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搅拌完全的反应釜,其涉及反应釜的技术领域,包括釜体,还包括伸入釜体内的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通过紧固件连接一对连接板,连接板上固定有搅拌刀,搅拌刀包括安装在连接板上的横向杆,横向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固定有朝釜体底面倾斜的斜向杆,第一搅拌轴置于横向杆与釜体底面之间的部分固定有若干搅拌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搅拌完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完全的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搅拌完全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为了出料更加完全且方便,现有的部分反应釜将出料口设置于釜体底部。如公告号为CN20223799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出料结构,包括反应釜以及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反应釜的釜体底部。出料口上方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连接有横杆和带状搅拌桨,所述横杆端部延伸至反应釜壁方向,所述带状搅拌桨包括直线段和弧形段,直线段为两个且呈对称状布置在搅拌轴的下端,并构成V行开口指向出料口所在位置。当搅拌轴转动时,搅拌轴带动横杆和带状搅拌桨转动进行搅拌。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V行开口朝向出料口之间的位置存在搅拌的死角,搅拌不够完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搅拌完全的反应釜,其具有搅拌完全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搅拌完全的反应釜,包括釜体,还包括伸入釜体内的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通过紧固件连接一对连接板,连接板上固定有搅拌刀,搅拌刀包括安装在连接板上的横向杆,横向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固定有朝釜体底面倾斜的斜向杆,第一搅拌轴置于横向杆与釜体底面之间的部分固定有若干搅拌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搅拌轴转动带动搅拌刀对釜体内部进行搅拌。当搅拌刀发生损坏需要更换时,松动紧固件使其脱离连接板,更换连接板及搅拌刀,再通过紧固件使连接板与第一搅拌轴紧固连接即完成更换。第一搅拌轴上的搅拌杆置于横向杆、斜向杆与釜体地面之间的空间,搅拌杆倾斜向上设置。启动第一驱动电机时,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搅拌轴转动,第一搅拌轴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转动不与斜向杆、横向杆发生冲突,且可以将横向杆、斜向杆与釜体地面之间的空间搅拌到,搅拌较为完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刀包括斜向杆远离横向杆的一端固定有贴近釜体底部圆弧面的圆弧杆,圆弧杆远离斜向杆的一段固定有贴近釜体内壁竖直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杆贴近釜体底部圆弧面以及竖直杆贴近釜体内壁,圆弧杆和竖直杆最大空间的在釜体内部进行搅拌,使搅拌更加充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体内设有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的的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上安装有若干搅拌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搅拌轴及搅拌盘转动,搅拌盘转动可以进一步的对釜体内部的物质进行搅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杆和圆弧杆上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有贴紧釜体内壁的刮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釜体内部物质比较粘稠时,容易粘附在釜体内胆壁上,此时搅拌刀转动可以带动刮板转动并将釜体内胆壁上粘附的物质刮下来从而将其进行搅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体上端固定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有进料机构,所述釜体底部设有出料机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固定在密封盖上的进料管,进料管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盖,转动盖上设有若干对卡接块,所述进料管上转动连接有卡接进卡接块之间的螺纹杆,螺纹杆上拧有抵紧卡接块的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向釜体内进料时,拧动螺母至螺母脱离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远离卡接块,打开转动盖即可向釜体内进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机构包括釜体底部设有的出料口,出料口朝远离釜体的方向固定有承接管,承接管里滑动连接有紧贴承接管内壁的滑动球,滑动球远离釜体的一端固定有推杆,所述承接管的一侧固定有出料管,出料管与承接管连通处为流动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推杆时,推杆可带动滑动球靠近或者远离出料口。