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系统及直升机模型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872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传动系统,包括主减速机壳体、尾减速机壳体、动力传输轴、尾水平轴、尾斜轴、尾桨轴、旋翼轴、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第五电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安装主减速机壳体上,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连接动力传输轴,第三电机连接尾水平轴,尾水平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尾斜轴,尾斜轴的端部连接尾减速机壳体,尾减速机壳体处设有第五电机,第五电机连接尾桨轴与尾斜轴;第四电机连接旋翼轴;并公开直升机模型,包括传动系统、机身、旋翼、尾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摒弃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简化传动系统,能够对每一个旋转件的运动进行分解展示,更加的直观,且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动系统及直升机模型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型的传动系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传动系统及直升机模型。
技术介绍
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为了加深青少年对航空文化、航空科技的了解和学习,达到航空文化的宣传和发展的目的,模型可以直观的展示,在局限的空间大小中实现同样的动态外形。但是实际使用的直升机,内部结构复杂,其工作工作原理:两端的发动机带动动力传动轴转动,通过主减速器减速,传到旋翼轴,带动旋翼转动;并同时以不同的传动比传到尾水平轴,至中部减速机(简称“中减”),通过齿轮结构改变传动比和传动角度,传递至尾斜轴,至尾部减速机(简称“尾减”);在尾减部分通过齿轮结构改变传动比和传动方向,传递至尾桨轴,带动尾桨叶片的转动。若完全模拟其工作状态,工作量大,投入成本高,因此,急需一种可以模拟直升机传动系统的结构,能够直观的展示直升机的运动状态。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完全模拟投入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传动系统,包括主减速机壳体、尾减速机壳体、动力传输轴、尾水平轴、尾斜轴、尾桨轴、旋翼轴,还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第五电机;主减速机壳体的两端的同一侧分别安装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分别驱动连接动力传输轴,主减速机壳体上与第一电机相同的侧面的中部安装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驱动连接尾水平轴,尾水平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尾斜轴,尾斜轴的端部连接尾减速机壳体,尾减速机壳体处设有第五电机,第五电机驱动连接尾桨轴与尾斜轴;主减速机壳体的底部安装第四电机,旋翼轴竖直穿过主减速机壳体后与第四电机连接。原直升机主减速机的部分,除了主减速机壳体外,其内部设有齿轮传动系统,可以带动尾水平轴,并以不同的传动比带动旋翼轴,实现不同的转速与不同旋转件的旋转;以及原尾减速机部分,除了尾减速机壳体,内设有齿轮结构用以改变传动比和传动方向;原传动系统由发动机作为动力源进行动力传输;本技术中,摒弃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由电机直接实现各个旋转件,采用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代替复杂的发动机系统,模拟发动机带动动力传输轴的旋转,采用第三电机带动尾水平轴旋转,采用第四电机带动旋翼轴的旋转,采用第五电机带动尾斜轴与尾桨轴,第一轴承代替中部减速机部分;可以简化传动系统,并将每一部分的运动进行了分解,能够对每一个旋转件的运动进行分解,也可以实现同时工作,更加的直观,且安全性高。优选的,还包括胶管,第四电机与胶管的一端连接,旋翼轴与胶管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机可以带动胶管转动,旋翼轴与胶管松配合,依靠摩擦力旋转,使得旋转速度较慢,增加直观性和安全性。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均通过轴承安装在主减速机壳体内,且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伸出主减速机壳体。为了提高与直升机的相似度,将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设置在主减速机壳体的内部,便于观察。优选的,所述尾减速机壳体的一侧设有电机安装板,电机安装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尾减速机壳体上,第五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安装板上,第五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尾减速机壳体并伸出尾减速机壳体。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尾减速机壳体内的第一伞形齿轮、第二伞形齿轮,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第一伞形齿轮,尾斜轴远离主减速机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第二伞形齿轮,第一伞形齿轮与第二伞形齿轮啮合。