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37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管,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壁的毛细结构以及封入壳体内的工作液体,该热管包括冷凝段、绝热段和蒸发段,该绝热段壳体内壁在壳体至内腔中心的方向依序设置一第一毛细结构和一第二毛细结构,而且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毛细孔径大于第二毛细结构的毛细孔径。该热管内壁依序设置两毛细孔径大小不同的毛细结构,既能有效降低流体的回流阻力保证蒸发段足够的工作介质,又为蒸发段提供大量的蒸汽成核点以加速工作介质的沸腾效率,同时绝热段的复合式毛细结构还起到增加热管的抗重力特性的作用,从而提升热管的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热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热管
技术介绍
热管具有超静音、快速传热、高热传导率、重量轻、尺寸小、无可动件、结构简单及多用途等特性,且热管可在温度几乎保持不变的状况下扮演快速传输大量热能的超导体角色而被广泛应用。热管的基本构造是在密闭管材内壁衬以易吸收作动流体的毛细结构层,而其中央的空间则为空洞状态,并在抽真空的密闭管材内注入相当于毛细结构层孔隙总容积的作动流体。热管依吸收与散出热量的相关位置可分为蒸发段、冷凝段以及其间的绝热段;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工作流体的液、汽两相变化的潜热来传递热量包括在蒸发段通过蒸发潜热自热源带走大量热量,使工作流体蒸发并使蒸汽快速通过管内空间,到达冷凝段冷却凝结成液体且释放出热能,上述工作液体则通过贴于热管内壁的毛细结构层所提供的毛细力回流至蒸发段,达到持续相变化的热能循环来传输热量。热管内毛细结构所具有的毛细作用力与其有效的毛细孔径成反比(ΔP=4×γ×cosθ/dp=1.68×γ×cosθ/dc;γ表面张力;θ接口接触角;d颗粒大小;毛细孔径(dc)与颗粒大小(dp)关系dc=0.42dp;),而管内液体回流所遭遇的阻力与毛细结构的有效毛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壁的毛细结构以及封入壳体内的工作液体,该热管包括冷凝段、绝热段和蒸发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段壳体内壁在壳体至内腔中心的方向依序设置一第一毛细结构和一第二毛细结构,而且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的毛细孔径大于第二毛细结构的毛细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春树刘泰健何谦华孙至贤童兆年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