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948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植物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混料罐、散料罐和均质罐;混料罐包括主料筒、若干组辅料管,主料筒的底端连通输料管,输料管的末端与散料罐顶部连通,辅料管上安装增压泵;散料罐包括罐体,罐体内安装锥形的分料头,分料头正对输料管出口下方,罐体的底部设有环绕分料头的环形出料口;散料罐的底部与导流环筒连通;均质罐包括同心轴的内罐和外罐,内罐的罐壁上设置与外罐连通的堰孔,内罐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为半球形,堰孔位于圆筒形与半球形相接处,内罐内部设置搅拌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增压物料混合、撞击分散式融合、球体搅拌组合式的调和系统,可在较小的力度下完成深度调和,效率高、能耗小,且不易产生泡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物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
本技术属于植物润滑油生产
,具体涉及植物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
技术介绍
在植物润滑油生产过程中,为了增加润滑油的性能,需要在润滑油内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作为辅料,为了发挥其功能,需要将各个物料调和均匀,现有的调和装置中,一般采用搅拌设备将物料混合均匀,但是由于润滑油相对其他液体其具有一定粘腻性,为了达到调和目的,搅拌的力度、幅度均较大,在高强度的搅拌下,润滑油极易形成泡沫,对后续生产工序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与难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植物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植物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混料罐、散料罐和均质罐;混料罐包括主料筒、与主料筒侧壁连通的若干组辅料管,主料筒的底端连通输料管,输料管的末端与散料罐顶部连通,辅料管上安装增压泵;散料罐包括罐体,罐体内安装锥形的分料头,分料头正对输料管出口下方,罐体的底部设有环绕分料头的环形出料口;散料罐的底部与导流环筒连通,导流环筒的顶端与出料口连通、末端与均质罐连通;均质罐包括同心轴的内罐和外罐,内罐的罐壁上设置与外罐连通的堰孔,导流环筒末端与内罐顶部连通,内罐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为半球形,堰孔位于圆筒形与半球形相接处,内罐内部设置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旋转轴、安装在旋转轴末端的搅拌球。进一步地,分料头的表面沿着其母线分布若干组内凹的流槽。进一步地,辅料管绕主料筒筒壁旋转扭曲,辅料管为向下倾斜。进一步地,输料管采用螺旋扭曲扁管。进一步地,堰孔为从内至外向下倾斜的斜孔。进一步地,内罐的底部设有导油管,外罐底部设有排油管,排油管与导油管上均安装开关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包括:(1)本技术采用增压物料混合、撞击分散式融合、球体搅拌组合式的调和系统,可在较小的力度下完成深度调和,效率高、能耗小,且不易产生泡沫。(2)本技术辅料管采用旋转扭曲向下倾斜设置,可使得辅料管与主料筒连接处的连通面积更大,更有利于主辅料混合;向下倾斜更有利于辅料进入。(3)本技术输料管采用螺旋扭曲扁管,在相同长度时可增加物流流动的面积,且内部陡峭的滑道可增加物流之间的碰撞,更有利于调和效率提高。(4)本技术采用搅拌球,相对于普通的搅拌桨,其覆盖范围更广,同时所需强度更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混料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散料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混料罐,101-主料筒,102-辅料管,103-增压泵,105-输料管,2-散料罐,201-罐体,202-分料头,203-流槽,204-出料口,3-导流环筒,4-均质罐,401-内罐,402-旋转轴,403-堰孔,404-搅拌球,405-外罐,406-导油管,407-排油管。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植物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混料罐1、散料罐2和均质罐4。其中:混料罐1,用于将主料和辅料初步混合融合;散料罐2,用于将混合的物料打散并流动,在上述过程中进一步混合;均质罐4,用于将混合物料深度融合并均匀调和。