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篮盖胀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330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下水篮盖胀型模具,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上托板(3)和下托板(4),上托板(3)和下托板(4)位于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所述上托板(3)设置于上模座(1)上并沿垂直于上模座(1)下表面的方向滑动,下托板(4)设置于下模座(2)上并沿垂直于下模座(2)上表面的方向滑动;所述上托板(3)朝向下模座(2)的表面上设置有上部成型槽(5),上模座(1)上设置有一根冲压芯轴(6),冲压芯轴(6)的一端与上模座(1)固定连接,冲压芯轴(6)的另一端穿过上托板(3)并与上托板(3)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水篮盖胀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水篮盖胀型模具,属于钣金工具领域。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工艺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工艺:胀形,在模具的作用下,迫使毛坯厚度减薄和表面积增大,以获取零件几何形状的冲压加工方法叫做胀形。现有技术中,厨房洗手盆下水蓝的盖板由于形状的原因不方便进行冲压操作,一般是采用工装手动挤压的方式进行成型,加工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厨房洗手盆下水蓝的盖板由于形状的原因不方便进行冲压操作,一般是采用工装手动挤压的方式进行成型,加工效率较低,劳动强度大”的不足,提供一种下水篮盖胀型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水篮盖胀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上托板和下托板,上托板和下托板位于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所述上托板设置于上模座上并沿垂直于上模座下表面的方向滑动,下托板设置于下模座上并沿垂直于下模座上表面的方向滑动;所述上托板朝向下模座的表面上设置有上部成型槽,上模座上设置有一根冲压芯轴,冲压芯轴的一端与上模座固定连接,冲压芯轴的另一端穿过上托板并与上托板滑动连接;所述下托板内设置有贯穿下托板的贯穿槽,贯穿槽内设置有成型块,成型块的下端插接于贯穿槽内并与贯穿槽配合设置,成型块的上端与上部成型槽的形状配合设置;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若干下部顶销,下部顶销垂直于下托板设置,下部顶销的一端与下模座固定,下部顶销的另一端与成型块的下端面接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下托板上设置了贯穿槽并在贯穿槽内设置了成型块,在上模座、下模座进行合模时,上模座带动上托板上下模座的方向移动,上托板首先与放置于下托板上的待加工工件表面接触并将待加工工件夹紧固定于下托板上。随着上模座、下模座继续进行相向运动,上托板对下托板施加压力,使得下托板向下模座移动,成型块在下部顶销的作用下保持位置,此时上托板继续向下运动并使得成型块的端部插接于上托板上的上部成型槽内,使得夹于上托板、下托板之间的待加工工件被成型块在上部成型槽内挤压出预定形状,并且在上托板下压的过程中,冲压芯轴冲压待加工工件的中部形成一个凹槽,通过成型块、冲压芯轴的对向挤压使得待加工工件被冲压、胀型形成下水篮盖的形状。优化的,上述下水篮盖胀型模具,所述贯穿槽的内部侧表面与下托板的上表面呈锐角夹角设置,贯穿槽朝向上模座一端的开口面积大于贯穿槽朝向下模座一端的开口面积;下端滑动插接头的侧表面与贯穿槽的内部侧表面贴合并滑动接触。本申请中,将贯穿槽的内部侧表面与下托板的上表面设置为呈锐角夹角设置,使得贯穿槽朝向上模座一端的开口面积大于贯穿槽朝向下模座一端的开口面积,在开模后可以使得成型块方便进入到贯穿槽内,防止成型块因与贯穿槽的摩擦力过大而无法复位。优化的,上述下水篮盖胀型模具,所述成型块包括四个滑块,贯穿槽为正四棱锥形,四个滑块组成的成型块的形状与贯穿槽的形状配合设置;相邻的两个滑块的接触面处于贯穿槽为正四棱锥形的对角面上;所述滑块上朝向上模座的表面上设置有上部成型头,上部成型头的形状与上部成型槽配合设置。优化的,上述下水篮盖胀型模具,所述贯穿槽的正四棱锥形棱线处设置有滑动导向凸起,滑动导向凸起沿贯穿槽的正四棱锥形棱线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成型块的棱线处设置有与滑动导向凸起配合设置的凹槽;四个滑块上的上部成型头围成一个环形并且在合模时冲压芯轴插接于四个滑块上的上部成型头围成的环形内。本申请中,成型块由四个滑块组成一个正四棱锥形,每个滑块均有一个或者几个下部顶销支撑,在合模时,下部顶销支撑滑块保持滑块与下模座在垂直于下模座方向上的位置,由于下托板向下模座移动,使得滑块在滑动导向凸起作用下沿平行于下托板的方向移动,将待加工工件挤压于上部成型槽内进行成型挤压。优化的,上述下水篮盖胀型模具,所述贯穿槽的正四棱锥形的四个内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导向槽,滑块上设置有与导向槽配合设置的导向凸起。本申请中,导向槽起到对滑块进行滑动导向的作用,辅助滑动导向凸起使得滑块沿预定方向移动。优化的,上述下水篮盖胀型模具,所述上模座朝向下模座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上垫板,上垫板与上托板间隔设置,冲压芯轴穿过上垫板并与上垫板固定;所述上垫板与上托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本申请中,上垫板能够起到辅助固定冲压芯轴的端部的作用,并且降低上托板的行程。