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用辅助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46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康复护理用辅助移动装置,包括手扶杆、扶手、调节压杆、中心调节杆、侧支架、定位架、定位顶块、上门形架、下门形架和万向轮,所述手扶杆固定连接在上门形架顶面的前端;所述扶手设有两个,两个扶手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侧支架;两个侧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门形架的左右两端,两个侧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门形架的左右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康复护理用辅助移动装置,可以对其高度进行调节,便于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病人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康复护理用辅助移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护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康复护理用辅助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症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骨科伤病谱的变化,这就需要骨科与时俱进了。骨科病人在进行康复治疗时,需要用到辅助行走支架来帮助病人进行行走,但是目前的行走支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根据不同身高的病人进行自动调节的功能,不利于病人进行康复行走的治疗,导致需要护士进行搀扶着行走,不仅费时该给忙碌的护士增加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康复护理用辅助移动装置,可以对其高度进行调节,便于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病人使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康复护理用辅助移动装置,包括手扶杆、扶手、调节压杆、中心调节杆、侧支架、定位架、定位顶块、上门形架、下门形架和万向轮,所述手扶杆固定连接在上门形架顶面的前端;所述扶手设有两个,两个扶手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侧支架;两个侧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门形架的左右两端,两个侧支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门形架的左右两端;所述中心调节杆的上端转动配合连接在上门形架的中端,中心调节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门形架的中端;所述下门形架底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配合连接前后两个万向轮,下门形架底面的中端转动配合连接一个万向轮;所述扶手的内侧连接调节压杆,调节压杆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定位架的顶端,定位架的中端滑动配合连接在上门形架和下门形架上,定位架的底端固定连接定位顶块。所述中心调节杆包括调节转盘、调节转管和升降螺杆;所述调节转管通过带座轴承转动连接在上门形架的中端,调节转管的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升降螺杆,升降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下门形架的中端;所述调节转管上固定连接调节转盘。所述侧支架包括上架板、下架板和限位滑块;所述上架板固定连接在上门形架上,上架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扶手;所述下架板的上端滑动配合连接在上架板底面的滑槽内,上架板上设有限位滑孔,限位滑块固定连接在下架板的上端,限位滑块滑动配合连接在限位滑孔内;下架板的下端固定连接下门形架。所述调节压杆包括压杆本体、弹簧轴、压簧、拉簧和联动滑块;所述压杆本体位于扶手内侧的中端;所述联动滑块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压杆本体和定位架;所述联动滑块的中端滑动配合连接在弹簧轴和扶手的纵向滑孔内;弹簧轴固定连接在扶手内侧的后端;所述弹簧轴上套设压簧和拉簧,压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扶手的上端和压杆本体的上端,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压杆本体的下端和扶手的下端。所述定位架包括L形架、矩形立架和定位螺栓;所述L形架的竖杆滑动配合连接在上门形架上,联动滑块的后端固定连接L形架的竖杆;所述矩形立架的上端滑动配合连接在L形架的横杆上,矩形立架的下端滑动配合连接在下门形架上,矩形立架的底端固定连接定位顶块;所述L形架的横杆上通过螺纹连接三个定位螺栓,三个定位螺栓的内侧皆顶在矩形立架上。所述定位顶块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橡胶防滑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一种康复护理用辅助移动装置,用于辅助病人进行行走,其整体的高度可以进行调节,便于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病人握住其内部的两个扶手,其在病人不发生移动时,可以通过定位顶块顶紧在地面上,防止万向轮发生移动,使得病人站立时的稳定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内部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内部调节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内部中心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内部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内部定位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手扶杆1;扶手2;调节压杆3;压杆本体3-1;弹簧轴3-2;压簧3-3;拉簧3-4;联动滑块3-5;中心调节杆4;调节转盘4-1;调节转管4-2;升降螺杆4-3;侧支架5;上架板5-1;下架板5-2;限位滑块5-3;定位架6;L形架6-1;矩形立架6-2;定位螺栓6-3;定位顶块7;上门形架8;下门形架9;万向轮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7所示,康复护理用辅助移动装置,包括手扶杆1、扶手2、调节压杆3、中心调节杆4、侧支架5、定位架6、定位顶块7、上门形架8、下门形架9和万向轮10,所述手扶杆1固定连接在上门形架8顶面的前端;所述扶手2设有两个,两个扶手2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侧支架5;两个侧支架5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门形架8的左右两端,两个侧支架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门形架9的左右两端;所述中心调节杆4的上端转动配合连接在上门形架8的中端,中心调节杆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门形架9的中端;所述下门形架9底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配合连接前后两个万向轮10,下门形架9底面的中端转动配合连接一个万向轮10;所述扶手2的内侧连接调节压杆3,调节压杆3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定位架6的顶端,定位架6的中端滑动配合连接在上门形架8和下门形架9上,定位架6的底端固定连接定位顶块7。