混料罐1包括主料筒101、与主料筒101侧壁连通的若干组辅料管102,主料筒101用于放置植物润滑油主料,辅料管102用于将不同的添加剂输送至主料筒101内与主料混合;主料筒101的底端连通输料管105,输料管105的末端与散料罐2顶部连通,辅料管102上安装增压泵103,便于辅料高速进入,增加混合效率。辅料管102绕主料筒101筒壁旋转扭曲,辅料管102为向下倾斜,一方面旋转扭曲设置可使得辅料管102与主料筒101连接处的连通面积更大,更有利于主辅料混合;向下倾斜更有利于辅料进入。输料管105采用螺旋扭曲扁管,在相同长度时可增加物流流动的面积,且内部陡峭的滑道可增加物流之间的碰撞,更有利于调和效率提高。散料罐2包括罐体201,罐体201内安装锥形的分料头202,分料头202正对输料管105出口下方,罐体201的底部设有环绕分料头202的环形出料口204,分料头202的表面沿着其母线分布若干组内凹的流槽203。物料从输料管105出口跌落在分料头202上,在锥形分料头202的拦截后,物料顺着分料头202外壁流槽203流下,再由环形的出料口204排出。散料罐2的底部与导流环筒3连通,导流环筒3的顶端与出料口204连通、末端与均质罐4连通。均质罐4包括同心轴的内罐401和外罐405,内罐401的罐壁上设置与外罐405连通的堰孔403,导流环筒3末端与内罐401顶部连通,内罐401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为半球形,堰孔403位于圆筒形与半球形相接处,内罐401内部设置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旋转轴402、安装在旋转轴402末端的搅拌球404,在搅拌球404作用下,对流入内罐401底部的物料进行深度调和,再由堰孔403流出至外罐405。搅拌球404相对于普通的搅拌桨,其覆盖范围更广,同时所需强度更小。此外物料在经过前序的初步混合与撞击融合后,经过搅拌,可在较小的力度下完成深度调和。堰孔403为从内至外向下倾斜的斜孔。内罐401的底部设有导油管406,外罐405底部设有排油管407,排油管407与导油管406上均安装开关阀,导油管406用于维修、清洗等情况下,需要将内罐401内油体排出,排油管407用于将调和完成的润滑油输出,用于后续工序。具体实施中,本技术还包括搅拌组件的驱动装置如电机、轴承等(图中未标示),采用常规设计,本技术不详细阐述。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植物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混料罐、散料罐和均质罐;所述混料罐包括主料筒、与主料筒侧壁连通的若干组辅料管,所述主料筒的底端连通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末端与所述散料罐顶部连通,所述辅料管上安装增压泵;所述散料罐包括罐体,罐体内安装锥形的分料头,所述分料头正对所述输料管出口下方,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环绕分料头的环形出料口;所述散料罐的底部与导流环筒连通,所述导流环筒的顶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末端与所述均质罐连通;所述均质罐包括同心轴的内罐和外罐,所述内罐的罐壁上设置与所述外罐连通的堰孔,所述导流环筒末端与所述内罐顶部连通,所述内罐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半球形,所述堰孔位于所述圆筒形与所述半球形相接处,所述内罐内部设置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旋转轴、安装在旋转轴末端的搅拌球。/n

【技术特征摘要】
1.植物润滑油生产用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混料罐、散料罐和均质罐;所述混料罐包括主料筒、与主料筒侧壁连通的若干组辅料管,所述主料筒的底端连通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末端与所述散料罐顶部连通,所述辅料管上安装增压泵;所述散料罐包括罐体,罐体内安装锥形的分料头,所述分料头正对所述输料管出口下方,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环绕分料头的环形出料口;所述散料罐的底部与导流环筒连通,所述导流环筒的顶端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末端与所述均质罐连通;所述均质罐包括同心轴的内罐和外罐,所述内罐的罐壁上设置与所述外罐连通的堰孔,所述导流环筒末端与所述内罐顶部连通,所述内罐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半球形,所述堰孔位于所述圆筒形与所述半球形相接处,所述内罐内部设置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旋转轴、安装在旋转轴末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宏海蔡明波
申请(专利权)人:弋阳县润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