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清洗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15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便清洗的反应釜,属于反应釜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上固定连接有一对相对分布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分别转动连接有竖直放置的支撑板,穿过所述支撑板设置有驱动转动杆转动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清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清洗的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方便清洗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现已有公告号为CN20532375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超声机械搅拌转换的可拆卸式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体和反应釜体盖,反应釜体盖盖壁上设有进料口,反应釜体包括上反应釜体和下反应釜体。当反应釜在重复使用时,为保证下一批物料的成分不含先前物料杂质,需要对反应釜进行清洗,但是由于反应釜体积较大,竖直放置,清洗工具很难从入口进入,不便于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清洗的反应釜,其具有方便清洗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方便清洗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上固定连接有一对相对分布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分别转动连接有竖直放置的支撑板,穿过所述支撑板设置有驱动转动杆转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组件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反应釜本体进行转动,当反应釜本体发生转动后,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反应釜本体的角度,从而能够方便的将清洗工具放入反应釜本体内部进行清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动杆上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下方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与支撑板转动连接的驱动杆一端,所述驱动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手轮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限位孔,在限位孔中穿设有限位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手轮会带动驱动杆进行转动,驱动杆会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因为第一齿轮固定在转动杆上,所以会带动转动杆以及反应釜本体进行转动,当确定反应釜本体的角度后,通过在限位板与支撑板之间的限位孔中插入限位销来限制反应釜本体继续转动,从而实现对反应釜本体的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釜本体上方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中设置有密封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顶盖的进料口中设置密封组件来提升反应釜的密封性能,防止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发生泄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进料口盖以及插入进料口内部的插接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插接块插接在进料口中,进料口盖会与进料口的上边界发生接触并且通过螺栓进行锁紧,从而能够实现密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块的周向上开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中套接有橡胶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密封组件插入到进料口时,插接块上的橡胶圈会与进料口的内壁发生接触并挤压,从而能够提升密封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釜本体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下端连接有一对旋转桨,所述旋转桨上固定连接有与反应釜本体底面和侧壁相接触的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装置的旋转桨上设置有第一刮板与第二刮板,能够在对反应釜本体内的物质进行搅拌时将残留在反应釜本体内部的残留物刮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与所述反应釜本体底面相接触的第一刮板为弧形,其弧度与反应釜本体底面保持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刮板设置成与反应釜本体底面弧度一致的形状能够加大第一刮板与反应釜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更加充分的刮落残留物。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桨包括水平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反应釜本体底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转轴底端位于支撑部下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支撑板下底面设置有若干根搅拌杆,相邻的所述搅拌杆之间的距离朝着远离固定板的方向逐渐变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搅拌装置与反应釜本体之间的间隙中的物质进行搅拌,起到了充分搅拌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利用驱动组件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反应釜本体进行转动,当反应釜本体发生转动后,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反应釜本体的角度,从而能够方便的将清洗工具放入反应釜本体内部进行清洗;2.通过在顶盖设置密封组件,能够防止在内部物质发生反应时发生气体泄漏。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U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釜本体;11、出料管;12、出料口盖;13、进料口;2、顶盖;3、U形支架;31、支撑板;32、连接板;33、转动杆;4、驱动组件;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43、驱动杆;44、手轮;45、限位板;46、限位孔;47、限位销;5、密封组件;51、进料口盖;52、插接块;53、凹槽;54、橡胶圈;6、搅拌装置;61、电机;62、转轴;63、旋转桨;631、支撑部;6311、卡箍;632、弧形搅拌部;633、连接部;634、竖直搅拌部;635、第一刮板;636、第二刮板;7、固定板;8、搅拌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方便清洗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在反应釜本体1上方区域设置有顶盖2,反应釜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1,在出料管11底端连接有出料口盖12(参考图3)。在反应釜本体1的周围设置有U形支架3,U形支架3由一对竖直向上设置的支撑板31以及连接在两支撑板31底部的连接板32组成,在反应釜本体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3,转动杆33分别与相邻的支撑板31之间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侧的转动杆33上固定连接有能够驱动反应釜本体1转动的驱动组件4。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动杆33上的第一齿轮41,在第一齿轮41下方啮合有第二齿轮42,第二齿轮42上固定有驱动杆43,驱动杆43另一端穿过支撑板31设置,并且与支撑板31之间转动连接,在驱动杆43上远离反应釜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44,在驱动杆43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5,且限位板45位于手轮44与支撑板31之间。通过转动手轮44能够带动反应釜本体1进行转动,从而在清洗反应釜本体1时能够简单方便的将清洗工具放入反应釜本体1内部。通过在两个支撑板31以及两个限位板45上相对应的开设有若干等间距的限位孔46,当调整好反应釜本体1的角度时,通过在支撑板31与限位板45上的限位孔46中插入限位销47能够限制反应釜本体1继续转动,从而将反应釜本体1定位在需要的角度上。如图1和图4所示,在顶盖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进料口13,并在进料口13上设置有密封组件5进行密封,密封组件5包括进料口盖51,在进料口盖51底部设置有刚好能够插入进料口13内部的插接块52,且插接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清洗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上固定连接有一对相对分布的转动杆(33),所述转动杆(33)上分别转动连接有竖直放置的支撑板(31),穿过所述支撑板(31)设置有驱动转动杆(33)转动的驱动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清洗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上固定连接有一对相对分布的转动杆(33),所述转动杆(33)上分别转动连接有竖直放置的支撑板(31),穿过所述支撑板(31)设置有驱动转动杆(33)转动的驱动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洗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在转动杆(33)上的第一齿轮(41),所述第一齿轮(41)下方啮合有第二齿轮(42),所述第二齿轮(42)固定在与支撑板(31)转动连接的驱动杆(43)一端,所述驱动杆(4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44),所述手轮(44)与支撑板(31)之间设置有限位板(45),所述限位板(45)与支撑板(31)上开设有若干限位孔(46),在限位孔(46)中穿设有限位销(4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洗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上方设置有顶盖(2),所述顶盖(2)上设置有进料口(13),所述进料口(13)中设置有密封组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便清洗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5)包括进料口(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庆国高守云邹立岩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开发区金宏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