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制动灯、高位制动灯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99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4
一种高位制动灯、高位制动灯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该高位制动灯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弹性支撑柱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可绕所述壳体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一可变的夹角,所述弹性支撑柱支撑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该高位制动灯能够较好地对高位制动灯与外饰板总成之间的间隙进行支撑,降低安装精度要求,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位制动灯、高位制动灯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尤其是一种高位制动灯、高位制动灯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为了车辆的美观以及行车的安全,越来越多的车型选择在车辆尾部设置高位制动灯,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高位制动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设计一般是将高位制动灯91设计安装在扰流板总成92的内部,采用遮蔽周边不发光区域结构和漏出发光区域的对比方式,以使高位制动灯91点亮后显露出细长均匀的点亮效果。为保证高位制动灯91总成装配和拆卸空间,扰流板总成92和高位制动灯91总成需预留出间隙。所以高位制动灯91总成和扰流板总成92之间在安装后会存在中空结构。为保证扰流板总成92制造的可行性,一般会对扰流板总成92采用上下拆件的分装方案。因扰流板总成92在车辆中承担美化外管的作用,为防止产生缩痕外观的问题,不能在扰流板总成92内部做加强筋结构,这就使得扰流板总成92的壁厚较薄,产品强度不足,从而导致高位制动灯91总成和扰流板总成92装配安装后,扰流板总成92结构强度不满足要求,产生内凹变形和晃动摩擦异响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会在高位制动灯91的模具上直接注塑塑料撑脚93,以对较薄的扰流板总成92进行支撑,然而,在与扰流板总成92安装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正高位制动灯91的塑料撑脚93的厚度来控制间隙,这一方面需要在安装时较为精确地控制装配误差,以保证塑料撑脚93能够在间隙内对扰流板总成92进行支撑,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另一方面需要在不同的车型中,对模具重新进行设计,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位制动灯、高位制动灯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该高位制动灯能够较好地对高位制动灯与外饰板总成之间的间隙进行支撑,降低安装精度要求,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位制动灯,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弹性支撑柱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可绕所述壳体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一可变的夹角,所述弹性支撑柱支撑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支撑柱包括扭转弹簧及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扭转弹簧设置于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壳体之间,随着所述支撑脚的转动以存储或释放弹性能。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及调整齿轮,所述调整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本体朝向所述弹性支撑柱的一侧,且所述调整齿轮的板面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板面相互垂直,所述支撑脚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伸入所述调整齿轮的齿槽内。进一步地,从侧面看,所述支撑脚朝向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体连接处的一侧形成有倾斜面。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及凸伸部,所述凸伸部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上,并朝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凸伸,所述支撑脚铰设置于所述壳体本体上,所述支撑板本体设置于所述凸伸部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高位制动灯装配结构,包括上述的高位制动灯及扰流板总成,所述扰流板总成支撑于所述高位制动灯的支撑装置上。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总成包括扰流板上板及扰流板下板,所述高位制动灯的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支撑装置,所述扰流板上板及所述扰流板下板分别支撑于所述高位制动灯的壳体两侧的所述支撑装置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高位制动灯。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支撑板的一端可绕壳体转动地设置于壳体上,弹性支撑柱支撑于支撑板与壳体之间,这样支撑板与壳体之间就会形成有一定的夹角,当扰流板总成与高位制动灯进行装配时,支撑板就会较为容易地与扰流板总成贴合;进一步地,在扰流板总成对支撑板施加压力时,扰流板总成就会压迫支撑板绕壳体转动,以改变上述夹角,继而改变支撑板的支撑高度。由于弹性支撑柱设置于支撑板与壳体之间,在支撑板转动时,弹性支撑柱会随之变形,以通过增大弹性对支撑板提供反作用力,最后达到平衡。通过上述的设置,在装配时,由于支撑板会具有较大的转动幅度,通过支撑板的转动,能够改变支撑板的支撑高度,这就减小了对高位制动灯、扰流板总成及周边元件的装配精度,同时,该高位制动灯也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的间隙,节省了开模的成本。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高位制动灯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位制动灯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位制动灯与扰流板总成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2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位制动灯、高位制动灯装配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该高位制动灯能够较好地对高位制动灯与外饰板总成之间的间隙进行支撑,降低安装精度要求,具有较高的通用性,节省开模成本。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位制动灯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位制动灯与扰流板总成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2中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位制动灯10包括壳体11及设置于壳体11上的支撑装置12,所述支撑装置12包括弹性支撑柱121及支撑板122,支撑板122的一端可绕壳体11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1上,弹性支撑柱121支撑于支撑板122与壳体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支撑板122的一端可绕壳体11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1上,弹性支撑柱121支撑于支撑板122与壳体11之间,这样支撑板122与壳体11之间就会形成有一定的夹角,当扰流板总成20与高位制动灯10进行装配时,支撑板122就会较为容易地与扰流板总成20贴合;进一步地,在扰流板总成20对支撑板122施加压力时,扰流板总成20就会压迫支撑板122绕壳体11转动,以改变上述夹角,继而改变支撑板122的支撑高度。由于弹性支撑柱121设置于支撑板122与壳体11之间,在支撑板122转动时,弹性支撑柱121会随之变形,以通过增大弹性对支撑板122提供反作用力,最后达到平衡。通过上述的设置,在装配时,由于支撑板122会具有较大的转动幅度,通过支撑板122的转动,能够改变支撑板122的支撑高度,这就减小了对高位制动灯10、扰流板总成20及周边元件的装配精度,同时,该高位制动灯10也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的间隙,节省了开模的成本。进一步地,弹性支撑柱121包括扭转弹簧1211及支撑脚1212,支撑脚1212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1上,扭转弹簧1211设置于支撑脚1212与壳体11之间,随着支撑脚1212的转动以存储或释放弹性能。支撑脚1212远离扭转弹簧1211的一端抵靠于支撑板122上。在将扰流板总成20与高位制动灯10装配后,可以通过拨动支撑脚1212,改变支撑脚1212在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位制动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弹性支撑柱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可绕所述壳体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一可变的夹角,所述弹性支撑柱支撑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位制动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弹性支撑柱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可绕所述壳体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一可变的夹角,所述弹性支撑柱支撑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撑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制动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柱包括扭转弹簧及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扭转弹簧设置于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壳体之间,随着所述支撑脚的转动以存储或释放弹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位制动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及调整齿轮,所述调整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本体朝向所述弹性支撑柱的一侧,且所述调整齿轮的板面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板面相互垂直,所述支撑脚朝向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伸入所述调整齿轮的齿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位制动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