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来提供热交换的流化床热交换装置,此装置能在使用包括诸如象在流床中煅烧矿砂或燃烧煤等热处理的方法期间所产生的粉状产物流上灵活地调节热交换。人们期望实现这样一种热传递,例如一种热回收交换装置,应尽可能的紧凑并有尽可能大程度的灵活性。但迄今为此为人们公知的设备中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来实现这两种情况。目前所用的是普通的或多管流化床,此流化床的热交换管浸没在流化床中,这些装置尺寸大且热功率仅仅在有限范围内以分级的和不连续的方式进行变化。活动的、通风的或不通风的床也有使用,其热交换管浸没在这些床中,但由于固体颗粒分布不均匀使其操作不易控制,并且它们的效率是中等的。所以,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更高效率的热交换装置,其热交换的实现是在以流化态流动的粉状产物的装料和浸没在其中有被加热和被冷却的流体流动的流化产物中的热交换管之间进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以连续状态的方式来调节粉状产物和热交换管之间的热传递。本专利技术基于一种热交换装置,它包括分别供有流化气的两个流化室,即一个提供有供给颗粒状热传递介质的装置的第一流化室,紧接第一流化室并有下侧通口与 ...
【技术保护点】
本热交换装置包括两个流化室[1,2],两个流化室分别具有流化气供给源[5,6],第一流化室[1]提供了以颗粒形式供给固体的装置[9],第二流化室经下通口[12]与第一流化室[1]相通,并有用以排放颗粒形式固体的上部装置[13,14],且包括基本上水平的热交换管[17]的管束[16],其特征在于:固体介质的颗粒的平均尺寸为50~3000微米,第二流化室[2]内的流化气的最大速度是固体介质的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的1.5~10倍,热交换管[17]分开的水平距离(EH)为其外径的1.2~3倍,其垂直距离(EV)为其外径的1.2~3倍。
【技术特征摘要】
FR 1985-4-24 85062481.本热交换装置包括两个流化室[1,2],两个流化室分别具有流化气供给源[5,6],第一流化室[1]提供了以颗粒形式供给固体的装置[9],第二流化室经下通口[12]与第一流化室[1]相通,并有用以排放颗粒形式固体的上部装置[13,14],且包括基本上水平的热交换管[17]的管束[16],其特征在于固体介质的颗粒的平均尺寸为50~3000微米,第二流化室[2]内的流化气的最大速度是固体介质的颗粒的最小流化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吉思弗朗索瓦,吉贡皮尔弗朗索瓦,
申请(专利权)人:法国煤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