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正松专利>正文

双回路闭合循环纯水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613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回路、闭合循环的纯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第Ⅰ、第Ⅱ闭合循环回路及冷水机,第Ⅱ闭合循环回路的两端与第Ⅰ闭合循环回路中的板式换热器次侧两端相连接,第Ⅱ循环回路的另外两端与工业冷水机中的板式蒸发器主侧相连接。其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占地面积小、水冷设备无需用冷却水的双回路闭合循环的纯水冷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具有节能、结构紧凑,不结垢,不结露,无排放污染,设备运行综合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冷却设备循环系统,特别是一种双回路、闭合循环的纯水冷却装置。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的水冷却设备循环系统,最典型的结构如图2所示,整个系统由换热器(2)、冷冻机(3)、冷却塔(4)、水池(5)和循环水泵(6-8)等设备和设施组合而成。图2表明,主回路中的主冷却介质将大型机电设备负载产生的热量吸收后,进入换热器(2)进行冷、热流体隔壁换热,卸热后的主冷却介质流回贮水箱,循环水泵(8)又从贮水箱吸取主冷却介质送给负载,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冷却,而换热器(2)的付冷却水吸热后,由循环水泵(7)将其送至冷冻机(3)进行冷却,冷冻机(3)自身吸热而产生的热量,由泵(6)送至冷却塔(4),经气水热交换后,废热气由塔筒口排入大气,循环付冷却水卸热后,回到水池。其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之处1、结构分散,占地面积大;2、用水量惊人,冷效不高;3、设备结垢严重,特别是开式循环回路尤为严重。4、设备运行综合成本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不需外加冷却水,占地面积小的的双回路闭合循环纯水冷却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双回路闭合循环纯水冷却装置,包含第I闭合循环回路,该回路主要由循环水泵组、除垢装置、膨胀水箱、板式换热器及混合床交换柱构成,其回路两端连接在负载上,在板式换热器次侧设有第II闭合循环回路,板式换热器次侧两端与第II闭合循环回路两端相连接,第II闭合循环回路另外两端与工业冷水机中的板式蒸发器)主侧相连接。由于利用工业冷水机产生的设定温差和输出的额定流量,通过闭合循环冷却的方式,带走负载(大型机电设备)的热量。它割掉了冷却塔和水池设施,去掉了冷却水,实现其占地面积小、水冷设备无需用冷却水的目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典型的现有水冷却设备循环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含第I闭合循环回路、第II闭合循环回路、工业冷水机。其中,第I闭合循环回路的两端连接在负载上,第II闭合循环回路的两端与第I闭合循环回路中的板式换热器(10)次侧两端相连接,第II闭合循环回路中的另外两端与工业冷水机中的板式蒸发器主侧相连接。第I闭合循环回路主要由循环泵组(P1-1、P1-2)、除垢装置(15)、膨胀水箱(11)、板式换热器(10)及混合床交换柱(9)构成,第II闭合循环回路主要也由循环泵组(P2-1、P2-1)、贮水箱(14)、混合床交换柱(12)构成。混合床交换柱(9)、(12)分别并联接在第I、第II回路上,它采用强酸、强碱型离子交换树脂混合床系统,它能有效地维持较高的纯水水质纯度,并延长交换树脂的再生周期。第I闭合循环回路中的板式换热器(10)次侧与第II闭合循环回路的两连接点之间通过电动阀门DK3相互连接,达到自动调节板式换热器(10)次侧流量的作用,从而使负载温差平稳。参述系统原理图(图1),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第I闭合循环回路里的冷却介质(纯水),从发热负载吸取热量后,经控制阀门K1和K2,带热的冷却介质(纯水)进入板式换热器(10)中卸热。卸热后的纯水,经控制阀门K3,流入膨胀水箱(11)。循环泵组(P1-1、P1-2)从膨胀水箱(11)中吸取已经卸热的纯水,打入发热负载继续吸热。