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下微创器械距离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26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内镜下微创器械距离调节结构,在微创器械插入管的前端设有末端执行机构;微创器械上还设置有充放气装置和与充放气装置连通的气囊,气囊设在插入管的前端且部分或者全部地环绕插入管设置;操作时,通过充放气装置控制气囊的充气和放气,以调节微创器械的末端执行机构与待操作面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创器械距离调节结构,可通过充放气装置向气囊中充气,或释放气囊中的气体,来改变气囊的充盈状态,从而对末端执行机构与待操作面之间的距离进行一定程度的人为控制,减少因操作者控制不稳或者操作过程中待操作面蠕动造成的损伤,以此增加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下微创器械距离调节结构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内镜下微创器械距离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隧道内镜技术:就是内镜利用人体自然腔道,在数毫米的消化道管壁(食管粘膜及粘膜下层厚1mm左右,胃壁粘膜及粘膜下层最厚2-3mm左右)粘膜下层与肌层之间,建立微创手术的毫米级隧道治疗疾病。高频电刀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它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肌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肌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高频电刀的电极与肌层处于平行状态下进行粘膜下组织的切凝(切割与凝固),当术中操作者控制不稳或术中消化道蠕动时,在剥离粘膜下组织时易伤及肌层,甚至导致术中穿孔或者术后穿孔等并发症。具体比如消化道蠕动改变了预先准备切割的组织位置,电极与组织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可能导致误伤肌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镜下微创器械距离调节结构,可降低误伤穿孔的风险,增加了安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镜下微创器械距离调节结构,在微创器械插入管的前端设有末端执行机构;微创器械上还设置有充放气装置和与充放气装置连通的气囊,气囊设在插入管的前端且部分或者全部地环绕插入管设置;操作时,通过充放气装置控制气囊的充气和放气,以调节微创器械的末端执行机构与待操作面的距离。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充放气装置向气囊中充气,或释放气囊中的气体,来改变气囊的充盈状态,从而对末端执行机构与待操作面之间的距离进行一定程度的人为控制,减少因操作者控制不稳或者操作过程中待操作面蠕动造成的损伤。比如用在剥离消化道粘膜下组织,可减少因操作者控制不稳或者术中消化道蠕动,在剥离粘膜下组织时,对肌层的损伤,减少术中穿孔或者术后穿孔等并发症,增加了安全性。在插入管的前端设置气囊,一方面可以减少因操作者操作时,手的抖动造成末端执行机构对肌层的损伤;另一方面,当消化道蠕动时,设置气囊使末端执行机构具有一定的跟随性,可减少末端执行机构对肌层的损伤。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气囊为环形气囊,环形气囊套接在插入管的前端。环形气囊对插入管前端进行整圈的支撑,无论末端执行机构的周向角度为多少,均可调节末端执行机构切割面与待操作面的距离。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气球囊,充气球囊具备用于释放气囊中气体的泄气阀。由此按压充气球囊可将空气输送至气囊中,通过调节泄气阀可快速或缓慢释放气囊内的空气,调整气囊充盈状态,操作简单方便。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插入管内设有气路通道,插入管前端的侧壁上设有与气路通道前端连通的第一气孔,插入管后部的侧壁上设有与气路通道后端连通的第二气孔;气囊与第一气孔连通,充气球囊通过管道与第二气孔连通。由此通过插入管内的气路通道使充气球囊与气囊连通。在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插入管的前部具有可弯曲的柔性段,该柔性段位于气囊的后方。由此操作者施加一个适当的力量时,该柔性段会根据组织的当前形态进行一定程度的折弯,来匹配当时组织的形态,使得气囊与该处组织成为平行状态。在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柔性段为波纹段。在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气囊具有柔韧性。能与各种形态粘膜下组织或肌层贴合较严密。在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气囊外表面为粗糙面。由此在操作过程中气囊不会固定不稳,可避免末端执行机构动作时溜滑损伤其他组织。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将本技术的距离调节结构与微创器械手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距离调节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气囊中气体较少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气囊中气体较多时的状态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手柄10、插入管20、插入管前端21、柔性段22、末端执行机构30、导电丝31、气囊40、充放气装置50、充气球囊51、管道52、气路通道60、第一气孔61、第二气孔62、待操作面7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镜下微创器械距离调节结构,其安装在内窥下的微创器械上,如图1所示,微创器械包括操作手柄10和与操作手柄10连接的插入管20,微创器械插入管20的前端21(图1中的右端)设有末端执行机构30。该内镜下微创器械距离调节结构,可用于内镜下的多种微创器械中,用于高频电刀设备中时,末端执行机构30为高频电刀,插入管20中穿设有与高频电刀连接的导电丝31,导电丝31可以为导电性能良好的医用不锈钢丝,电刀设备通过导电丝31给高频电刀一定的电流以切割、凝结组织;当然末端执行机构30也可为活检钳、组织分离钳夹紧件、抓握器、剪刀、缝合器、烧灼工具、切割器、持针器等执行机构。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内镜下微创器械距离调节结构包括充放气装置50和与充放气装置50连通的气囊40,气囊40设在插入管20的前端且部分或者全部地环绕插入管设置;操作时,通过充放气装置50控制气囊40的充气和放气,以调节微创器械的末端执行机构30与待操作面的距离。如图4和图5所示,医生通过外部的充放气装置50向气囊40中充气时,气囊40体积向外径向膨胀,从而增大末端执行机构30与待操作面70之间的距离X;同理,将气囊40中的气体释放时,气囊40体积缩小,从而减小末端执行机构30与待操作面70之间的距离X。比如应用于高频电刀进行手术时,给气囊40充气,增大电刀与待操作面70的距离X,将气囊40中的气体释放,减小电刀与待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镜下微创器械距离调节结构,在微创器械插入管的前端设有末端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微创器械上还设置有充放气装置和与充放气装置连通的气囊,所述气囊设在所述插入管的前端且部分或者全部地环绕插入管设置;操作时,通过充放气装置控制气囊的充气和放气,以调节微创器械的末端执行机构与待操作面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下微创器械距离调节结构,在微创器械插入管的前端设有末端执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微创器械上还设置有充放气装置和与充放气装置连通的气囊,所述气囊设在所述插入管的前端且部分或者全部地环绕插入管设置;操作时,通过充放气装置控制气囊的充气和放气,以调节微创器械的末端执行机构与待操作面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下微创器械距离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环形气囊,环形气囊套接在所述插入管的前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下微创器械距离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气球囊,充气球囊具备用于释放所述气囊中气体的泄气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镜下微创器械距离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咏涛彭章杰唐昭荣童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山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