当拧动推杆使滑动球高于流动口靠近出料口时,釜体内的物质不可流出;当拧动推杆使滑动球低于流动口远离出料口时,釜体内的物质会从出料口流入出料管从出料管流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盖上设有透视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视窗用于观察釜体内部的物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体包括釜体内胆和釜体外壁,釜体内胆和釜体外壁之间设有若干电阻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阻棒用来加热釜体内部物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第一搅拌轴远离第一驱动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盘,固定盘靠近釜体底部的一面固定有均匀设置的三个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釜体底部。第一搅拌轴与固定盘转动连接并穿过固定板朝向釜体底部,第一搅拌轴穿过固定板的一端侧面均匀固定有若干搅拌杆,搅拌杆斜向上设置。启动第一驱动电机时,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搅拌轴转动,第一搅拌轴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转动不与支撑杆发生冲突,且可以将支撑杆罩住的空间置放的物质搅拌到,搅拌较为完全;2.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搅拌轴及搅拌盘转动,搅拌盘转动可以进一步的对釜体内部的物质进行搅拌;3.当釜体内部物质比较粘稠时,容易粘附在釜体内胆壁上,此时搅拌刀转动可以带动刮板转动并将釜体内胆壁上粘附的物质刮下来从而将其进行搅拌。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体现进料机构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体现第一搅拌轴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体现出料机构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体现搅拌杆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釜体;11、釜体内胆;12、釜体外壁;13、密封盖;2、进料机构;21、进料管;211、螺纹杆;22、转动盖;221、卡接块;23、螺母;3、出料机构;31、出料口;32、承接管;33、滑动球;34、推杆;35、出料管;351、流动口;4、第一搅拌轴;41、第一驱动电机;42、固定盘;421、支撑杆;43、连接板;44、搅拌刀;441、横向杆;442、斜向杆;443、圆弧杆;444、竖直杆;45、搅拌杆;5、第二搅拌轴;51、第二驱动电机;52、搅拌盘;6、刮板;7、透视窗;8、温度传感器;9、电阻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搅拌完全的反应釜,如图1,包括釜体1,釜体1的上端固定有密封盖13,密封盖13上设有进料机构2,釜体1的底部设有出料机构3,如图3,釜体1包括釜体内胆11和釜体外壁12。如图2,进料机构2包括固定在密封盖13上的进料管21,进料管21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盖22,转动盖22上设有三对卡接块221。进料管21上与卡接块221对应位置转动连接有卡接进每对卡接块221之间的螺纹杆211,在螺纹杆211上拧入螺母23至螺母23紧抵卡接块221即锁紧螺纹杆22。当需要向釜体1内进料时,拧动螺母23至螺母23脱离螺纹杆211,转动螺纹杆211远离卡接块221,打开螺纹杆22即可向釜体1内进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搅拌完全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入釜体(1)内的第一搅拌轴(4),第一搅拌轴(4)通过紧固件连接一对连接板(43),连接板(43)上固定有搅拌刀(44),搅拌刀(44)包括安装在连接板(43)上的横向杆(441),横向杆(441)远离连接板(43)的一端固定有朝釜体(1)底面倾斜的斜向杆(442),第一搅拌轴(4)置于横向杆(441)与釜体(1)底面之间的部分固定有若干搅拌杆(4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完全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入釜体(1)内的第一搅拌轴(4),第一搅拌轴(4)通过紧固件连接一对连接板(43),连接板(43)上固定有搅拌刀(44),搅拌刀(44)包括安装在连接板(43)上的横向杆(441),横向杆(441)远离连接板(43)的一端固定有朝釜体(1)底面倾斜的斜向杆(442),第一搅拌轴(4)置于横向杆(441)与釜体(1)底面之间的部分固定有若干搅拌杆(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完全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刀(44)包括斜向杆(442)远离横向杆(441)的一端固定有贴近釜体(1)底部圆弧边面的圆弧杆(443),圆弧杆(443)远离斜向杆(442)的一段固定有贴近釜体(1)内壁竖直杆(44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完全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内设有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的第二搅拌轴(5),第二搅拌轴(5)上安装有若干搅拌盘(5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搅拌完全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杆(444)和圆弧杆(443)上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有贴紧釜体(1)内壁的刮板(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搅拌完全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上端固定有密封盖(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守云,邹立岩,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开发区金宏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