第I闭合循环回路的纯水,完成了吸热和卸热的任务。第II闭合循环回路里的低温纯水,在循环水泵(P2-1、P2-2)的推动下,经电动阀门DK2,进入板式换热器(10)中,隔壁接受第I闭合循环回路传递过来的热量。带热的纯水通过电动阀门DK1和控制阀门K6,进入换热蒸发器中冷却。冷却后的纯水又恢复成低温纯水,流经控制阀门K7,进入贮水箱(混)。循环泵组抽取贮水箱中的纯水再打入板式换热器内,继续接受第一闭合循环回路传递过来的热量。第II闭合循环回路也因此完成了受热和冷却的任务。上述两个回路,均采用纯水(去离子水)作为介质,通过周而复始的闭合循环,完成吸热和冷却任务。本装置中的工业冷水机,通过压缩、冷凝、膨胀、蒸发等过程,吸收了第II闭合循环回路里的热量。又经过空气冷却器的作用,使其变成废热气,排出进入大气。其工作原理为绿色环保制冷剂从换热蒸发器中吸取热量并不断蒸发,变成蒸气,进入压缩机,在其中压缩,从而使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 成为过热蒸气。过热蒸气进入冷凝器后,热量由空气冷却器带走,变成废热气,排出进入大气。冷却后的制冷剂逐渐变成饱和蒸气,进而逐渐变成液体。通过减压原件(膨胀阀)节流作用,成为低温低压的液气混合物,进入换热(蒸发)器又开始新的一轮制冷循环过程。串联接在第I回路里的物理除垢装置,其目的是有效地防止负载管路系统内非耐腐蚀金属表面垢层的生成。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保持水冷特性,不需外加冷却水,节约大量水资源;2、冷效高。3、不结垢,不结露、无排放污染。4、省掉冷却塔和水池,整机一体,结构紧凑。5、运行成本低,只有电费,没有水费。权利要求1.一种双回路闭合循环纯水冷却装置,包含第I闭合循环回路,该回路主要由循环水泵(P1-1、P1-2)、除垢装置(15)、膨胀水箱(11)、板式换热器(10)及混合床交换柱(9)构成,其回路两端连接在负载上,其特征在于在板式换热器(10)次侧设有第II闭合循环回路,板式换热器(10)次侧两端与第II闭合循环回路两端相连接,第II闭合循环回路另外两端与工业冷水机中的板式蒸发器(13)主侧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回路闭合循环纯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II闭合循环回路主要由循环泵组(P2-1、P2-2)、贮水箱(14)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回路闭合循环纯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II闭合循环回路中并联有混合床交换柱(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回路闭合循环的纯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板式换热器(10)次侧与第II闭合循环回路的两连接点之间通过电动阀门DK3相互连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回路、闭合循环的纯水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第I、第II闭合循环回路及冷水机,第II闭合循环回路的两端与第I闭合循环回路中的板式换热器次侧两端相连接,第II循环回路的另外两端与工业冷水机中的板式蒸发器主侧相连接。其目的是为了设计一种占地面积小、水冷设备无需用冷却水的双回路闭合循环的纯水冷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具有节能、结构紧凑,不结垢,不结露,无排放污染,设备运行综合成本低等优点。文档编号F25D3/00GK1403770SQ0113276公开日2003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5日专利技术者陈正松 申请人:陈正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回路闭合循环纯水冷却装置,包含第Ⅰ闭合循环回路,该回路主要由循环水泵(P1-1、P1-2)、除垢装置(15)、膨胀水箱(11)、板式换热器(10)及混合床交换柱(9)构成,其回路两端连接在负载上,其特征在于在板式换热器(10)次侧设有第Ⅱ闭合循环回路,板式换热器(10)次侧两端与第Ⅱ闭合循环回路两端相连接,第Ⅱ闭合循环回路另外两端与工业冷水机中的板式蒸发器(13)主侧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松
申请(专利权)人:陈正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