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驱动的复合交变热管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32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余热驱动的复合交变热管发生器。用于船用吸附制冰领域。烟气加热管路位于烟气加热式蒸汽锅炉下部,烟气加热管路外部空间构成蒸汽发生器,蒸汽再生器/热管加热段通过热管电磁阀与热管下降段相连,接入吸附床的内部,热管电磁阀连接在热管下降段与蒸汽再生器/热管加热段之间,热管下降段与热管工质段相连通,吸附单元管位于吸附床内部,氨气管路焊接在吸附单元管上,与氨气传质管路相通,氨气吸附/解吸口为氨气管路在吸附床外部出口,吸附剂填充在吸附单元管内,海水冷凝器位于吸附单元管上,海水管路与海水冷凝器的两端相连,海水进出口通过海水管路与海水冷凝器相连,海水阀门连接海水管路,控压储气室下部接入蒸汽发生器的底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用于船用制冰领域的复合交变热管发生器,具体是一种余热驱动的复合交变热管发生器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沿海中小型渔船大都以冰藏保鲜为主,机械制冷保鲜为辅。因此,渔船制冷机是当前中、小型渔船迫切需要装备的设备,开发研制还是集中在蒸气压缩式制冷方式。与此同时,渔船上的柴油机约有30%的热量从尾气排入大气而浪费。若能利用这部分余热来驱动吸附式制冷系统,即可不增加柴油机任何油耗,仅回收其尾气余热实现制冰,满足渔民的需求。船用吸附制冷设备主要采用水、氨以及甲醇为制冷剂,其中采用水、甲醇为制冷剂的系统一般采用物理吸附剂,相对与采用化学吸附剂-氨为工质对的系统而言,制冷量偏小。而对于氨系统,由于氨与铜材料,海水与钢材料之间具有不相容性,所以目前采用氨为制冷剂的系统一般不能采用海水直接冷却,否则会存在严重的腐蚀问题。渔船用吸附制冷设备,目前所采用的吸附床形式多为单元管式与壳管式。经文献检索发现,专利申请号200310108923.0,名称为复合交变热管吸附床,该专利采用氨为制冷剂,氯化钙为吸附剂。改吸附床的加热与冷却形式采用复合交变热管,但由于其吸附床的加热部分采用烟气直接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余热驱动的复合交变热管发生器,包括:烟气加热式蒸汽锅炉(1),烟气加热管路(2),热管电磁阀(5),热管下降段(6),热管工质段(7),氨气吸附/解吸口(8),氨气管路(10),吸附床(11),吸附剂(13),海水冷凝器(14),热管冷凝段(15),海水管路(16),海水阀门(17),海水进口(18),海水出口(1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汽发生器(3),蒸汽再生器/热管加热段(4),氨气传质管路(9),吸附单元管(12),控压储气室(20),烟气加热管路(2)位于烟气加热式蒸汽锅炉(1)的下部,烟气加热管路(2)外部空间构成蒸汽发生器(3),蒸汽再生器/热管加热段(4)下部通过热管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再忠王如竹吴静怡王丽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