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康复车用移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康复车不便于患者自行移动的问题,包括康复车和移动结构,康复车的把手上设置有控制组件,移动结构设置在康复车的支撑脚上;该康复车用移动装置,通过增加了滚轮,因此在移动时,可以利用滚轮便捷移动的特点,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而且本实用中,还增加了控制组件,在对移动结构进行控制时,可以达到轻松控制的效果,避免了机械控制带来的耗时耗力的情况,同时增设有支撑组件,这样在病人停止运动时,就可以通过支撑组件达到稳固支撑的效果,可以起到防止康复车滑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结构合理,移动结构的移动与固定,均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车用移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康复车用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康复车,是一种病人手术以后,用于站立通气所使用的,康复车的存在可以使得护理人员达到省时省力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病人的康复。现有的康复车在移动方面依然存在缺点,在病人手术后通气时,需要利用康复车做支撑作用,但是现有的康复车底部没有设置滚轮,因此在移动时,就需要病人自行抬起康复车进行支撑行走,这样不但存在移动困难的问题,而且在移动时,很容易由于用力过度导致刀口裂开的情况发生,不利于健康的恢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康复车用移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康复车用移动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康复车不便于患者自行移动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康复车用移动装置,包括康复车和移动结构,康复车的把手上设置有控制组件,移动结构设置在康复车的支撑脚上,移动结构包括支撑框和电磁铁,电磁铁设置在支撑框的内顶板上,且电磁铁的下端通过弹性伸缩杆连接有铁块,铁块的下端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有固定框,且固定框的内侧板上通过第一转动杆转动设置有滚轮,固定框设置在卡接管内,且卡接管连接在支撑框的内侧壁上。进一步地,控制组件包括固定座、蓄电池和控制开关,蓄电池和控制开关设置在固定座上。进一步地,固定框呈矩形结构。进一步地,卡接管的内腔设置为正六边形结构。进一步地,移动结构内还设置有支撑组件。进一步地,支撑组件包括直齿条和螺杆,直齿条设置在连接杆的侧壁上,且直齿条与齿轮相啮合,齿轮通过第二转动杆转动设置在卡接管内,且第二转动杆上缠绕连接有钢绳,钢绳的另一端缠绕设置在绕线轴上,螺杆转动设置在支撑框的内顶壁上,绕线轴套设在螺杆上,且螺杆与移动板上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移动板的下端通过第一支撑杆连接有滑动板,且滑动板设置在支撑框上开设的滑动槽内,滑动板的下端与滑动槽的底壁之间通过支撑弹簧相连接,滑动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有支撑座。进一步地,支撑座的数量至少设置有三组,且呈等距离环形分布。(3)有益效果:该康复车用移动装置,通过增加了滚轮,因此在移动时,可以利用滚轮便捷移动的特点,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而且本实用中,还增加了控制组件,在对移动结构进行控制时,可以达到轻松控制的效果,避免了机械控制带来的耗时耗力的情况,同时增设有支撑组件,这样在病人停止运动时,就可以通过支撑组件达到稳固支撑的效果,可以起到防止康复车滑动的效果,本技术中,结构合理,移动结构的移动与固定,均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控制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移动装置切割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康复车1、控制组件2、固定座21、蓄电池22、控制开关23、移动结构3、支撑框31、电磁铁32、弹性伸缩杆33、铁块34、连接杆35、固定框36、第一转动杆37、滚轮38、卡接管39、支撑组件4、直齿条41、齿轮42、第二转动杆43、钢绳44、绕线轴45、螺杆46、移动板47、第一支撑杆48、滑动板49、滑动槽410、支撑弹簧411、第二支撑杆412、支撑座4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康复车用移动装置,包括康复车1和移动结构3,康复车1的把手上设置有控制组件2,控制组件2包括固定座21、蓄电池22和控制开关23,蓄电池22和控制开关23设置在固定座21上,移动结构3设置在康复车1的支撑脚上,移动结构3包括支撑框31和电磁铁32,电磁铁32设置在支撑框31的内顶板上,且电磁铁32的下端通过弹性伸缩杆33连接有铁块34,铁块34的下端通过连接杆35转动连接有固定框36,且固定框36的内侧板上通过第一转动杆37转动设置有滚轮38,固定框36设置在卡接管39内,且卡接管39连接在支撑框31的内侧壁上,由于滚轮38的设置,在移动时,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当病人在支撑时,需要对滚轮38进行限制,防止滚轮38继续滑动,造成病人倾倒的情况发生,此时,按动控制开关23,从而使得电磁铁32通电产生磁性,进而对铁块34有向上的吸引力,铁块34的向上运动会通过连接杆35和固定框36带着滚轮38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滚轮38运动到支撑框31内,避免滚轮38与地面接触,而且固定框36会抵触卡接管39,从而在卡接管39的作用下,失去转动能力。