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电凝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26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电凝仪,所述电凝仪包括电凝导管和底座,电凝导管下端面设有电凝头,电凝导管内设有金属导电件;所述底座开有供电凝导管插入的第一通孔,底座内还设有夹持组件和移动组件,夹持组件用于夹紧电凝导管,移动组件用于沿第一通孔轴向上下移动电凝导管;使用时,电凝导管插入第一通孔,电凝头贯穿第一通孔至底座下端面下方,夹持组件夹紧电凝导管,移动组件带动电凝导管沿第一通孔轴向下移使电凝头穿刺血管后,移动组件带动电凝导管沿第一通孔轴向上移退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电凝仪,可以自动退管并间歇电凝,操作更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电凝仪
本技术涉及电凝仪,具体是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电凝仪。
技术介绍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静脉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在现有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经常使用激光、微波、射频等传统的热消融技术通过破坏血管,达到封闭血管的目的。与传统的热消融技术相比,电凝治疗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使用电凝治疗静脉曲张一般是通过穿刺或切开,使电凝导管插入静脉,利用导丝深入血管中产生热量灼烧血管壁,利用高频电流的热效应,使血管壁脱水皱缩、血管内血液凝固,从而使血管闭塞来消除曲张的静脉。现有电凝仪由电凝导管、高频线缆和高频发生器组成,通过操作者将电凝导管穿刺进入血管内,进行电凝治疗。静脉血管由于管壁薄,易发生血管管壁击穿、粘连撕破等情况,为了达到较好的电凝效果,常采用间断电凝法,将电凝头插入静脉血管后,边退管边电凝直至完全撤出导管,过程中还使用脚闸开关控制电凝,通过电凝-断电-电凝,重复多次,直至达到电凝完善标准。由于人手操作具有不稳定性,这种电凝方式中电凝头插入角度和退出角度会随人手的动作发生偏差,使插入角度和退出角度不在一条直线上,导致电凝部位创口大,使创口愈合时间长、愈合不良等,且由于在退管过程中还要控制电凝开关,更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采用间歇电凝治疗静脉曲张时,人为操作边退管边间歇电凝,电凝头插入角度和退出角度会随人手的动作发生偏差,导致电凝部位创口大,此外间歇电凝的退管速度与开关电凝容易配合不当,导致电凝效果不好,提供了一种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电凝仪,可以沿固定路径自动退管,电凝插入角度和退出角度在一条直线上,电凝部位创口小,同时利用移动组件配合开关电凝控制退管,使间歇电凝操作更精准。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电凝仪,所述电凝仪包括电凝导管和底座,电凝导管下端面设有电凝头,电凝导管内设有金属导电件;所述底座开有供电凝导管插入的第一通孔,底座内还设有夹持组件和移动组件,夹持组件用于夹紧电凝导管,移动组件用于沿第一通孔轴向上下移动电凝导管;使用时,电凝导管插入第一通孔,电凝头贯穿第一通孔至底座下端面下方,夹持组件夹紧电凝导管,移动组件带动电凝导管沿第一通孔轴向下移使电凝头穿刺血管后,移动组件带动电凝导管沿第一通孔轴向上移退管。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底座以及供电凝导管插入的第一通孔,底座下端面靠近需要电凝的部位,电凝导管通过插入底座第一通孔使电凝头靠近人体组织,过程中利用第一通孔控制电凝导管的插入方向和路径,使电凝导管插入时只能沿第一通孔的固定路径和方向移动,使电凝插入角度和退出角度在一条直线上,电凝部位创口小,再利用夹持组件和移动组件配合固定和控制电凝导管沿第一通孔轴向上下移动的位移,利用夹持组件用于夹紧电凝导管,移动组件控制电凝导管的退管过程,实现自动退管,电凝导管沿通孔方向被夹持组件固定,操作中电凝导管的插入、退出角度更加稳定,电凝头在组织内沿直线方向位移,能使电凝点沿直线分布、减少创面,操作更精准。