优化的,上述下水篮盖胀型模具,所述下模座上朝向上模座的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下垫板,下垫板与下托板平行间隔设置,下模座上设置有一个主导向柱,主导向柱的一端穿过下垫板并与下垫板、下模座固定,主导向柱的另一端穿过下托板、贯穿槽以及贯穿槽内的成型块,主导向柱朝向上模座的端部设置有一个插接槽,冲压芯轴的端部在合模时插接于插接槽内;所述下垫板与下托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本申请中,下垫板起到了固定主导向柱的端部作用,主导向柱能够限制下托板的移动方向,并承托冲压芯轴端部的冲压力,主导向柱端部的插接槽在合模时支撑冲压芯轴的端部,防止冲压芯轴的端部因为压力过大发生偏移,保证成型质量。优化的,上述下水篮盖胀型模具,所述下托板上朝向上模座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缓冲垫块,缓冲垫块通过螺栓固定于下托板上,缓冲垫块设置于贯穿槽的两侧。本申请中,缓冲垫块起到了缓冲上托板冲击的作用,并且可以限制合模行程,缓冲垫块与下托板通过螺栓固定,方便拆卸更换,可以根据不同的冲压成型要求调整更换不同厚度的缓冲垫块。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下托板上设置了贯穿槽并在贯穿槽内设置了成型块,在上模座、下模座进行合模时,上模座带动上托板上下模座的方向移动,上托板首先与放置于下托板上的待加工工件表面接触并将待加工工件夹紧固定于下托板上。随着上模座、下模座继续进行相向运动,上托板对下托板施加压力,使得下托板向下模座移动,成型块在下部顶销的作用下保持位置,此时上托板继续向下运动并使得成型块的端部插接于上托板上的上部成型槽内,使得夹于上托板、下托板之间的待加工工件被成型块在上部成型槽内挤压出预定形状,并且在上托板下压的过程中,冲压芯轴冲压待加工工件的中部形成一个凹槽,通过成型块、冲压芯轴的对向挤压使得待加工工件被冲压、胀型形成下水篮盖的形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下托板与成型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技术特点。如图所示,本技术为一种下水篮盖胀型模具,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上托板3和下托板4,上托板3和下托板4位于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所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水篮盖胀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上托板(3)和下托板(4),上托板(3)和下托板(4)位于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所述上托板(3)设置于上模座(1)上并沿垂直于上模座(1)下表面的方向滑动,下托板(4)设置于下模座(2)上并沿垂直于下模座(2)上表面的方向滑动;所述上托板(3)朝向下模座(2)的表面上设置有上部成型槽(5),上模座(1)上设置有一根冲压芯轴(6),冲压芯轴(6)的一端与上模座(1)固定连接,冲压芯轴(6)的另一端穿过上托板(3)并与上托板(3)滑动连接;所述下托板(4)内设置有贯穿下托板(4)的贯穿槽(7),贯穿槽(7)内设置有成型块,成型块的下端插接于贯穿槽(7)内并与贯穿槽(7)配合设置,成型块的上端与上部成型槽(5)的形状配合设置;所述下模座(2)上设置有若干下部顶销(9),下部顶销(9)垂直于下托板(4)设置,下部顶销(9)的一端与下模座(2)固定,下部顶销(9)的另一端与成型块的下端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水篮盖胀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上托板(3)和下托板(4),上托板(3)和下托板(4)位于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所述上托板(3)设置于上模座(1)上并沿垂直于上模座(1)下表面的方向滑动,下托板(4)设置于下模座(2)上并沿垂直于下模座(2)上表面的方向滑动;所述上托板(3)朝向下模座(2)的表面上设置有上部成型槽(5),上模座(1)上设置有一根冲压芯轴(6),冲压芯轴(6)的一端与上模座(1)固定连接,冲压芯轴(6)的另一端穿过上托板(3)并与上托板(3)滑动连接;所述下托板(4)内设置有贯穿下托板(4)的贯穿槽(7),贯穿槽(7)内设置有成型块,成型块的下端插接于贯穿槽(7)内并与贯穿槽(7)配合设置,成型块的上端与上部成型槽(5)的形状配合设置;所述下模座(2)上设置有若干下部顶销(9),下部顶销(9)垂直于下托板(4)设置,下部顶销(9)的一端与下模座(2)固定,下部顶销(9)的另一端与成型块的下端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篮盖胀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槽(7)的内部侧表面与下托板(4)的上表面呈锐角夹角设置,贯穿槽(7)朝向上模座(1)一端的开口面积大于贯穿槽(7)朝向下模座(2)一端的开口面积;下端滑动插接头的侧表面与贯穿槽(7)的内部侧表面贴合并滑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篮盖胀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块包括四个滑块(8),贯穿槽(7)为正四棱锥形,四个滑块(8)组成的成型块的形状与贯穿槽(7)的形状配合设置;相邻的两个滑块(8)的接触面处于贯穿槽(7)为正四棱锥形的对角面上;所述滑块(8)上朝向上模座(1)的表面上设置有上部成型头(81),上部成型头(81)的形状与上部成型槽(5)配合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贵汉毛可利尹桂新张林任衍刚方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兴源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