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罡专利>正文

一种弯型针灸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502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弯型针灸针。所述弯型针灸针包括:针体,针柄,所述针柄的底端设置于所述针体的顶端,所述针柄的外表面设置有标签块,并且所述针柄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块;V型体,所述V型体的顶部设置于所述针柄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弯型针灸针,通过给传统针灸针折个90度弯形,没有增加针的本身直径,也就没有增加传统针灸针对人体损害度,但是大大增加了对人体刺入穴位的刺激量,相比传统针灸针,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弯型针保留了传统圆型针不伤肌肉纤维和神经组织的优点,增大了传统针灸针的刺激量,既没有增加对人体带来的破坏,还很好的松解了病态紧张的肌肉筋膜,比传统针刺效果好,比针刀对人体损伤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型针灸针
本技术涉及医学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弯型针灸针。
技术介绍
针灸针最早的雏形是针石。针砭治病在殷商甲骨卜辞中就像一个人手持尖锐器具,治疗病人腹病疾病。殷商至西周针刺治疗,或者用的是砭石,古来未能铸铁,故用石为针,故命之针石。传统针灸针刺技术穴位刺激量达不到,治病疗效不能得到保证,针刀刺激量达到了,但是也损伤了人体肌肉和神经组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弯型针灸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弯型针灸针,解决了穴位刺激量达不到,治病疗效不能得到保证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弯型针灸针包括:针体;针柄,所述针柄的底端设置于所述针体的顶端,所述针柄的外表面设置有标签块,并且所述针柄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块;V型体,所述V型体的顶部设置于所述针柄的底部;针尖,所述针尖的顶端设置于所述V型体的底部。优选的,所述针尖的长度为1厘米,并且所述V型体顶部和底部的V型面长度为0.5厘米。优选的,所述V型体的V型角度为90度。优选的,还包括存放盒,所述存放盒的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贯穿所述存放盒并延伸至所述存放盒的外部。优选的,所述存放盒内壁的正面设置有存放结构,所述存放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背面固定于所述存放盒的内壁的正面,所述固定板的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布带,所述布带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开设有通孔。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存放槽,所述存放槽的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夹紧垫。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顶部且位于所述隔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存放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设置有弹性挤压垫。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弯型针灸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弯型针灸针,通过给传统针灸针折个90度弯形,没有增加针的本身直径,也就没有增加传统针灸针对人体损害度,但是大大增加了对人体刺入穴位的刺激量,相比传统针灸针,就这一小小改进,就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弯型针保留了传统圆型针不伤肌肉纤维和神经组织的优点,增大了传统针灸针的刺激量,既没有增加对人体带来的破坏,还很好的松解了病态紧张的肌肉筋膜,比传统针刺效果好,比针刀对人体损伤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弯型针灸针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弯型针灸针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存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卡槽的结构仰视图。图中标号:1、针体,2、针柄,3、标签块,4、防滑块,5、V型体,6、针尖,7、存放盒,8、滑动块,9、隔板,10、存放结构,101、固定板,102、布带,103、通孔,104、存放槽,105、弹性夹紧垫,11、卡块,12、卡槽,13、弹性挤压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弯型针灸针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弯型针灸针包括:针体1;针柄2,所述针柄2的底端设置于所述针体1的顶端,所述针柄2的外表面设置有标签块3,并且所述针柄2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块4,防滑块4的设置,主要是提高使用时的防滑性,以便于更好的进行操作,而且标签块的设置,可以便于操作人员了解不同直径的针灸针;V型体5,所述V型体5的顶部设置于所述针柄2的底部,给传统针灸针折个90度弯形,没有增加针的本身直径,也就没有增加传统针灸针对人体损害度,但是大大增加了对人体刺入穴位的刺激量,相比传统针灸针,就这一小小改进,就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弯型针保留了传统圆型针不伤肌肉纤维和神经组织的优点,增大了传统针灸针的刺激量,既没有增加对人体带来的破坏,还很好的松解了病态紧张的肌肉筋膜,比传统针刺效果好,比针刀对人体损伤小;针尖6,所述针尖6的顶端设置于所述V型体5的底部。所述针尖6的长度为1厘米,并且所述V型体5顶部和底部的V型面长度为0.5厘米。所述V型体5的V型角度为90度。本技术提供的弯型针灸针的工作原理如下:给传统针灸针折个90度弯形,没有增加针的本身直径,也就没有增加传统针灸针对人体损害度,但是大大增加了对人体刺入穴位的刺激量。相比传统针灸针,就这一小小改进,就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弯型针灸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给传统针灸针折个90度弯形,没有增加针的本身直径,也就没有增加传统针灸针对人体损害度,但是大大增加了对人体刺入穴位的刺激量,相比传统针灸针,就这一小小改进,就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弯型针保留了传统圆型针不伤肌肉纤维和神经组织的优点,增大了传统针灸针的刺激量,既没有增加对人体带来的破坏,还很好的松解了病态紧张的肌肉筋膜,比传统针刺效果好,比针刀对人体损伤小。第二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2-图4,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弯型针灸针,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弯型针灸针。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弯型针灸针的不同之处在于,弯型针灸针,还包括存放盒7,所述存放盒7的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块8,所述滑动块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板9,所述隔板9的顶部贯穿所述存放盒7并延伸至所述存放盒7的外部,隔板9的设置,主要是可以对存放盒进行封闭,进行针灸针的存放。所述存放盒7内壁的正面设置有存放结构10,所述存放结构10包括固定板101,所述固定板101的背面固定于所述存放盒7的内壁的正面,所述固定板101的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布带102,所述布带102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开设有通孔103,通孔103主要是对针尖进行限位,完成对针灸针的限位存放。所述固定板101的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存放槽104,所述存放槽104的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夹紧垫105,弹性夹紧垫105的设置,主要是可以对处于存放槽104内部的针柄2进行夹紧,避免针灸针晃动和移动,便于更好的进行存放。所述滑动块8的顶部且位于所述隔板9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卡块11,所述存放盒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卡块11相适配的卡槽12,所述卡槽12的内壁设置有弹性挤压垫13,弹性挤压垫13的设置,主要是处于卡槽12内部的卡块11进行卡紧,进而保证隔板9对存放盒7封闭后的稳定性,而且卡槽12的内部造型与卡块11相适配。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弯型针灸针,其特征在于,包括:/n针体;/n针柄,所述针柄的底端设置于所述针体的顶端,所述针柄的外表面设置有标签块,并且所述针柄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块;/nV型体,所述V型体的顶部设置于所述针柄的底部;/n针尖,所述针尖的顶端设置于所述V型体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型针灸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体;
针柄,所述针柄的底端设置于所述针体的顶端,所述针柄的外表面设置有标签块,并且所述针柄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块;
V型体,所述V型体的顶部设置于所述针柄的底部;
针尖,所述针尖的顶端设置于所述V型体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型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的长度为1厘米,并且所述V型体顶部和底部的V型面长度为0.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型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体的V型角度为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型针灸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放盒,所述存放盒的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罡陈向军陈修磊
申请(专利权)人:陈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