现有技术采用电凝法治疗静脉曲张,是对人体浅表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和电凝治疗,由于人体静脉血管直径一般在2~10mm,电凝过程中退管速度与电凝时间的控制要非常精准,采用人为操作易产生大误差;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移动组件控制电凝导管的退管速度,配合脚闸开关控制高频发生器开关,能控制退管速度与开关电凝时间间隔配合,控制电凝头在某一电凝位置停留电凝一段时间,停止电凝退管一段距离后,在下一电凝位置再次停留电凝,实现精准控制的电凝-断电-电凝的间歇电凝。进一步的,所述电凝导管外圆周壁上设有导电凸缘,导电凸缘经金属导电件与电凝头连接;所述第一通孔内圆周壁沿轴向设有与导电凸缘配合的凹槽,凹槽从底座上端面沿轴向向下延伸,凹槽槽壁沿轴向间隔设有至少一个与槽壁表面齐平的导电块,底座设有与导电块连接的电源线;使用时,导电凸缘沿凹槽滑动与导电块接触使电凝头通电。本技术方案在电凝导管外圆周壁上设有导电凸缘,通过导电凸缘与第一通孔凹槽配合限制电凝导管的位移,使电凝头在组织内沿直线方向位移,且在间歇电凝过程中,通过导电块与电凝凸缘间断接触实现间歇电凝,电凝点的设置与电凝导管的退管方向一致,因此电凝只有在电凝导管沿第一通孔固定位置移动时才会发生,使组织内的电凝位点也沿直线分布、减少创面,操作更精准。此外,现有技术一般是将电凝导管内的金属导电件直接与高频发生器连接,利用脚闸开关控制高频发生器开关,操作复杂,退管与电凝开关容易配合不当,使电凝效果不好。本技术方案通过在电凝导管沿通孔轴向上下时,电凝导管外壁的导电凸缘在凹槽内滑动并与导电块接触,经电源线与电源连通,电凝导管通电开始电凝,随着导电凸缘继续滑动,导电凸缘与导电块脱离接触,电凝导管断电电凝中止,导电凸缘滑动至于另一导电块接触,电凝导管再次通电电凝,实现电凝导管通电-断电-通电的过程,控制电凝导管的通断电。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电源连接线与高频发生器连接,利用高频信号发生器提供电凝需要的高频信号;电凝导管插入通孔后,导电块均设置在导电凸缘上方,这样在电凝导管向下穿刺血管时,电凝导管不通电;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退管是指将插入人体的电凝导管沿插入方向退出,使电凝头从人体退出;本技术方案中导电块的位置设置根据电凝位置的选择进行设置,技术人一般选择在电凝导管插入后,导电凸缘下方设有不少于一个导电块,优选一个,使电凝导管向下插入到目标位置时导电凸缘与导电块接触产生电凝,导电凸缘上方设有不少于一个导电块,使电凝导管向上退管时,导电凸缘与导电块接触产生电凝实现间歇电凝。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卡盘基座、卡盘体、小锥齿轮、大锥齿轮、活动卡爪和第一电机,卡盘体固定于卡盘基座上,卡盘体的中央和卡盘基座的中央均设有与第一通孔同轴的第二通孔;卡盘体的侧壁周向设置有多个圆形槽,所述小锥齿轮安装于圆形槽内,大锥齿轮安装于卡盘体的第二通孔内并与小锥齿轮啮合,所述大锥齿轮的中央设有供电凝导管通过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同轴;所述活动卡爪为多个,活动卡爪上的螺牙与大锥齿轮上表面的平面螺纹相匹配;第一电机设置在卡盘基座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一个小锥齿轮同轴相连;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用于分别限制每个活动卡爪沿卡盘体周向移动的多个第二限位杆和导板,导板一端固定在卡盘基座侧壁,导板另一端沿卡盘体径向向外延伸,导板上开有供一个第二限位杆通过的条形限位孔,条形限位孔长轴与卡盘体轴向垂直,第二限位杆与卡盘体轴线平行,一个第二限位杆顶端固定连接在一个活动卡爪外侧壁上,第二限位杆另一端向下延伸插入条形限位孔内,使用时,第一电机驱动小锥齿轮进行转动,并带动与小锥齿轮相啮合的大锥齿轮旋转,大锥齿轮上表面的平面螺纹使多个活动卡爪运动,第二限位杆沿条形限位孔长轴向卡盘体靠近,使活动卡爪同时向中心靠近夹紧电凝导管。