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玉山专利>正文

一种阻尼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475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油缸,其包括缸体、活塞杆、活塞和阻尼力度调节阀,缸体包括外缸体和内缸体,内缸体设置在外缸体的内腔中;活塞设置在内缸体的内腔中、并将内缸体的内腔分出前腔和后腔,活塞设有连通前腔和后腔的第一过油通道,第一过油通道内设有单向阀;活塞杆的后端伸入内缸体内与活塞连接,活塞杆的前端伸出外缸体外;内缸体外壁与外缸体内壁之间设有第二过油通道,第二过油通道前端与前腔连通,第二过油通道后端通过过油调节孔与后腔连通,过油调节孔设置在内缸体后端上,阻尼力度调节阀与外缸体后端螺纹连接,阻尼力度调节阀对应过油调节孔设有阀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并没有影响活塞和活塞杆的结构强度,以保障阻尼油缸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油缸
本技术涉及一种阻尼油缸。
技术介绍
目前的液压阻尼器(阻尼油缸)主要应用于门、窗、抽屉等场合,使门、窗、抽屉关闭时得以缓冲,避免因关闭力度过大而出现撞击受损的现象发生。阻尼油缸可以直接安装,也可以配套在合页、铰链、导轨等五金器件上使用。中国专利号CN201820424583.4于2018年11月2日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液压门合页,该合页设置有独立可调速液压阻尼器,所述独立可调速液压阻尼器的下方连接有关门速度调节阀,所述推力轴承的上方设置有止推环。该结构的独立可调速液压阻尼器是通过调节阀对活塞的过油通道面积进行调节,以改变关门的速度(改变缓冲时的过油速度);调节阀位于缸体的后端,其与活塞距离较远,而且,活塞需要往缸体后端方向移动(即往调节阀方向靠近),所以,活塞及活塞杆内部需要对应调节阀设置避空位,因此,影响活塞及活塞杆的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寿命长的阻尼油缸。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阻尼油缸,包括缸体、活塞杆、活塞和阻尼力度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包括外缸体和内缸体,外缸体的内腔充注有阻尼油,内缸体设置在外缸体的内腔中;活塞设置在内缸体的内腔中、并将内缸体的内腔分成前后两个腔体,两个腔体分别为前腔和后腔,活塞设有连通前腔和后腔的第一过油通道,第一过油通道内设有单向阀;活塞杆的后端伸入内缸体内与活塞连接,活塞杆的前端伸出外缸体的前端外;内缸体的外壁与外缸体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过油通道,第二过油通道的前端与前腔连通,第二过油通道的后端通过过油调节孔与后腔连通,过油调节孔设置在内缸体的后端上,阻尼力度调节阀与外缸体的后端螺纹连接,阻尼力度调节阀对应过油调节孔设有阀针,通过旋转阻尼力度调节阀调节过油调节孔的流量大小(液压油的通过量),以实现阻尼力度的调节。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具体的一方案,所述内缸体的后腔内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压接在活塞的后端和后腔的内端面之间。活塞杆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具有向前伸出的趋势。如果没有复位弹簧,可以给活塞杆配以向前拉出的力,即可使其复位。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的外周与内缸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活塞的外周还设有环形凹槽,活塞的后端轴向设有多个过油孔,过油孔与环形凹槽连通并共同构成第一过油通道;所述单向阀为密封环,密封环的外周与内缸体的内壁密封配合,密封环中心设有中心孔,中心孔与环形凹槽的环形面间隙配合,密封环与环形凹槽前后活动配合。当活塞杆缩进时,密封环与环形凹槽前端面贴合,阻尼油不能经密封环与环形凹槽前端面之间通过,即关闭了第一过油通过。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缸体呈筒状,其前端敞开、后端设有端板,过油调节孔设置在端板的中心。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缸体的后端设有开孔,开孔与外缸体的内腔连通,所述阻尼力度调节阀从开孔后端拧入,所述阀针设置在阻尼力度调节阀的前端,阀针呈锥形,阀针的前端窄后端宽,阻尼力度调节阀的后端设有调节槽。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缸体的端板后端面对应中心孔外围设有凸环,凸环设有开槽,开槽连通凸环的内外两侧。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缸体外周面设有切面,切面通向内缸体前后两端,切面与外缸体的内腔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油间隙,内缸体的凸环承接在外缸体的内腔后端面上,内缸体的端板后端面与外缸体的内腔后端面之间形成第二过油间隙,第二过油间隙与第一过油间隙和过油调节孔连通。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缸体的内腔前端设有敞开口,敞开口内密封设置有端盖,端盖套设在活塞杆外,端盖的后端面设有过油槽,过油槽与第一过油间隙和内缸体的前腔连通;所述过油槽、第一过油间隙、第二过油间隙和开槽共同构成所述第二过油通道。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端盖对应活塞杆设有通孔,通孔内周面设有第一定位槽,端盖外周面设有第二定位槽,第一定位槽内设有活塞杆密封圈,第二定位槽内设有外缸密封圈。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缸体的外周面设有限位凸缘,外缸体的外周面对应限位凸缘前方设有外连接螺纹。