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升膜蒸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738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体升膜蒸发装置,有换热管、进液管和液槽,换热管由两管板固定,两管板分别固定在液槽两侧,其特征是换热管在液槽内上部,该换热管为水平光滑圆管,外表面嵌或套有金属丝网,进液管与液槽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利用毛细力、周向温差和气泡压差使制冷剂在嵌或套有金属丝网的换热管外表面上形成上升薄液膜,该金属丝网也会起到很好的均膜作用,加快蒸发速率,提高传热性能,节省能源,操作简单,降低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冷系统中的液体升膜蒸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在嵌或套有金属丝网的水平光滑圆管表面上形成液体升膜的蒸发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制冷系统中,现有一种降膜蒸发装置,制冷剂先经进液管流入分配器内,并通过分配器被均匀分配喷淋到换热管上,在换热管上形成一层薄膜,和流经换热管内的冷媒水进行热交换,制冷剂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未蒸发的制冷剂沉积下来,有的还在换热管下方配有液槽,用来贮存制冷剂。现有的降膜蒸发装置只有通过分配器均匀地将制冷剂分配到换热管上,才能充分利用换热管的换热面积,这是分配器难以达到的,并且随着制冷量的增加,制冷剂的均匀分配更难做到,分配器的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其次喷淋密度增加时液膜的平均厚度增加,不利于导热,在喷淋密度较小的情况下,换热管外制冷剂的分布不易均匀,影响传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冷系统中的液体升膜蒸发装置,它能使制冷剂在嵌或套有金属丝网的水平光滑圆管表面上形成薄液膜,该薄液膜可快速蒸发汽化,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一种液体升膜蒸发装置,有换热管、进液管和液槽,换热管由两管板固定,两管板分别固定在液槽两侧,其特征是换热管在液槽内上部,该换热管为水平光滑圆管,外表面嵌或套有金属丝网,进液管与液槽连通。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利用毛细力、周向温差和气泡压差使制冷剂在嵌或套有金属丝网的换热管外表面上形成上升薄液膜,该金属丝网也会起到很好的均膜作用,加快蒸发速率,提高传热性能,节省能源,操作简单,降低噪声。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液体升膜蒸发装置有换热管1、进液管5和液槽3,换热管1由两管板4固定,两管板4分别固定在液槽3两侧,其特征是换热管1在液槽3内上部,该换热管1为水平光滑圆管,它的外表面嵌或套有金属丝网2,进液管5与液槽3连通,液槽3为供液槽。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时,制冷剂沿着进液管5进入液槽3,并使液面稳定。外表面嵌或套有金属丝网2的换热管1外壁的下缘浸入液槽3内的制冷剂中,其内为冷媒水,冷媒水在换热管1内自左向右流动;在毛细力、周向温差和气泡压差的作用下,制冷剂在换热管1的外壁面上自下向上运动,和流经换热管1内的冷媒水进行热交换,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金属丝网2起到均布液膜的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升膜蒸发装置,有换热管(1)、进液管(5)和液槽(3),换热管(1)由两管板(4)固定,两管板(4)分别固定在液槽(3)两侧,其特征是换热管(1)在液槽(3)内上部,该换热管(1)为水平光滑圆管,外表面嵌或套有金属丝网(2),进液管(5)与液槽(3)连通。全文摘要一种液体升膜蒸发装置,有换热管、进液管和液槽,换热管由两管板固定,两管板分别固定在液槽两侧,其特征是换热管在液槽内上部,该换热管为水平光滑圆管,外表面嵌或套有金属丝网,进液管与液槽连通。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利用毛细力、周向温差和气泡压差使制冷剂在嵌或套有金属丝网的换热管外表面上形成上升薄液膜,该金属丝网也会起到很好的均膜作用,加快蒸发速率,提高传热性能,节省能源,操作简单,降低噪声。文档编号F28D5/02GK101050926SQ20071001574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3日专利技术者梅宁, 李艳, 何明珠, 于海燕, 张铭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升膜蒸发装置,有换热管(1)、进液管(5)和液槽(3),换热管(1)由两管板(4)固定,两管板(4)分别固定在液槽(3)两侧,其特征是换热管(1)在液槽(3)内上部,该换热管(1)为水平光滑圆管,外表面嵌或套有金属丝网(2),进液管(5)与液槽(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宁李艳何明珠于海燕张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