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Z形带角度折弯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330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Z形带角度折弯成型模具,包括有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上模部分包括有上模块,下模部分包括有下模块,在上模块的底面设有朝上凹陷并具有段差的段差折弯凹部,在段差折弯凹部的前方设置有Z形折弯凹部,在Z形折弯凹部的前方设置有水平的压料部,在段差折弯凹部的后方设置有角度折弯压部;在下模块的顶面设有朝上凸出并具有段差的段差折弯凸部,在段差折弯凸部的前方设置有Z形折弯凸部,在段差折弯凸部的后方设置有角度折弯托部,在角度折弯托部的后方设置有水平的托料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折弯成型Z形段差的同时把角度也带出来,同时设计成模块可换结构,使得模块的装配方便,能够快速成型需要的Z形带角度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Z形带角度折弯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金属产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将工件折出Z形段差结构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有些产品为了达到在装配时能顺利装入、美观等效果,通常会在产品的一些部位折弯成型Z形段差结构,比如机箱、机柜等产品中的一盖板,通过设计成Z形段差结构能使盖板在装配好后表面与相邻部件齐平。传统用于成型Z形段差的Z形段差模具在将工件折弯成型之后所形成的Z形是平行的,即段差部位前后连接的面是相互平行的,这样就无法获得段差部位前后带有一定角度的面,因为传统Z形段差模成型后再来折大角度(比如150度)无法再用折弯模来完成,这样就会给产品成型带来一些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结构简单、既能成型Z形段差,又能成型带角度面,并且组装拆卸方便的Z形带角度折弯成型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Z形带角度折弯成型模具,包括有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上模部分包括有用于折弯工件的上模块,下模部分包括有用于与上模块配合来折弯工件的下模块,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块的底面设置有朝上凹陷并具有段差的段差折弯凹部,在段差折弯凹部的前方设置有Z形折弯凹部,在Z形折弯凹部的前方设置有水平的压料部,在段差折弯凹部的后方设置有角度折弯压部,其中角度折弯压部与Z形折弯凹部形成一夹角;在下模块的顶面设置有朝上凸出并具有段差的段差折弯凸部,在段差折弯凸部的前方设置有Z形折弯凸部,在段差折弯凸部的后方设置有角度折弯托部,在角度折弯托部的后方设置有水平的托料部,其中角度折弯托部与Z形折弯凸部形成一夹角;所述段差折弯凹部与段差折弯凸部上下对齐,所述Z形折弯凹部与Z形折弯凸部上下相对,所述角度折弯压部与角度折弯托部上下相对,压料部与托料部则分前后错开位置;通过合模由上模块和下模块配合折弯成型的工件具有原始平直段,原始平直段前方为带角度折弯段,带角度折弯段前面为Z形折弯段,Z形折弯段与带角度折弯段之间具有段差段,通过该段差段使Z形折弯段与带角度折弯段之间具有距离落差,并且Z形折弯段与带角度折弯段之间为非平行结构,两者之间形成一夹角。进一步地,角度折弯压部与Z形折弯凹部之间的夹角角度和角度折弯托部与Z形折弯凸部之间的夹角角度相同,并且其角度值大于0度但小于90度。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夹角是指角度折弯压部的延长线与Z形折弯凹部所构成的夹角,在实际产品中两者并不相接,所成的角度则为小于180度但大于90度,即介于垂直与平行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块为可换上模块,其通过螺栓固定在一上模块快速夹上,上模块快速夹安装在上模部分中。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块为可换下模块,其通过螺栓固定在一下模块快速夹上,下模块快速夹安装在下模部分中。这样可以根据产品不同的角度需求快速更换上下模块,实现一次性快速折弯压成形,组装拆卸方便,又能保证产品形状和角度尺寸。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块快速夹及可换上模块均为长条状结构,并且上模块快速夹的长度大于可换上模块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块快速夹及可换下模块均为长条状结构,并且下模块快速夹的长度大于可换下模块的长度,但可换上模块与可换下模块的长度相同,这样可以根据需要的长度进行多根并排成型,提高产品加工的效率。进一步地,在段差折弯凹部的顶部转角位置设有朝上凹陷的避位槽,在段差折弯凸部的底部转角位置设有朝下凹陷的避位槽。这样在完成Z形段差折弯成型时,段差段两端转角位置折弯变形而凸出的部位不会被阻挡,有利于达到更为精确的折弯成型。成型之前先将工件放入可换下模块上,由可换下模块的托料部及下模块快速夹一起托住工件。上模向下运动,可换上模块的压料部首先会压到工件,随后以段差折弯凸部的顶部为支撑点,使工件的前端继续下压,而后段则向上翘起。随着上模继续往下运动,最终在工件上由折出段差段,段差段前面折出Z形折弯段,段差段后面折出带角度折弯段,带角度折弯段后面则为原始平直段,原始平直段与带角度折弯段之间的角度为大于90度但小于180度,带角度折弯段与Z形折弯段之间形成的角度亦为大小于90度但小于180度。本技术通过在上模块与下模块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段差折弯部、Z形折弯部及角度折弯部,能够在折弯成型Z形段差的同时把角度也带出来,即一次性成型Z形带角度的结构,解决传统模具只能一次折出平行的Z形段差结构,后续加工则存在麻烦的问题。