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塔复合肥生产用混合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947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高塔复合肥生产用混合槽,包括设有搅拌组件的混合腔室,所述混合腔室上方设有预混合腔室,所述预混合腔室内包括与混合腔室相通设置的中心腔室,所述中心腔室外围环设有多个带有加压泵的进料管,每个进料管出料端均位于中心腔室内且均设有物料分布壳,物料分布壳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开口朝向中心混合室轴线的导料孔。不同熔融状态下的物质通过对应的进料管加压输入对应的物理分布壳内,通过物料分布壳上设置的多个导料孔喷射进入中心腔室内,不同物质在中心腔室内相互碰撞混合,有效的将各种熔融状态下的物料进行预混合,将各种物料提前进行了分散处理,配合原有的混合腔室进行进一步混合,便于将各个物料均匀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塔复合肥生产用混合槽
本技术属于高塔复合肥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高塔复合肥生产用混合槽。
技术介绍
高塔造粒复合肥主要利用尿素熔融后将尿素、磷、钾等原料充分溶合,再通过喷头从百米高塔顶部喷淋而下,在真空中冷却成粒以得到具体的复合肥产品。在进行高塔复合肥的生产过程中,将尿素、磷酸一铵(磷肥、铵肥)、氯化钾(钾肥)分别通过对应的加热器进行加热融化成熔融状态,然后通过对应的混合槽进行有效混合之后,通入高塔造粒机中进行真空造粒,得到的颗粒产品经过多级筛选降温之后得到对应的复合肥产品。在上述过程中,混合槽的作用主要是将熔融状态下的多种物质进行有效混合,由于熔融状态下的物质较溶液性质的物质,其粘度更大,现有技术中的混合槽并不能有效的将多种熔融状态下的物质进行有效混合,各种物质一旦混合不均匀,在进行造粒时,则单个颗粒复合肥中的各物质分布不均,影响成品复合肥的肥效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塔复合肥生产用混合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塔造粒复合肥生产过程中混合槽混合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塔复合肥生产用混合槽,包括设有搅拌组件的混合腔室,所述混合腔室上方设有预混合腔室,所述预混合腔室内包括与混合腔室相通设置的中心腔室,所述中心腔室外围环设有多个带有加压泵的进料管,每个进料管出料端均位于中心腔室内且均设有物料分布壳,物料分布壳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开口朝向中心混合室轴线的导料孔。进一步,中心腔室下端设有过渡腔室,过渡腔室下端与混合腔室相通设置,其中过渡腔室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多个倾斜设置的折流板,折流板上端与过渡腔室内壁连接,折流板下端与过渡腔室内壁间隔设置形成流体通道,且任意相邻两折流板的倾斜方向均左右相反设置。进一步,所述导料孔上相接设有加速管,所述加速管包括依次相接设置的进料段、收口段及喷发段,且收口段的管半径小于进料段的管半径与喷发段的管半径,其中进料段与导料孔相接。进一步,所述混合腔室倾斜设置,过渡腔室下端与混合腔室中上部相通设置,混合腔室下端设有出料口。进一步,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沿混合腔室倾斜方向设置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端贯穿混合腔室上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螺旋缠绕设置的搅拌叶片。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不同熔融状态下的物质通过对应的进料管加压输入对应的物理分布壳内,通过物料分布壳上设置的多个导料孔喷射进入中心腔室内,不同物质在中心腔室内相互碰撞混合,有效的将各种熔融状态下的物料进行预混合,将各种物料提前进行了分散处理,配合原有的混合腔室进行进一步混合,便于将各个物料均匀混合,在进行造粒时,则单个颗粒复合肥中的各物质分布均衡,保证成品复合肥的肥效分布均衡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进料管与物料分布壳的配合关系图;图3为本技术不同物料分布壳上的条形结构的导料孔分布图。