外连接螺纹主要是为了阻尼油缸与合页的轴套进行螺纹连接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此款阻尼油缸的缸体包括外缸体和内缸体,外缸体和内缸体之间设有第二过油通道,阻尼力度调节阀通过改变第二过油通道的过油量来调节阻尼的力度,而此结构并没有影响活塞和活塞杆的结构强度,以保障阻尼油缸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端盖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活塞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E-E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内缸体主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另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至图8所示,一种阻尼油缸3,包括缸体、活塞杆31、活塞35和阻尼力度调节阀32,所述缸体包括外缸体33和内缸体38,外缸体33的内腔充注有阻尼油,内缸体38设置在外缸体33的内腔中;活塞35设置在内缸体38的内腔中、并将内缸体38的内腔分成前后两个腔体,两个腔体分别为前腔381和后腔382,活塞35设有连通前腔381和后腔382的第一过油通道,第一过油通道内设有单向阀;活塞杆31的后端伸入内缸体38内与活塞35连接,活塞杆31的前端伸出外缸体33的前端外;内缸体38的外壁与外缸体33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过油通道,第二过油通道的前端与前腔381连通,第二过油通道的后端通过过油调节孔383与后腔382连通,过油调节孔383设置在内缸体38的后端上,阻尼力度调节阀32与外缸体33的后端螺纹连接,阻尼力度调节阀32对应过油调节孔383设有阀针321,通过旋转阻尼力度调节阀32调节过油调节孔383的流量大小,以实现阻尼力度的调节。所述内缸体38的后腔382内设有复位弹簧37,复位弹簧37压接在活塞35的后端和后腔382的内端面之间。所述活塞35的外周与内缸体38的内壁间隙配合,活塞35的外周还设有环形凹槽352,活塞35的后端轴向设有多个过油孔351,过油孔351与环形凹槽352连通并共同构成第一过油通道;所述单向阀为密封环36,密封环36的外周与内缸体38的内壁密封配合,密封环36中心设有中心孔361,中心孔361与环形凹槽352的环形面间隙配合,密封环36与环形凹槽352前后活动配合。所述内缸体38呈筒状,其前端敞开、后端设有端板,过油调节孔383设置在端板的中心。所述外缸体33的后端设有开孔332,开孔332与外缸体33的内腔连通,所述阻尼力度调节阀32从开孔332后端拧入,所述阀针321设置在阻尼力度调节阀32的前端,阀针321呈锥形,阀针321的前端窄后端宽。所述内缸体38的端板后端面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油缸,包括缸体、活塞杆、活塞和阻尼力度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包括外缸体和内缸体,外缸体的内腔充注有阻尼油,内缸体设置在外缸体的内腔中;活塞设置在内缸体的内腔中、并将内缸体的内腔分成前后两个腔体,两个腔体分别为前腔和后腔,活塞设有连通前腔和后腔的第一过油通道,第一过油通道内设有单向阀;活塞杆的后端伸入内缸体内与活塞连接,活塞杆的前端伸出外缸体的前端外;内缸体的外壁与外缸体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过油通道,第二过油通道的前端与前腔连通,第二过油通道的后端通过过油调节孔与后腔连通,过油调节孔设置在内缸体的后端上,阻尼力度调节阀与外缸体的后端螺纹连接,阻尼力度调节阀对应过油调节孔设有阀针,通过旋转阻尼力度调节阀调节过油调节孔的流量大小,以实现阻尼力度的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油缸,包括缸体、活塞杆、活塞和阻尼力度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包括外缸体和内缸体,外缸体的内腔充注有阻尼油,内缸体设置在外缸体的内腔中;活塞设置在内缸体的内腔中、并将内缸体的内腔分成前后两个腔体,两个腔体分别为前腔和后腔,活塞设有连通前腔和后腔的第一过油通道,第一过油通道内设有单向阀;活塞杆的后端伸入内缸体内与活塞连接,活塞杆的前端伸出外缸体的前端外;内缸体的外壁与外缸体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过油通道,第二过油通道的前端与前腔连通,第二过油通道的后端通过过油调节孔与后腔连通,过油调节孔设置在内缸体的后端上,阻尼力度调节阀与外缸体的后端螺纹连接,阻尼力度调节阀对应过油调节孔设有阀针,通过旋转阻尼力度调节阀调节过油调节孔的流量大小,以实现阻尼力度的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阻尼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体的后腔内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压接在活塞的后端和后腔的内端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阻尼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外周与内缸体的内壁间隙配合,活塞的外周还设有环形凹槽,活塞的后端轴向设有多个过油孔,过油孔与环形凹槽连通并共同构成第一过油通道;所述单向阀为密封环,密封环的外周与内缸体的内壁密封配合,密封环中心设有中心孔,中心孔与环形凹槽的环形面间隙配合,密封环与环形凹槽前后活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阻尼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体呈筒状,其前端敞开、后端设有端板,过油调节孔设置在端板的中心。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山
申请(专利权)人:陈玉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