通过第五电机实现分别带动尾桨轴与尾斜轴的转动。优选的,第一轴承为关节轴承。优选的,还包括基板,主减速机壳体、第一轴承固定安装在基板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直升机模型,包括上述传动系统、机身、旋翼、尾桨,传动系统安装在机身内的上部,传动系统中的旋翼轴固定连接旋翼,尾桨轴固定连接尾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摒弃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由电机直接实现各个旋转件,采用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代替复杂的发动机系统,模拟发动机带动动力传输轴的旋转,采用第三电机带动尾水平轴旋转,采用第四电机带动旋翼轴的旋转,采用第五电机带动尾斜轴与尾桨轴,第一轴承代替中部减速机部分;可以简化传动系统,并将每一部分的运动进行了分解,能够对每一个旋转件的运动进行分解,也可以实现同时工作,更加的直观,且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传动系统及直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主减速机壳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尾减速机壳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电机安装板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传动系统1、主减速机壳体1-1、尾减速机壳体1-2、动力传输轴1-3、尾水平轴1-4、尾斜轴1-5、尾桨轴1-6、旋翼轴1-7,第一电机1-8、第二电机1-9、第三电机1-10、第四电机1-11、第五电机1-12、第一轴承1-13、胶管1-14、电机安装板1-15、第一伞形齿轮1-16、第二伞形齿轮1-17、基板1-18;机身2、旋翼3、尾桨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图3所示,传动系统1,包括主减速机壳体1-1、尾减速机壳体1-2、动力传输轴1-3、尾水平轴1-4、尾斜轴1-5、尾桨轴1-6、旋翼轴1-7,第一电机1-8、第二电机1-9(图中未示出)、第三电机1-10、第四电机1-11、第五电机1-12、第一轴承1-13;所述第一电机1-8、第二电机1-9、第三电机1-10均通过轴承安装在主减速机壳体内,且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伸出主减速机壳体。结合图2所示,主减速机壳体1-1的外形为“十”字或者倒置的“T”型,存在一定的厚度,使得内部为腔体,为了提高与直升机的相似度,可以将第一电机1-8、第二电机1-9、第三电机1-10设置在主减速机壳体1-1的内部,便于观察,主减速机壳体1-1可以采用与实际的直升机的壳体近似,也可以不用近似。第一电机1-8、第二电机1-9分别安装在主减速机壳体1-1的两端的腔体内,第一电机1-8、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与主减速机壳体1-1通过轴承连接,第一电机1-8与第二电机1-9的输出端伸出主减速机壳体1-1的腔体后分别驱动连接动力传输轴1-3,第一电机1-8、第二电机1-9水平设置,动力传输轴1-3外还可以套设原发动机的壳体;主减速机壳体1-1内腔体的中部安装第三电机1-10,第三电机1-10的输出端与主减速机壳体1-1通过轴承连接后伸出主减速机壳体1-1,第三电机1-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减速机壳体、尾减速机壳体、动力传输轴、尾水平轴、尾斜轴、尾桨轴、旋翼轴、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第五电机;/n主减速机壳体的两端的同一侧分别安装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分别驱动连接动力传输轴,主减速机壳体上与第一电机相同的侧面的中部安装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驱动连接尾水平轴,尾水平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尾斜轴,尾斜轴的端部连接尾减速机壳体,尾减速机壳体处设有第五电机,第五电机驱动连接尾桨轴与尾斜轴;主减速机壳体的底部安装第四电机,旋翼轴竖直穿过主减速机壳体后与第四电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减速机壳体、尾减速机壳体、动力传输轴、尾水平轴、尾斜轴、尾桨轴、旋翼轴、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第四电机、第五电机;
主减速机壳体的两端的同一侧分别安装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分别驱动连接动力传输轴,主减速机壳体上与第一电机相同的侧面的中部安装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驱动连接尾水平轴,尾水平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尾斜轴,尾斜轴的端部连接尾减速机壳体,尾减速机壳体处设有第五电机,第五电机驱动连接尾桨轴与尾斜轴;主减速机壳体的底部安装第四电机,旋翼轴竖直穿过主减速机壳体后与第四电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管,第四电机与胶管的一端连接,旋翼轴与胶管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均通过轴承安装在主减速机壳体内,且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伸出主减速机壳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延波李伟王伟锋刘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博尔创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