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芪甲苷纳米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7654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黄芪甲苷纳米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定比例的黄芪甲苷和卵磷脂加入有机溶剂A中,加热回流,得到黄芪甲苷磷脂复合物,再加入乳化剂、粘合剂及去离子水,作为内水相;(2)将微球材料溶于有机溶剂B中,作为油相,将步骤(1)制得的内水相加入到油相中,形成水/油稳定初乳;(3)再加入乳化剂、粘合剂及去离子水,作为外水相,将外水相逐滴加入到步骤(2)形成的初乳液中,形成水/油/水复合体系;(4)将水/油/水稳定乳液后处理得到黄芪甲苷纳米缓释微球。通过本方法制备得到的黄芪甲苷纳米缓释微球,具有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和具有长效缓释功能的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芪甲苷纳米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黄芪甲苷纳米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黄芪甲苷是自中药黄芪中提取分离的单体化合物,其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2.2%),很难发挥药效,黄芪甲苷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制约。现代药物治疗学不但要求药物能够以一种预定的速率释放出来,而且要求药物尽可能的集中到靶向(病灶)部位,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因而,并以预定的速率把药物释放出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小副作用成为当今药物制剂学的热点和难点。纳米载药微粒正是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载药体系,使药物的活性基团在病变部位以最佳比率和剂量控制释放。与传统剂型相比,纳米载药体系具有缓释、控释与靶向给药,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增加药物稳定性,丰富药物的剂型选择,减少用药量等优点。华西药学杂志,2011,26(6):530-533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黄芪甲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取黄芪甲苷与脂质置圆底烧瓶中,加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后,旋蒸除去乙醇,称取适量的中链甘油三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芪甲苷纳米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将一定比例的黄芪甲苷和卵磷脂加入有机溶剂A中,加热回流,得到黄芪甲苷磷脂复合物,再加入乳化剂、粘合剂及去离子水,作为内水相;/n(2)将微球材料溶于有机溶剂B中,作为油相,将步骤(1)制得的内水相加入到油相中,形成水/油稳定初乳;/n(3)再加入乳化剂、粘合剂及去离子水,作为外水相,将外水相逐滴加入到步骤(2)形成的初乳液中,形成水/油/水复合体系;/n(4)将水/油/水稳定乳液后处理得到黄芪甲苷纳米缓释微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芪甲苷纳米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一定比例的黄芪甲苷和卵磷脂加入有机溶剂A中,加热回流,得到黄芪甲苷磷脂复合物,再加入乳化剂、粘合剂及去离子水,作为内水相;
(2)将微球材料溶于有机溶剂B中,作为油相,将步骤(1)制得的内水相加入到油相中,形成水/油稳定初乳;
(3)再加入乳化剂、粘合剂及去离子水,作为外水相,将外水相逐滴加入到步骤(2)形成的初乳液中,形成水/油/水复合体系;
(4)将水/油/水稳定乳液后处理得到黄芪甲苷纳米缓释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芪甲苷纳米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芪甲苷和卵磷脂的投料质量比为1:5~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芪甲苷纳米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A选自醇类溶剂或酮类溶剂,有机溶剂B选自酯类溶剂或卤代烃类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黄芪甲苷纳米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A中,所述醇类溶剂选自乙醇或甲醇、所述酮类溶剂选自丙酮,所述有机溶剂B中,所述酯类溶剂选自乙酸乙酯、所述卤代烃类溶剂选自二氯甲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芪甲苷纳米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回流时间为30~12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芪甲苷纳米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选自O-羧甲基壳聚糖十八烷基季铵盐、聚乙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枚洁揭杭浚叶熠恺姜莹姚熠斓周丽萍叶海伟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