本技术的一种康复护理用辅助移动装置,用于辅助病人进行行走,本技术的整体高度可以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扶手2高度的调节,便于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病人握住其内部的两个扶手2更为舒适的使用,调节时,转动控制中心调节杆4可以带动上门形架8和下门形架9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进而带动上门形架8的水平高度发生变化,上门形架8的水平高度发生变化时,可以带动手扶杆1和扶手2的高度发生变化,侧支架5随着上门形架8和下门形架9之间距离的变化而自动进行长度的调节,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保证本装置顺利进行高度的调节,手扶杆1、扶手2用于病人扶持;在病人需要依靠本装置的辅助进行移动时,双手握在两个扶手2和两个调节压杆3上,握紧手掌时压动调节压杆3,使得扶手2和调节压杆3之间的距离变小,进而通过调节压杆3控制定位架6带动定位顶块7向上运动,使得定位顶块7脱离地面,此时可以本装置内部的万向轮10可以在地面上行走,病人可以通过本装置的辅助进行移动;而在病人需要停止移动时,松开调节压杆3,调节压杆3在其内部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回位,调节压杆3通过定位架6带动定位顶块7重新顶紧在地面上,使得万向轮10无法移动,此时,可以提高病人扶靠本装置时的稳定性。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7所示,所述中心调节杆4包括调节转盘4-1、调节转管4-2和升降螺杆4-3;所述调节转管4-2通过带座轴承转动连接在上门形架8的中端,调节转管4-2的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升降螺杆4-3,升降螺杆4-3的下端固定连接下门形架9的中端;所述调节转管4-2上固定连接调节转盘4-1。所述中心调节杆4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转动调节转盘4-1进行本装置整体高度的调节,转动调节转盘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康复护理用辅助移动装置,包括手扶杆(1)、扶手(2)、调节压杆(3)、中心调节杆(4)、侧支架(5)、定位架(6)、定位顶块(7)、上门形架(8)、下门形架(9)和万向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扶杆(1)固定连接在上门形架(8)顶面的前端;所述扶手(2)设有两个,两个扶手(2)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侧支架(5);两个侧支架(5)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门形架(8)的左右两端,两个侧支架(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门形架(9)的左右两端;所述中心调节杆(4)的上端转动配合连接在上门形架(8)的中端,中心调节杆(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门形架(9)的中端;所述下门形架(9)底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配合连接前后两个万向轮(10),下门形架(9)底面的中端转动配合连接一个万向轮(10);所述扶手(2)的内侧连接调节压杆(3),调节压杆(3)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定位架(6)的顶端,定位架(6)的中端滑动配合连接在上门形架(8)和下门形架(9)上,定位架(6)的底端固定连接定位顶块(7)。/n

【技术特征摘要】
1.康复护理用辅助移动装置,包括手扶杆(1)、扶手(2)、调节压杆(3)、中心调节杆(4)、侧支架(5)、定位架(6)、定位顶块(7)、上门形架(8)、下门形架(9)和万向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扶杆(1)固定连接在上门形架(8)顶面的前端;所述扶手(2)设有两个,两个扶手(2)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一个侧支架(5);两个侧支架(5)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门形架(8)的左右两端,两个侧支架(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门形架(9)的左右两端;所述中心调节杆(4)的上端转动配合连接在上门形架(8)的中端,中心调节杆(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下门形架(9)的中端;所述下门形架(9)底面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配合连接前后两个万向轮(10),下门形架(9)底面的中端转动配合连接一个万向轮(10);所述扶手(2)的内侧连接调节压杆(3),调节压杆(3)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定位架(6)的顶端,定位架(6)的中端滑动配合连接在上门形架(8)和下门形架(9)上,定位架(6)的底端固定连接定位顶块(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护理用辅助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调节杆(4)包括调节转盘(4-1)、调节转管(4-2)和升降螺杆(4-3);所述调节转管(4-2)通过带座轴承转动连接在上门形架(8)的中端,调节转管(4-2)的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升降螺杆(4-3),升降螺杆(4-3)的下端固定连接下门形架(9)的中端;所述调节转管(4-2)上固定连接调节转盘(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护理用辅助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5)包括上架板(5-1)、下架板(5-2)和限位滑块(5-3);所述上架板(5-1)固定连接在上门形架(8)上,上架板(5-1)的顶端固定连接扶手(2);所述下架板(5-2)的上端滑动配合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琳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江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