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阀安装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023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了减少热交换器上安装膨胀阀所用的膨胀阀安装构件的生产成本和改进批量生产的适应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膨胀阀安装构件包括一对管状构件,均由一端与一对冷却剂进流/出流部分相连的管所构成,这对冷却剂进流/出流部分在热交换器中彼此平行,而另一端与膨胀阀相连,这对管状构件在它们的外圆周端表面的确定位置处具有凸缘,还有一个板件,具有一对把一对管状构件插入的孔。当管状构件装入板件的孔中时,凸缘与孔的圆周边缘相接触而定位。(*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膨胀阀安装构件结构的改进,这种膨胀阀安装构件用来把块状膨胀阀连接到叠层式热交换器上,例如,在车辆空调系统中。现有技术的结构,即用膨胀阀安装构件把膨胀阀安装在叠层式热交换器的进口/出口区域附近,已经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号64-28762中作了披露。概述这种结构,其中用膨胀阀安装构件把膨胀阀安装到叠层式热交换器上,参照此例,在叠层式热交换器的层叠方向中央的一个确定的位置上,冷却介质进流管道和冷却介质出流管道彼此平行。一种平板连接件具有通过连接构件的一个进流管道连结孔和一个出流管道连结孔,并在进流管道连结孔和出流管道连结孔的圆周边缘上分别与冷却介质进流管道和冷却介质出流管道连通,形成了配合冷却介质进流管道和冷却介质出流管道的突出部分。在与平板连接构件中的突出部分相对置的端表面上,粗加工的圆柱状突起从连结孔的圆周边缘凸出。另外,在块状膨胀阀中形成两个通孔,通孔的内径与板状连接构件的圆柱状突起相适合。下面就如上述制成的块状膨胀阀的装配过程进行说明。在把冷却介质进流管道和冷却介质出流管道装配到平板连接构件的突出部分上之后,板状连接构件的突出部分插入块状膨胀阀相应的孔中,然后用螺钉把板状连接构件15固定到块状膨胀阀上。在这个现有技术的例子中,板状连接构件的突出部分,圆柱状突起,进流管道连结孔和出流管道连结孔构成平板连结构件,并是由切下铝材(即所说的全切法)所制成的,结果,平板连结构件的生产成本提高了。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这种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合批量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膨胀阀安装构件,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并较好地适合批量生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膨胀阀安装构件包括一对管件,每一个都是由一端与热交换器中一对彼此平行的冷却剂进流/出流部分相连的管所构成,而另一端连结膨胀阀;一个凸缘,在每一管件的外圆周端表面的确定位置上;一个板状构件,具有一对插入这对管件的孔。当把管件装入板状构件的孔中时,凸缘与孔的圆周边缘相接触,用来定位。本专利技术的膨胀阀安装构件还包括一对管件,每一个都是由一端与热交换器中一对彼此平行的冷却剂进流/出流部分相连的管所构成,而另一端连结膨胀阀;在每个管件上的一个台阶,在它的外圆周端表面的一个确定的位置处,它的直径从第一个直径增加到第二个直径;一个平板构件,具有一对插入这对管件中的孔。当把这个管件装入平板构件的孔中时,台阶与孔的圆周边缘相接触,用来定位。通常,利用本专利技术的膨胀阀安装构件,运用适当的方法,就把管件和板件分别制造出来了。同时,通过把管件插到板件的孔中而把管件装配起来。这就意谓着与需要全切法的结构相比较,生产成本较低,并且批量生产便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结合,说明较佳具体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的下例描述,将较好地理解和评价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以及随之而来的优点。在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使用膨胀阀安装构件的叠层式热交换器的整体结构;图2描述了用在上述叠层式热交换器中的成形板,端板和进流/出流通道构造平板的临时装配过程;图3描述了构成上述膨胀阀安装构件的板件;图4描述了管件插入板件中的过程;图5描述了膨胀阀安装构件临时安装到进流/出流通道构造上的过程;图6描述了通过加工棒状构件而得到的管状构件,该棒状构件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膨胀阀安装构件中所用的管状构件不同。