同时通过快速夹设计成模块可换结构,使得模块的装配方便,能够快速成型需要的Z形带角度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上下模配合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下模配合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成型时合模前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成型时合模后的示意图;图5为一种典型产品成型后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典型产品成型后的立体结构图。图中,1为上模块快速夹,2为下模块快速夹,3为上模块,31为压料部,32为段差折弯凹部,33为Z形折弯凹部,34为角度折弯压部,4为下模块,41为托料部,42为段差折弯凸部,43为Z形折弯凸部,44为角度折弯托部,5为螺栓,6为螺栓,7为工件,71为原始平直段,72为带角度折弯段,73为Z形折弯段,74为段差段。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6,所述Z形带角度折弯成型模具,包括有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上模部分包括有用于折弯工件7的上模块3,下模部分包括有用于与上模块3配合来折弯工件的下模块4;在上模块3的底面设置有朝上凹陷并具有段差的段差折弯凹部32,在段差折弯凹部32的前方设置有Z形折弯凹部33,在Z形折弯凹部33的前方设置有水平的压料部31,在段差折弯凹部32的后方设置有角度折弯压部34,其中角度折弯压部34与Z形折弯凹部33形成一夹角;在下模块4的顶面设置有朝上凸出并具有段差的段差折弯凸部42,在段差折弯凸部42的前方设置有Z形折弯凸部43,在段差折弯凸部42的后方设置有角度折弯托部44,在角度折弯托部44的后方设置有水平的托料部41,其中角度折弯托部44与Z形折弯凸部43形成一夹角;所述段差折弯凹部32与段差折弯凸部42上下对齐,所述Z形折弯凹部33与Z形折弯凸部43上下相对,所述角度折弯压部34与角度折弯托部44上下相对,压料部31与托料部41则分前后错开位置,压料部31位于Z形折弯凸部43的前段上方;通过合模由上模块3和下模块4配合折弯成型的工件7具有原始平直段71,原始平直段71前方为带角度折弯段72,带角度折弯段72前面为Z形折弯段73,Z形折弯段73与带角度折弯段72之间具有段差段74,通过该段差段74使Z形折弯段73与带角度折弯段72之间具有距离落差,并且Z形折弯段73与带角度折弯段72之间为非平行结构,两者之间形成一夹角。角度折弯压部34与Z形折弯凹部33之间的夹角角度和角度折弯托部44与Z形折弯凸部43之间的夹角角度相同,并且其角度值大于0度但小于90度。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夹角是指角度折弯压部34的延长线与Z形折弯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Z形带角度折弯成型模具,包括有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上模部分包括有用于折弯工件的上模块,下模部分包括有用于与上模块配合来折弯工件的下模块,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块的底面设置有朝上凹陷并具有段差的段差折弯凹部,在段差折弯凹部的前方设置有Z形折弯凹部,在Z形折弯凹部的前方设置有水平的压料部,在段差折弯凹部的后方设置有角度折弯压部,其中角度折弯压部与Z形折弯凹部形成一夹角;/n在下模块的顶面设置有朝上凸出并具有段差的段差折弯凸部,在段差折弯凸部的前方设置有Z形折弯凸部,在段差折弯凸部的后方设置有角度折弯托部,在角度折弯托部的后方设置有水平的托料部,其中角度折弯托部与Z形折弯凸部形成一夹角;/n所述段差折弯凹部与段差折弯凸部上下对齐,所述Z形折弯凹部与Z形折弯凸部上下相对,所述角度折弯压部与角度折弯托部上下相对,压料部与托料部则分前后错开位置;/n通过合模由上模块和下模块配合折弯成型的工件具有原始平直段,原始平直段前方为带角度折弯段,带角度折弯段前面为Z形折弯段,Z形折弯段与带角度折弯段之间具有段差段,通过该段差段使Z形折弯段与带角度折弯段之间具有距离落差,并且Z形折弯段与带角度折弯段之间为非平行结构,两者之间形成一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Z形带角度折弯成型模具,包括有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上模部分包括有用于折弯工件的上模块,下模部分包括有用于与上模块配合来折弯工件的下模块,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块的底面设置有朝上凹陷并具有段差的段差折弯凹部,在段差折弯凹部的前方设置有Z形折弯凹部,在Z形折弯凹部的前方设置有水平的压料部,在段差折弯凹部的后方设置有角度折弯压部,其中角度折弯压部与Z形折弯凹部形成一夹角;
在下模块的顶面设置有朝上凸出并具有段差的段差折弯凸部,在段差折弯凸部的前方设置有Z形折弯凸部,在段差折弯凸部的后方设置有角度折弯托部,在角度折弯托部的后方设置有水平的托料部,其中角度折弯托部与Z形折弯凸部形成一夹角;
所述段差折弯凹部与段差折弯凸部上下对齐,所述Z形折弯凹部与Z形折弯凸部上下相对,所述角度折弯压部与角度折弯托部上下相对,压料部与托料部则分前后错开位置;
通过合模由上模块和下模块配合折弯成型的工件具有原始平直段,原始平直段前方为带角度折弯段,带角度折弯段前面为Z形折弯段,Z形折弯段与带角度折弯段之间具有段差段,通过该段差段使Z形折弯段与带角度折弯段之间具有距离落差,并且Z形折弯段与带角度折弯段之间为非平行结构,两者之间形成一夹角。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言海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兴海盛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