使用夹持组件,如夹持头等夹紧电凝导管,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夹持组件各部件长期受力易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电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凝仪包括电凝导管(1)和底座(2),电凝导管(1)下端面设有电凝头(102),电凝导管(1)内设有金属导电件;所述底座(2)开有供电凝导管(1)插入的第一通孔(201),底座(2)内还设有夹持组件和移动组件,夹持组件用于夹紧电凝导管(1),移动组件用于沿第一通孔(201)轴向上下移动电凝导管(1);使用时,电凝导管(1)插入第一通孔(201),电凝头(102)贯穿第一通孔(201)至底座(2)下端面下方,夹持组件夹紧电凝导管(1),移动组件带动电凝导管(1)沿第一通孔(201)轴向下移使电凝头(102)穿刺血管后,移动组件带动电凝导管(1)沿第一通孔(201)轴向上移退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电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凝仪包括电凝导管(1)和底座(2),电凝导管(1)下端面设有电凝头(102),电凝导管(1)内设有金属导电件;所述底座(2)开有供电凝导管(1)插入的第一通孔(201),底座(2)内还设有夹持组件和移动组件,夹持组件用于夹紧电凝导管(1),移动组件用于沿第一通孔(201)轴向上下移动电凝导管(1);使用时,电凝导管(1)插入第一通孔(201),电凝头(102)贯穿第一通孔(201)至底座(2)下端面下方,夹持组件夹紧电凝导管(1),移动组件带动电凝导管(1)沿第一通孔(201)轴向下移使电凝头(102)穿刺血管后,移动组件带动电凝导管(1)沿第一通孔(201)轴向上移退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电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凝导管(1)外圆周壁上设有导电凸缘(101),导电凸缘(101)经金属导电件与电凝头(102)连接;沿所述第一通孔(201)的轴向在其内圆周壁上设有与导电凸缘(101)配合的凹槽(2011),凹槽(2011)从底座(2)上端面沿轴向向下延伸,凹槽(2011)槽壁沿轴向间隔设有至少一个与槽壁表面齐平的导电块(2012),底座(2)设有与导电块(2012)连接的电源线;使用时,导电凸缘(101)沿凹槽(2011)滑动与导电块(2012)接触使电凝头(102)通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电凝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卡盘基座(301)、卡盘体(302)、小锥齿轮(303)、大锥齿轮(304)、活动卡爪(305)和第一电机,卡盘体(302)固定于卡盘基座(301)上,卡盘体(302)的中央和卡盘基座(301)的中央均设有与第一通孔(201)同轴的第二通孔;卡盘体(302)的侧壁周向设置有多个圆形槽,所述小锥齿轮(303)安装于圆形槽内,大锥齿轮(304)安装于卡盘体(302)的第二通孔内并与小锥齿轮(303)啮合,所述大锥齿轮(304)的中央设有供电凝导管(1)通过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同轴;所述活动卡爪(305)为多个,活动卡爪(305)上的螺牙与大锥齿轮(304)上表面的平面螺纹(306)相匹配;第一电机设置在卡盘基座(301)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一个小锥齿轮(303)同轴相连;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用于分别限制每个活动卡爪(305)沿卡盘体周向移动的多个第二限位杆(601)和导板(602),导板(602)一端固定在卡盘基座(301)侧壁,导板(602)另一端沿卡盘体(302)径向向外延伸,导板(602)上开有供一个第二限位杆(601)通过的条形限位孔(603),条形限位孔(603)长轴与卡盘体(302)轴向垂直,第二限位杆(601)与卡盘体(302)轴线平行,一个第二限位杆(601)顶端固定连接在一个活动卡爪(305)外侧壁上,第二限位杆(601)另一端向下延伸插入条形限位孔(603)内,使用时,第一电机驱动小锥齿轮(303)进行转动,并带动与小锥齿轮(303)相啮合的大锥齿轮(304)旋转,大锥齿轮(304)上表面的平面螺纹使多个活动卡爪(305)运动,第二限位杆(601)沿条形限位孔(6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昭辉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