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领域中的一种预应力管壳式换热器及制造该种设备的方法。目前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常用的管壳式换热器设计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没有考虑到预应力的影响,常用的设计方法建立在传统的板壳理论基础上,只考虑了压力、温度、螺栓载荷等因素,并没有考虑预应力载荷、残余应力叠加、局部峰值应力等在设计和使用中人们特别希望了解的内容;在生产实践中最为常见的而且频繁出现的问题是换热管与管板连接区的破坏及其相关的破坏,这类问题量大面广,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严重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容易产生运行事故;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管板与管子连接区应力状态影响因素复杂,难于量化有关,在常规设计和制造中无法很好地解决;在国外,20世纪80年代在研究管壳式换热器的流体诱导振动特性时,曾经采用预应力对管束进行动态特性实验,实验在无壳体管束上进行,用拉力机或压力机对管束施加预应力,在维持预应力的条件下进行动态激振测试,但该实验还没有考虑对管壳式换热器产品采用预应力进行设计和制造的问题;90年代,中国核动力研究院曾经在核动力设备的换热器上设计使用过预应力换热器,但该设计是通过在膨胀节上施加预应力而得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应力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5)、管板(1、7)、换热管(3)、折流板(杆)(2)、拉杆(4)、管箱(8)、接管(6)、支座(9)等组件构成,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的换热器组件管板(7)加载产生预变形至预定值时焊接未焊的管板(1)与换热管(3),冷却后撤去加载。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