图中,混合腔室1、驱动电机11、搅拌轴12、搅拌叶片13、出料口14、颗粒导料管15、过渡腔室2、折流板21、流体通道22、中心腔室3、物料分布壳31、进料管32、加速管33、进料段331、收口段332、喷发段333、导料孔3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涉及了一种高塔复合肥生产用混合槽,包括设有搅拌组件的混合腔室1,所述混合腔室1上方设有预混合腔室1,所述预混合腔室1内包括与混合腔室1相通设置的中心腔室3,所述中心腔室3外围环设有多个带有加压泵的进料管32,每个进料管32出料端均位于中心腔室3内且均设有物料分布壳31,物料分布壳31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开口朝向中心混合室轴线的导料孔34。不同熔融状态下的物质通过对应的进料管32加压输入对应的物理分布壳内,通过物料分布壳31上设置的多个导料孔34喷射进入中心腔室3内,不同物质在中心腔室3内相互碰撞混合,有效的将各种熔融状态下的物料进行预混合,将各种物料提前进行了分散处理,配合原有的混合腔室1进行进一步混合,便于将各个物料均匀混合,在进行造粒时,则单个颗粒复合肥中的各物质分布均衡,保证成品复合肥的肥效分布均衡度。各个物料在中心腔室3内进行碰撞混合外还可进行层叠混合,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导料孔34呈条形结构,且任意物料分布壳31上设置的多个导料孔34喷射出的物料流体层均不与其他物料分布壳31体上设置的多个导料孔34喷射出的物料流体层重叠,则多种物料同时进料时,各物料之间形成叠层流体就够进行预混合。为了使中心腔室3内进行预混合之后的各物料进一步进行混合,在中心腔室3下端设有过渡腔室2,过渡腔室2下端与混合腔室1相通设置,其中过渡腔室2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多个倾斜设置的折流板21,折流板21上端与过渡腔室2内壁连接,折流板21下端与过渡腔室2内壁间隔设置形成流体通道22,且任意相邻两折流板21的倾斜方向均左右相反设置。多个折流板21的设置能延长流体穿过过渡腔室2的时间,增加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混合,更有利于各物料之间的均衡分布。所述导料孔34上相接设有加速管33,所述加速管33包括依次相接设置的进料段331、收口段332及喷发段333,且收口段332的管半径小于进料段331的管半径与喷发段333的管半径,其中进料段331与导料孔34相接。加速管33的设置能增加液体的喷射速度,便于各物料之间的碰撞混合或叠成混合。为方便搅拌组件在混合腔室1内的安装,也便于混合腔室1与过渡腔室2的连接,所述混合腔室1倾斜设置,过渡腔室2下端与混合腔室1中上部相通设置,混合腔室1下端设有出料口14。在高塔造粒复合肥的生产过程中,为保证产品肥料颗粒粒径的均一性,造粒机导出的物料会进行过筛处理,不合格的细粉肥料颗粒会反混至混合槽内进行混合处理,所以本技术在混合室内的中上部还连接有颗粒导料管15。本技术设置的搅拌组件为使各种物料有效混合之外也能使反混的颗粒有效混合,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沿混合腔室1倾斜方向设置的搅拌轴12,所述搅拌轴12上端贯穿混合腔室1上端连接有驱动电机11,所述搅拌轴12上设有螺旋缠绕设置的搅拌叶片1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塔复合肥生产用混合槽,包括设有搅拌组件的混合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室上方设有预混合腔室,所述预混合腔室包括与混合腔室相通设置的中心腔室,所述中心腔室外围环设有多个带有加压泵的进料管,每个进料管出料端均位于中心腔室内且均设有物料分布壳,物料分布壳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开口朝向中心混合室轴线的导料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塔复合肥生产用混合槽,包括设有搅拌组件的混合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室上方设有预混合腔室,所述预混合腔室包括与混合腔室相通设置的中心腔室,所述中心腔室外围环设有多个带有加压泵的进料管,每个进料管出料端均位于中心腔室内且均设有物料分布壳,物料分布壳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开口朝向中心混合室轴线的导料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塔复合肥生产用混合槽,其特征在于:中心腔室下端设有过渡腔室,过渡腔室下端与混合腔室相通设置,其中过渡腔室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多个倾斜设置的折流板,折流板上端与过渡腔室内壁连接,折流板下端与过渡腔室内壁间隔设置形成流体通道,且任意相邻两折流板的倾斜方向均左右相反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波杨世立徐化林万建华刘茂军张力
申请(专利权)人:华强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