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低温区的重力辅助低温回路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16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深低温区的重力辅助低温回路热管,包括:蒸发器以及与蒸发器串联,并形成回路的冷凝器;冷凝器由一块紫铜板及锡焊其上的两段紫铜管组成;蒸发器为内孔表面上切割有轴向槽道的不锈钢管,其内孔中同轴放置由不锈钢粉末烧结而成的杯状多孔结构管;安装在冷凝器的冷凝管线上靠近蒸汽管线的一侧管线上的气库。所述蒸汽管线的位置高于液体管线的位置。由于采用氮气等深低温工质作为工作液体,可工作在液氮温区以至更低的深低温区;同时由于利用的是相变传热,并在重力辅助条件下工作,所以具有好的等温性,能实现远距离、小温差传热,可改善低温制冷机和被冷却器件间的集成关系,并隔离来自制冷机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与低温
,特别涉及液氮温区乃至更低温区的重力辅助下的一种结构简单的、高效的远距离重力辅助低温回路热管。
技术介绍
21世纪是低温制冷机技术和超导技术大发展的世纪,制冷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而深入。目前,高温超导器件的冷源主要是微型低温制冷机。当前,连接制冷机和被冷却器件的常用方法是用铜棒进行热传导,其缺点是当热传输距离变长时,两端温差会受到热传导横截面积的限制。为了在同一温差下能传输更多的热量,就需要寻找其他的传热方法。众所周知,热管正是这样一种有效的传热设备,由于它利用的是相变传热的原理,所以能够在较小的温差下传输较多的热量。虽然传统热管的结构较为简单,但它并不适合于远距离的热量传输,也不能避免低温制冷机对被冷却器件产生的机械振动和电磁干扰的影响。回路热管与传统热管的区别是使用柔性的内壁光滑的不锈钢管或金属软管作为传输管线,从而减少了工质在传输管线中流动的压降,因而使得这一设备能长距离、小温差地传递大量热量,同时使得低温制冷机和被冷却器件的布置变得相当灵活。此外,由于当前能够实用化的超导器件的超导转变温度仍较低(一般处于液氮温区或更低),而以氨(冰点19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低温区的重力辅助低温回路热管,包括:一蒸发器(1)以及通过液体管线(2)与蒸发器(1)串联并通过蒸汽管线(6)形成回路的一冷凝器(11);所述冷凝器(11)由一块紫铜板(4)及锡焊其上的两段紫铜管(3,31)组成;所述蒸发器( 1)为内孔表面上切割有轴向槽道的不锈钢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冷凝器(11)的冷凝管线上靠近蒸汽管线的一侧管线上的气库(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惊涛莫青蔡京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