及接管和导流区的几何结构,故上述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本技术的目的是进一步均衡换热器板片两侧的压力降,改善两种流量不等时的传热效果;同时针对非对称性较大的流体工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螺柱(10)将大接管(5c、5d)、小接管(4c、4d)、传热板片(1)、活动压紧板(2)、固定压紧板(3)及垫片组装成的非对称网状导流板式换热器,其特征是传热板片(1)上没有传热区(9)、导流区(6a、6b)及大角孔(5a、5b)、小角孔(4a、4b);传热板片(1)之间的密封连接可用垫片加螺柱或钎焊、激光焊进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部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