图7描述了上述管状构件的一种变更。图8描述了通过对管子的一个开口扩张或收缩而制造出的管件,它与上述两个具体实施例的膨胀阀安装构件中所用的管件有所不同。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一种叠层式热交换器1通过层压法构成。例如,管件3,每一件都具有一对箱体8和9,而第一个箱体又都在一端具有一个通孔7,且有一个连通箱体8和9的冷却剂通道12,与散热片2相交流。为了实现所说的四通道冷却剂流程,在叠层热交换器1的层叠方向的中央具有一个管件63,其中在箱体8那侧形成一个封闭箱体(未画出)。借助这个,把管件3和63叠压在一起,以使在箱体9间有通道,从而形成了箱体组C和D,在箱体8之间有通道还形成了箱体组A和B。应该指出的是当管件63切断箱体组A和B时,它还能保持箱体组C和D彼此互通。此外,为了在叠层式热交换器1的一端设置一对冷却剂进流/出流部分,就要设置一个连通管15,连通进流/出流端和进流/出流端对面的管件。另外,为了形成出流通道22和进流通道24,在一端的端板4处设置了一个进流/出流通道构造平板20,用这样的方式,即进流通道24与连通管15相通,而出流通道22与箱体组A相通。下面所描述的膨胀阀安装构件30的安装要通过出流通道22的孔21和进流通道24的孔23来完成。这样,在这个具体实施例中,在进流通道24的孔23中流过的冷却剂,通过连通管15流入箱体组B,然后,通过冷却剂通道12,流进箱体组C,再从箱体组C流到箱体组D,而冷却剂是连续地流入箱体组C中的。之后,冷却剂通过冷却剂通道12流入箱体组A,再通过出流通道20流出孔21,这样就完成了相对于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而言的四通道流程。应当指出的是省略了对构成叠层式热交换器的管件和波纹形散热片的基本构造的说明,因为它们与现有技术中的那些基本相同。下面是对端板4的结构,进流/出流通道构造板20和构成本专利技术主要部分的膨胀阀安装构件30所作出的说明。成型板6,如图2所示,例如,通过车削加工主要由铝所构成的材料的表面,由钎焊材料构成。朝着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箱体结构的扩张部分8a和9a,而在每一个箱体结构的扩张部分8a和9a中又形成了一个连通孔7。凸出部分10从大致是箱体结构的扩张部分8a和9a的中心,延伸到另一端,而形成的冷却剂通道结构的扩张部分11,是从突出处10的周围边缘延伸的,大致成U-型,与箱体结构的扩张部分8a和9a相通。此外,凹入部分13,向着适应于连通管15的內侧凹入,在箱体结构的扩张部分8a和9a之间形成。构成叠层式热交换器主要部分的管件3,它的每一件都是通过把两块成形板6面对面焊接在一起而构成的。每一件端板都是,通过车削主要由铝材构成的平板的表面,由钎焊材料制成。端板挡住了设置在叠层式热交换器两端的成形板。更具体的,如在图2中的端板4所示,朝着进流/出流部分的方向,具有一个孔16,开口位置与成形板6的凹入部分13相应,并使连通管15插入其中,还有一个孔17,其开口位置与成形板6的箱体结构的扩张部分8a相适应。此外,进流/出流通道构造板20安装在端板4上。应当指出的是,进流/出流通道构造板20也是通过车削主要由铝制成的材料,由钎焊材料制成。如图2和3所示,进流/出流通道构造板20具有一个扩张部分20a,还具有孔21,已制成的管状构件35插入其中,这在下面将作描述,以及一个扩张部分20b,它具有一个使已制好的管状构件36插入的孔23,这在下面还将作描述。借助于由端板4挡住的扩张部分20a和20b,形成了出流通道22,它与扩张部分20a的孔21和端板4的孔17相通,还形成了进流通道24,它与端板4的孔16和扩张部分20b的孔23相通。膨胀阀安装构件30把早已描述过的扩张部分20a和20b连结到膨胀阀(未画出)上,并且如图2-6所示,它是由三个构件制成,即,一个板件31和两个管状构件35和36。板件31的制造,例如,是通过切削一种主要由铝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膨胀阀安装构件包括:一对管状构件,均由一端与一对冷却剂进流/出流部分相连的管所构成,这对冷却剂进流/出流部分在热交换器中彼此平行,而另一端与膨胀阀相连,这对管状构件在它们的外圆周端表面的确定位置处具有凸缘,和一个板件,具有一对插 装管状构件的孔,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管状构件装入所述板状的孔中而定位时,所说的凸缘与所说孔的圆周边缘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下邦彦井上诚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杰克赛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