上述的卡接管39对固定框36进行卡接固定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卡接作用,本实施例中,固定框36呈矩形结构,卡接管39的内腔设置为正六边形结构。上述滚轮38运动到支撑框31内以后,为了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本实施例中,移动结构3内还设置有支撑组件4,支撑组件4包括直齿条41和螺杆46,直齿条41设置在连接杆35的侧壁上,且直齿条41与齿轮42相啮合,齿轮42通过第二转动杆43转动设置在卡接管39内,且第二转动杆43上缠绕连接有钢绳44,钢绳44的另一端缠绕设置在绕线轴45上,螺杆46转动设置在支撑框31的内顶壁上,绕线轴45套设在螺杆46上,且螺杆46与移动板47上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移动板47的下端通过第一支撑杆48连接有滑动板49,且滑动板49设置在支撑框31上开设的滑动槽410内,滑动板49的下端与滑动槽410的底壁之间通过支撑弹簧411相连接,滑动板49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支撑杆412,且第二支撑杆412的下端连接有支撑座413,具体的过程为:连接杆35的向上运动会通过直齿条41和齿轮42带着第二转动杆43转动,第二转动杆43的转动会使得钢绳44发生缠绕,钢绳44的运动会拉动螺杆46转动,由于螺杆46与移动板47上开设的螺孔螺纹连接,因此螺杆46的转动会使得移动板47向下运动,移动板47的运动会通过第一支撑杆48、滑动板49和第二支撑杆412推着支撑座413运动到支撑框31外,从而起到稳固支撑的作用。为了达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413的数量至少设置有三组,且呈等距离环形分布。蓄电池22、控制开关23和电磁铁32通过导线组成一条串联回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康复车用移动装置,通过增加了滚轮38,因此在移动时,可以利用滚轮38便捷移动的特点,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而且本实用中,还增加了控制组件2,在对移动结构3进行控制时,可以达到轻松控制的效果,避免了机械控制带来的耗时耗力的情况,同时增设有支撑组件4,这样在病人停止运动时,就可以通过支撑组件4达到稳固支撑的效果,可以起到防止康复车1滑动的效果,本技术中,结构合理,移动结构3的移动与固定,均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康复车用移动装置,包括康复车和移动结构,所述康复车的把手上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移动结构设置在康复车的支撑脚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包括支撑框和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支撑框的内顶板上,且电磁铁的下端通过弹性伸缩杆连接有铁块,所述铁块的下端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有固定框,且固定框的内侧板上通过第一转动杆转动设置有滚轮,所述固定框设置在卡接管内,且卡接管连接在支撑框的内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车用移动装置,包括康复车和移动结构,所述康复车的把手上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移动结构设置在康复车的支撑脚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包括支撑框和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支撑框的内顶板上,且电磁铁的下端通过弹性伸缩杆连接有铁块,所述铁块的下端通过连接杆转动连接有固定框,且固定框的内侧板上通过第一转动杆转动设置有滚轮,所述固定框设置在卡接管内,且卡接管连接在支撑框的内侧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车用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固定座、蓄电池和控制开关,所述蓄电池和控制开关设置在固定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车用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呈矩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车用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管的内腔设置为正六边形结构。
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宪芳,
申请(专利权)人:曾宪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