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261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其包括电源、钢针固定件、导丝固定件、负极导线和正极导线,电源上设置有正极柱和负极柱,导丝固定件通过正极导线与正极柱连接,钢针固定件通过负极导线与负极柱连接,导丝固定件包括底座和底座滑动配合的滑块,底座内部设置有连接空腔,底座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与连接空腔相贯通的导线孔和导丝孔,连接空腔底部设置有导电片,顶部设置有限位圆孔,限位圆孔内设有弹片,限位圆孔内设有滚珠,滚珠置于弹片上,滑块的底部设置有倾斜凸台,倾斜凸台和滚珠相抵触,正极导线插值于导线孔内,并与导电片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钢针固定件和导丝固定件,可以快速高效安全的将钢针、导丝与电源串联成通路,临床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多在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发生,其瘤壁与正常血管相比有很大缺陷,当血压突然升高或动脉硬化等情况下,动脉瘤会破裂,造成致命出血。1991年Guglielmi等首次报道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GDC远端为铂金的弹簧圈,与不锈钢导丝相连,可直接送入动脉瘤内。当通入直流电后,弹簧圈吸引带负电荷的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发生电凝,在动脉瘤内形成血栓,同时弹簧圈与不锈钢导丝相连部分因电解而溶断,弹簧圈解脱留于动脉瘤内。对于动脉瘤的闭塞是由于GDC通电时因电凝致栓还是由于金属异物致栓并没有明确。至2004年,HenkesH等通过研究电解脱弹簧圈表面血栓形成,得出电血栓化形成原理在电解弹簧圈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起不到确定作用,随后电凝致栓作用越来越被忽视,更多地追求动脉瘤栓塞的致密性。现在临床上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处置方式常采用机械填塞技术,例如将金属丝绕成圆形弹簧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源(1)、钢针固定件(2)、导丝固定件(3)、负极导线(4)和正极导线(5),所述电源(1)上设置有正极柱(1-1)和负极柱(1-2),所述导丝固定件(3)通过所述正极导线(5)与所述正极柱(1-1)连接,所述钢针固定件(2)通过所述负极导线(4)与所述负极柱(1-2)连接,所述导丝固定件(3)包括底座(3-1)和所述底座(3-1)滑动配合的滑块(3-2),所述底座(3-1)内部设置有连接空腔(3-3),所述底座(3-1)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空腔(3-3)相贯通的导线孔(3-4)和导丝孔(3-5),所述连接空腔(3-3)底部设置有导电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源(1)、钢针固定件(2)、导丝固定件(3)、负极导线(4)和正极导线(5),所述电源(1)上设置有正极柱(1-1)和负极柱(1-2),所述导丝固定件(3)通过所述正极导线(5)与所述正极柱(1-1)连接,所述钢针固定件(2)通过所述负极导线(4)与所述负极柱(1-2)连接,所述导丝固定件(3)包括底座(3-1)和所述底座(3-1)滑动配合的滑块(3-2),所述底座(3-1)内部设置有连接空腔(3-3),所述底座(3-1)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空腔(3-3)相贯通的导线孔(3-4)和导丝孔(3-5),所述连接空腔(3-3)底部设置有导电片(3-6),顶部设置有限位圆孔(3-7),所述限位圆孔(3-7)内设有弹片(3-8),所述限位圆孔(3-7)内设有滚珠(3-9),所述滚珠(3-9)置于所述弹片(3-8)上,所述滑块(3-2)的底部设置有倾斜凸台(3-10),所述倾斜凸台(3-10)和所述滚珠(3-9)相抵触,所述正极导线(5)插值于所述导线孔(3-4)内,并与所述导电片(3-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针固定件(2)为导电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颅内动脉瘤闭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针(9),所述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聪慧高先翟从劼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